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享经济的狂飙式发展席卷全球,在一片溢美声中,也不断夹杂着有关“共享经济”巨头的负面新闻。(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来自欧洲时报)
【欧洲时报记者周周编译报道】近年来,共享经济的狂飙式发展席卷全球,风险投资争相涌入,其触角也伸向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商业新形式点燃了人们当老板、赚外快的兴奋点,也带动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全新展望。在一片溢美声中,夹杂着的却是有关“共享经济”巨头的负面新闻不断,包括令政府头疼的“共享服务”逃税现象、中国共享单车公司倒闭导致的大规模押金无法退还,以及最近刚刚被曝光的美国网约车服务商优步(Uber)遭黑客攻击导致该公司全球5700万使用者和司机的个人信息被暴露,令人发指的是,为了平息此事,优步向黑客支付了10万美元的“封口费”。“共享经济”在改变人们经济理念与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时常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不仅如此,有学者指出,隐藏在“共享”这层道德外衣之下的,只是以全新面孔示人的垄断资本市场。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阿鲁.萨丹拉彻 (Arun Sundararajan)指出,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而只是一种全新形式的自由市场经济行为。
专注于共享经济研究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理论化学博士汤姆.斯利(Tom Slee)出版书籍《Ce qui est à toi est à moi》(你的就是我的,中文版书名为“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对“共享经济”泼了一盆冷水,他在书中详细地分析了共享经济公司是如何打着“分享”的旗号,通过种种方式逃避监管,一步步压低使用其平台的劳动者报酬,从而获得巨额利润。作者追踪了优步(Uber)、Lyft、空中食宿(Airbnb)、TaskRabbit、Homejoy、Instacart等多家著名共享经济公司的发展历程,起底共享经济行业内幕。他认为,网络共享平台实际上就是向劳动者收租的新地主,它们威胁了个人的安全与隐私,破坏了社区和城市的良性发展,腐蚀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众多共享经济的公司中,airbnb和Uber最受推崇,也备受人诟病。
共享与盈利之间的矛盾
我们往往认为“共享”是一种非商业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它暗示了一种不涉金钱,或至少是受慷慨、奉献或助人之心所驱使的交换,其本身带着道德的光环。“经济”则意味着市场交易——一种利己的以货币换取商品或服务的交换形式。因此“共享”与“经济”之间,实质上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
“共享”公司成立之初,“共享”这一概念往往被无限放大,用利他主义来描述自己的商业动机,以吸引用户,它往往与环保、可持续发展、大众化、优化资源配置联系在一起。“共享”公司还可以帮助低收入人群成为“微型企业主”,成就人人皆能当老板的时代,而且,这些初创公司认为其所提出的“共享”理念促进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但每当公司规模扩大后,“共享”背后的“经济”一词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各公司开始为自身利益而战,公益、共享、慷慨这些非商业价值观似乎都化为乌有。汤姆.斯利认为这种被歪曲的分享型经济正在将市场变得更为贪婪与不受控制,巨头公司从中受益积累大量财富,成为最终受益者。空中食宿(Airbnb)与优步(Uber)公司尤其受到汤姆.斯利的指责。他认为这些集团甚至开始挑战各国法律。
作为德国SAP软件公司高级产品经理,汤姆.斯利追溯了“共享经济”这种矛盾现象的先驱,即美国硅谷首批企业所打出的“互联网文化”经济。同样也是充满了内在矛盾性,一方面,“互联网文化”推崇面向所有人的数据开放和获取、存放数据的自由,以建立一个更平等、民主的社会。将科技与企业创新联系起来,通过教育和医疗来解决从贫穷到公民自由的全球性问题,但最终人们却只看到了谷歌、微软、苹果、亚马逊等巨头垄断企业的崛起。从目前来看,“共享经济”公司也未能抵抗住其“商业本能”。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阿鲁.萨丹拉彻 (Arun Sundararajan)在其著作中曾提到,“目前,空中食宿(Airbnb)80%的出租人都拥有1套以上房产。因此,这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分享,可以说,这些人属于投机商,他们通过投资正在改变世界的分配方式。”
不要忘记,在空中食宿(Airbnb)出现之前,就已出现“沙发客”网站(couchsurfing.com)这种提供免费住宿的互助旅行模式,重要的是,该网站具有非盈利性。必须将目前火爆的共享经济公司与前者相区别。
今年10月,法国安盛保险公司(AXA)与优步(Uber)合作为优步(Uber)司机推出了保险项目。
遵守规则者遭违规者排挤
当今共享经济公司有着这样一种论调:自己做的事之所以受到法律限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法律有待与时俱进。于是它们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争取减少税负与管控,以获得更多利润,将共享经济运动变为一场“抵制监管运动”。
Blablacar拼车司机无需遵守驾驶时间限制规则,空中食宿(Airbnb)出租人也可摆脱旅馆业各项强制标准,更别说各种税务空子和被免去的社会保险,“共享”网站实现了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市场环境。在这里,不遵守规则的玩家排挤了遵守规则者。
共享经济带来的法律难题
“共享经济”打破了职业者与个人的界限,突出了竞争性,这些特性导致了法律监管上的难题,尤其是劳动法方面。是否需要重新定义“个体户”(auto-entrepreneur)?是否还需要严格区分“业余职业者”和“专业职业者”?在传统经济领域,强制的竞争和税务规则保障了不同经营者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在新型共享经济下,消费者保护权利也需要得到更新,尤其是共享平台的信息透明。
如果将房屋频繁地短期租借给他人,邻居是否有权过问其是否开了旅馆甚至妓院?在这里,就存在着“商业经营”与“非正式经营”之间界限的模糊问题。空中食宿(Airbnb)在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收取10%的中介费,但平台本身却不承担任何责任。
催生保险业新市场
今年10月,法国安盛保险公司(AXA)与优步(Uber)合作为优步(Uber)司机推出了保险项目,如果司机在驾驶时遇上车祸,保险公司可以补偿一定的医疗费用。可以说,安盛保险早已瞄准了“共享经济”催生的“自由职业者”。此前,安盛已为Deliveroo送餐员提供专门的保险。此外,“共享经济”还为保险业提供了不少其他契机。如拼车网站Blablacar、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车子租赁网站OuiCar、Drivy等都开始与保险公司合作。共享经济需要保险来保障其运作,保险可以提升信任感,而所有的共享经济都必须建立在信任感之上。法国安盛保险数字经理德努瓦(Antoine Denoix)认为,“保险业与共享经济平台相连的产品营业额每年的增长率可以达到两位数。这将带来许多岗位招聘需求。”
(编辑: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