11月29日,英国伦敦市中心的伦敦桥上突然响起枪声,打破了泰晤士河的宁静。根据目击者拍摄的视频,一名男子身穿假的自杀式炸弹背心,持刀在伦敦桥上袭击路人。其间,多名路人试图抢夺袭击者手中的凶器,扭打在一起并将其摁倒在地。接到报警的伦敦警察随即赶到,当场开枪击毙袭击者。
11月29日,在英国伦敦,警察在袭击事件现场附近警戒。(图片来源:新华社)
北京《新京报》报道,这起案件不禁让人们回想起两年多前的伦敦恐袭案。2017年6月3日,3名袭击者开着货车在伦敦桥上高速冲撞行人,随后下车持刀袭击路人,造成7死48伤。
两起案件有诸多相似点:袭击方式为持刀捅人、袭击地点为伦敦桥、袭击者均身穿假的自杀式爆炸背心、袭击时机选在英国大选前几日。
BBC分析,袭击者身穿假的自杀式爆炸背心是一个值得留意的细节,主要原因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加剧公众恐慌,同时希望警方能够将其击毙。许多袭击者更希望在执行任务时死亡,而不是在监狱中备受煎熬。
伦敦警察厅反恐部门指挥官海登则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袭击者身穿假的炸弹背心,可以让警方因顾虑引发爆炸而避免开枪。另外,当袭击者挟持人质时,假的炸弹背心也是一个威胁的砝码。
伦敦发生的两起严重恐怖袭击,案发地点均在伦敦桥,这里作为日常人流量密集的通道,安保措施是否完备?
据《每日邮报》报道,伦敦市中心区域,包括伦敦桥被袭击者视为比较容易下手的目标地点,过往行人成为他们的主要袭击对象。2017年伦敦桥的恐袭事件发生后,威斯敏斯特周边区域的安保措施有所加强,当局不仅在路段上设置了隔离柱,防止驾车冲撞行人的事件发生,还增加了武装巡逻的频次,武装警察被允许向袭击者驾驶的车辆开枪。
在这样的安保措施下,袭击者持刀行凶依然“防不胜防”。据《卫报》报道,英国持刀行凶事件愈加频繁的发生,今年10月11日,一名40多岁的男子,在曼彻斯特一座购物中心持刀行凶,造成5人受伤。
分析人士认为,低技术、低成本的恐怖袭击成为警方面临的一大挑战。恐怖分子开车撞人、持刀行凶、制造简易爆炸装置,日常生活工具成为致命袭击的武器,警方事先很难侦测,这让欧洲安全和执法机构丧失了传统优势。
英国犯罪与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加赛德(RichardGarside)指出,近年来英格兰及威尔士的警察部署越来越少,警力减少、安保预算不足可能是暴力犯罪案件持续增加的潜在因素。
英国大选临近,保守党承诺将会增加公共开支,其中就包括增聘2万名警察。而反对党也表示,将大幅增加政府公共开支,警察、护士等公共服务部门人员的年薪将增加5%。
《大西洋月刊》评论,两年前伦敦桥恐袭发生时,距离2016年英国大选不到一周时间,对特雷莎·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今距离12月的大选不到两周时间,对约翰逊和科尔宾来说,也如同一场考试。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如何制订安保方案,如何在关键时刻安抚公众,都将影响最终的选票。
(编辑:顾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