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鹿城15项经济指标创新高 揭秘数字背后的秘密

article_img

温州网讯 今年前三季度,鹿城区交出了一张超预期经济成绩单:4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29项高于去年同期,12项进入全市前三,15项创近五年新高;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0.2亿元,增长8.4%,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出口额突破30亿美元,提前2个月完成高线目标,成为全市外向型经济稳定出口的新引擎。

接受采访时,谈及温州“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给鹿城带来的变化,鹿城区分管副区长全一凡脱口而出这一组数据。

“漂亮的数字绝非数字游戏,而是鹿城借力‘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实实在在激活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说这话时,全一凡信心十足。

“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以来,鹿城区推出了《关于聚焦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了“人才新政30条”“总部经济12条”“税收亿元楼行动计划”等12个政策文件。

在推进“两个健康”落地的过程中,鹿城企业和企业家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对在鹿城发展多了一份信心。

一句话

紧抓城市蝶变、转型跨越的历史机遇,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争创“两个健康”发展新样板,助力温州“两个健康”再上新高地。

扭住发展城市经济这个牛鼻子加力度

在利用“两个健康”相关政策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鹿城区根据自身特点,围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月光经济、数字经济等做文章,“多管齐下”激发存量,招引增量。

由于鹿城的重点楼宇中,国资集团权属占比高,导致自主招商效率不高,且入驻企业产业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针对这情况,鹿城创新推出了楼宇受托招租模式,即通过“拉网式”排查、“委托式”管理,进行“主题式”招商,实现属地政府、国资集团、入驻企业三方共赢,今年鹿城区计划培育税收亿元楼6幢,占全市目标的60%。

以南汇街道汇富大厦试点为例,街道根据产业定位,聚焦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等新兴产业,目前已接洽8家意向企业,预计入驻率将达100%。前三季度,鹿城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速9.3%,创下近3年新高。

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方面,今年6月,鹿城借力温州人经济,新修订出台了《加快鹿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试行)》,对总部企业采取落户奖、经营贡献奖、办公用房补贴等三方面支持,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扎根本土。今年1~8月,鹿城已实现到位内资42.5亿元,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目前已有在谈总部企业20余家,其中有温州东池这样的本土企业培育,也有正新(温州)这样的在外温企回归。

同时,鹿城大力发展月光经济。“我们要锁定‘一江一河一岛一街区’这几个关键点,从‘全域谋划’的角度出发,促进多业态核心商圈集聚。”全一凡透露,鹿城区围绕五马历史街区、大南都市时尚商圈、不夜瓯江、月色塘河等四大旅游休闲功能区块,谋划鹿城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此外,加快数字经济发展。2019年度已发放数字经济相关奖补资金550余万元,年度新增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1家,省信息产业百强1家,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认证17家、IT服务管理体系认证4家、市级上云标杆企业1家。

针对性、政策性解决企业土地、资金和企业家成长等瓶颈

近年来,鹿城的发展遇到了不小瓶颈和制约,最大问题就是城市的“低散乱”和产业的“低散乱”交织,龙头型企业也因此备受制约。为此,鹿城出台了多方面举措。

在企业用地方面,经过前阶段的大拆大整,鹿城拆除腾地5994000余平方米,并通过全省首张“经济地图”,累计梳理低效土地154处1781400平方米、低效工业项目885114平方米、闲置商务楼宇111处43万平方米。

在“寸土寸金”的客观条件下,鹿城重视土地利用效率,发布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对规上企业进行评级,实施用地、用电、用水、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

在企业融资方面,鹿城出台全省首个《融资担保推荐工作流程》,完善为企业出具融资担保推荐函的系列制度,完成了全市首单政府推荐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7000万元。同时,鹿城还推动创新信用贷款模式,多维度整合民营企业运营信息,推出大额信用贷款产品“信易贷”。截至2019年9月底,信易贷业务累计服务4.94万人、总额36.35亿元。

在为企业减负降本方面,自“减负降本”政策30条实施以来,鹿城整合梳理了全区涉企三类收费清单“一张清单”,设立20个减负监测点对涉企收费情况开展日常监测,并抽调税务骨干32名成立减税降费专家团队,第一时间落实减税政策。目前已综合减免企业负担10余亿元。

在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方面,鹿城率全市之先出台了民营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建立基层商会统战工作联络员制度,畅通政企联动渠道。

同时,今年以来,鹿城区还组织了6班次320余名民营企业家参加鹿商大学堂学习,邀请5批次民营企业家参与全区重要政策和文件制定。另外,鹿城还建立了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名单,助力各项决策部署更科学、更贴近民心民意。通过系列举措,提高民营企业家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对民营经济高看一眼,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厚爱三分。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拉动民营经济增长

鹿城的产业以轻工产品为主,今年以来,轻工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拉动民营经济增长。1~8月,鹿城区完成出口284.5亿元,同比增长85.3%,增幅创鹿城区外贸出口18年来新高,高于全市57.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出口15.8个百分点,对全市外贸出口增长贡献率达77%,成为外向型经济稳定出口的新引擎。

这惊人的动能背后,是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的爆发式发展——提前4个月完成20亿美元低线目标、提前2个月完成30亿美元高线目标,助力全市外贸出口增速勇夺全省第一。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是国家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和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战略举措,通俗地说,就是搭建外贸平台,买方、卖方、代理商、配套企业等,各自发挥作用,助力交易完成。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将享受快速通关、专用监管、免征增值税等政策便利。

但试点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全一凡回顾,无论是船运及航线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货代等第三方服务能力,温州相较义乌、宁波等地都存在很大差距。从区政府角度,主要任务是营造好的环境,并通过各种机制,调动其他兄弟县(市、区)共同动员,共同参与。

在系列机制建设下,该试点率全国之先实施水路转关试点,充分利用温州港的自然禀赋,水路转关由5个提高到30个、水运直航由40个提高到130个;出口目的地已从5月初的47个拓宽到了138个,涉及“一带一路”国家39个;带动无缝钢管、塑料纺织、鞋底材料等各类轻工产品成为出口“明星”产品。

在该试点的带动下,温州港运力5月下旬以来增长30%,首次月内开通两条直达航线,实现每周12班港内支线,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上半年同比增长32.94%;企业信心明显提振,接待各类外向型企业1800人次,吸引270家外向型企业入驻。

下阶段聚焦三方面,进一步提升中心首位度

扶持政策是规划经济发展方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照灯,也是坚定企业家发展信心的强心剂。下一阶段,鹿城还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推进“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

一是围绕企业需求,高质量推出涉企政策。

优化土地要素配置,进一步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制度,强化企业投资项目自主权和主体责任,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结合“优地优用”政策,按用地规模与“亩均论英雄”评估情况,给予最高50%的地价优惠。优化“5+X”政策体系,修改(废止)40余个产业文件,形成相对统一的框架体系,标准化设置奖励兑现流程,畅通兑现渠道,为企业提供便利刚性兑现方式。

二是围绕城市发展,高水平打造新增长极。

围绕“一江一河一岛一街区”等关键节点,加快打造月光经济休闲街区和产业带,全面提升城区首位度,包括打造“夜色瓯江”,丰富瓯江沿线露天夜间文体活动;打造“月色南塘”,推进印象南塘“白鹿洲大型光影秀”和“月色塘河”夜游;打造“诗画江心”,进一步提升江心屿东园重点区块,同步做好景观再造、文化融入、产业导入、西屿回归、城屿联动五篇文章;打造“古城风韵”,做好五马街业态提升、公园路工程改造,确保春节前向市民开放,真正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

三是围绕企业问题,高标准用心服务企业。

围绕“三助三红”目标,进一步推进“两万”行动扩面、提速、创新,切实提高问题解决率;发挥“鹿商大学堂”统筹功能;深化“青蓝接力”培育,让企业更好传承发展;构建企业家人才成长激励机制,提高助企惠企政策的知晓度、可操作性和获得感;助力培育“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推动“两治两强”“三清单一承诺”制度落实,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施文洪 杨晓宴 周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