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抗倭世家 宁村徐族

article_img
龙湾瑶溪的宁村徐氏明代世袭将军墓。

日前,龙湾宁村徐氏家谱修订编纂已圆谱,宁村徐氏是明初汤和施行“寓兵为民”政策而留守的抗倭将士后裔,他们是第一批的居民。根据王俊海先生的资料考证,他们为徐氏第一世徐通将领的后裔,有居西门,也有居南门。现今约有130户,计550多人。

徐通是明代开国大将徐达的同父异母兄弟。明万历《温州府志》有“徐通,字克勋,明催运粮官、百户长”“徐通,今孙元旦袭,俱洪武间从军功”的记录。洪武年间,他受命到东南沿海卫所催运军粮,后来担任宁村所百户长。洪武二十年(1387),徐通参与宁村寨城及下辖沙沟、沙村、长沙三寨建设,自此,徐通家族很多成员参军,分别在沿海各卫所任职并世袭。他的长子允园、次子允中都跟随父亲来到永嘉场三都宁城,驻守押粮。允园生五个儿子,其长子焕湖,后更名广武,字元旦,明百户长。

百户为世袭军职,统兵120人,正六品,为百户所的长官。百户之下,设牌子头,有时设“五十户”之职。徐氏家族世袭百户长,自第一世徐通将军后,有徐沅、徐焕伦、徐昇、徐证、徐清、徐麒、徐文宗、徐元旦、徐应凤等将军。起初徐通将军住宁村西门街北徐衙,到第七世住西门街南侧徐府。百户长世袭至清顺治四年。

明世宗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最为频繁,前后近50年。温州一带百姓深受其害,人口流散甚众,户口锐减,资财耗竭,农业生产受到破坏。徐证和儿子徐清,一直坚守在抗倭第一线,身先士卒,义不容辞,多次击败倭寇的进攻。

第六世徐麒(1504—1586),字宁西,从小耳濡目染,祖父辈的惨烈抗倭事迹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他“少事诗书,长而忠节,脱而怡愉,有古风度” ,长大后世袭宁村所百户长,管辖宁村所及下辖长沙寨。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四月二十日,倭寇大船两艘由瑞安港至永嘉一都长沙(今永强一带)登陆,沿海城乡备受倭寇侵扰掳掠之苦。徐麒率领宁城所官兵奔赴,进行水面格斗,击败倭寇。嘉靖三十五年(1556)十月九日,倭寇数千自楠溪出,夺舟渡江至蒲州登岸,屯踞龙湾,并分兵掠永嘉场,房屋被焚,乡民被害,损失甚巨。徐麒和宁城所的诸位将军拼力抵御,斩倭寇16人,生擒14人,夺马10余匹。剩余的倭寇狼狈逃窜。

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二十三日,倭寇劫掠龙湾,兵道袁祖庚、参将张鈇均在宁村所守御。五月初十夜,倭寇悄然逼近宁村城,欲突袭。当时参将张鈇领兵刚刚至城,众人恃而无恐,防御松懈。倭寇百余人乘机登城而入,杀守夜军士。其他将士警觉,参将张鈇被乱枪所伤,总旗黄廷富力促张鈇号召众人杀倭。54岁的徐麒也参与了这场史上最艰苦的战斗。倭寇见官兵奋起反击,故意放火多处,欲声东击西,制造混乱。徐麒识破倭奴诡计,分成几队重点防范,并于黎明时攻击,倭寇逃窜间被官兵斩10余首级。

军功卓著的徐麒后被封为“云骑尉”(正七品),赠“武德将军”(正五品)。据《明徐麟圹志》碑文记录,他的妻子为英桥王氏通判王玄端的嫡姑,他们生三子二女,长子徐文宗受府君职,娶五都邵氏,次子徐文佑,娶英桥王氏,三子徐文大,娶殿前王氏。1558年宁村所堡倭战争中,徐麒将军的次子徐文佑、三子徐文大皆阵亡。万历丙戌(1586年)二月二十日子时,徐麒去世,享年八十三岁。他一生坚守大义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墓志由进士、湖广襄阳府知府、内侄王继明撰写。

“抗倭世家”徐氏家族数代世袭百户爵位,他们谨遵国法,忠于职守,严于家教,崇尚节义。“人而不知节义则罔顾廉耻,贪淫纵欲,其有玷于名教者实多。故砥节砺行,守义安命,吾族人必以是为可嘉而相与勉之,则丈夫贤良,妇人贞洁,而节义之门多产英俊,岂惟风教之足尚焉矣哉!”徐氏家族将士计有20多人为国抗倭捐躯,成为民族英烈,可歌可泣。

宁村城西门曾有将军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几乎与宁村城同时所建,原是宁城所将军处理日常军务的场所,其后为军需粮库。明末清初成为徐将军子孙居住地。后来衙门拆了,木料石料砖瓦运到东南角,新建徐氏祠堂。民国后期,徐氏人丁稀少,西门只有四户,南门徐氏也只有十几户,曾一起投靠永嘉枫林徐氏小三房九间房。徐氏家族剩下的老房子,有在东南花,有在西南花,也有在西北花,经过岁月更迭,倒塌很多。西门徐衙遗迹尚留有古井,乡民依然在使用。汤和庙西南平桥的河边基岸,埋有一个长1米宽50厘米、厚60厘米的砚台,徐氏祠堂前曾有一个登马石,一对石鼓,现已找不到了。

龙湾瑶溪街道河口村五龙山南坡有一古墓,是宁村所徐氏明代世袭将军的安葬地,即民间说的“将军坟”,共有七代袭爵武略将军。古墓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后裔不断扩建,到明宣德年间时,已形成上下九坦,共十八阶,占地一亩余。墓前有神道门,横楣正反两面阴刻“明赠将军徐公墓道”。墓旁有墓庵,另有五间石质房屋在河口村河埠头旁,今已改建。将军坟现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项目。据宁村徐贤生说,清朝年间,先辈修建祖坟后,曾在坟坦上搭起戏台,请来戏班,演戏三天三夜。2012年春徐将军墓又经过重修。

青山埋忠骨,翠柏颂英烈,它们共同见证着徐氏家族的家国情怀。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徐洪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