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贾雪静):亚太地区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同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全球热点问题频发、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如何处理好与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关系事关中国能否顺利和平崛起。
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中美在亚太的竞争态势逐渐凸显出来。中美在亚太地区应如何共处?宽广的太平洋怎样容纳中美两个大国?9月11日,国际在线为此特别邀请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凌胜利来探讨这些问题。
沙龙现场(摄影:戴爽)
中美的竞争实质上是主导权的竞争
亚太地区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非常重要,对中国来说,邻国多样且复杂、邻国对华态度多种多样,凌胜利提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作为直接检验着中国由地区大国向世界强国的转变。
而对美国来说,它虽然不是东亚国家但宣称是太平洋国家。美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贸易伙伴在亚太地区,对于经济危机后美国实现经济复苏尤为重要。凌胜利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有五大盟友和诸多安全伙伴,亚太地区更是美国世界霸权的重要基础。
亚太地区对中美两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而经济和安全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竞争。凌胜利说,“在19世纪20世纪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要看经济和军事,现在逐渐由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变,包括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凌胜利表示这实质上是由权力的竞争转变为规则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控制、占有和分配规则的竞争。
凌胜利表示,在经济方面,2010年中国已被同意提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份额,而2015年才通过,这是因为需要美国国会的同意。奥巴马在任时期提出TPP这一新的贸易规则来主导亚太。中国也推出了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开发银行等新的金融体系。
凌胜利称,在安全方面,美国建立了亚太联盟安全体系,这一体系具有针对性、封闭性,中国无法加入。深层次分析表明,这种封闭性也导致了很多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热点安全问题。
凌胜利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主导权的竞争。在美国人看来,主导权具有专属性、唯一性,不可共享性、不可分割性。凌胜利认为,主导权也意味着责任,需要付出。美国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下降,中国可以提供。两国不是在分配蛋糕,而是获取共同利益。
中美在亚太地区竞争趋势的五种可能
凌胜利认为中美竞争最好的发展态势就是中美共治,但是也要有最坏的打算,即冷战的可能。安全不是免费的午餐,任何国家都需要为安全买单。凌胜利说,“我们不希望战争,但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网友提问在这两种可能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可能呢?凌胜利认为还存在另外三种可能,即陆海分治、中美共同领导和中美协调。陆海分治指的是陆地国家由中国治理,沿海国家即美国的五大盟友由美国治理。但这存在着很多摩擦的可能,需要沟通来寻求合适的解决方式。
中美共同领导指的是经济上由中国领导,政治和安全方面由美国领导。凌胜利说,“这是双方相互妥协、让步才能达成的结果。但这属于一种理想化的可能,因为政治和经济很难完全分开。”
凌胜利认为最后一种可能也是最大的可能就是中美协调。中国为了同美国协调特别提出了14字中美新型大国方针,“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但是美国只认可“不冲突、不对抗”。美国并不认可同中国平起平坐,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上未达成共识。所以未来竞争依然延续,需要更多的沟通。
另外,凌胜利强调中国要让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泰国等这些美国的朋友也成为自己的朋友。这些国家要成为中美共同的朋友圈,而非非此即彼。目前来看,例如新加坡,经济上更多的同中国合作,安全上则依赖美国,左右逢源的同时也不免受夹板气、两处不讨好。成为两国共同的朋友将解决这些困扰。最重要的是共同的朋友圈将促进亚太地区的所有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