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知然堂/文 南力/摄
因文友介绍,认识了酷爱茶器的女子风若。一日到风若工作室小坐,地方不大,但东西不少,琳琅满目,最吸引我眼球的不是她那些手工编织的琥珀蜜蜡绿松南红青 金珊瑚珠串,而是各种各样的瓷器茶杯,有龙泉瓷、瓯瓷、景德镇瓷、钧瓷、汝瓷等等,或用以收藏鉴赏,或用以把玩品味,或用来斟茶待客,其中最令我心仪的还 是龙泉窑卫武杯。
风若姓韩,80后,温州人,她是一位文艺青年,爱好诗歌与朗诵,是市图书馆阅秀汇朗诵社的成员,对文玩器物有着特殊的爱好,有一双慧眼,满世界淘宝,更有一双灵巧的手,能设计编织花样翻新的珠串佩饰。她喜欢简约的东西,更崇尚简单做人,干一些有趣的事,做一个认真的人。
对淡雅的龙泉青瓷,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年轻时也曾买过次品级的龙泉瓷,因为当年龙泉瓷器中为数不多的正品都出口换汇了。后来又接触过许多南宋龙泉青瓷 的残片残件,粉青、梅子青、月白釉,其晶莹温润的釉色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这几年龙泉瓷百花齐放,大师频现,我在好多装修精美的馆堂楼所里都见过器型 精美、技艺超群的器物。
最初知道卫武杯,还是七八年前的事。一次偶遇我市万茗禅师,一位好古鉴古的高人,见他喝茶时从布囊中掏出一只自用的龙泉青瓷杯,还以为是宋杯,那也太牛 了。上手把玩了一下,原来是一只新制龙泉杯,但做得颇有宋韵,形古意今,一问方知制瓷之人是龙泉陈卫武,杯底有“卫武”的手刻签名,业内通称卫武杯。卫武 是龙泉瓷厂子弟,18岁就进厂当瓷工,着迷于宋瓷拙中见巧、含而不露的审美艺术,作品既保留了宋瓷的神韵,又具有现代的空间感和流行感,被誉为“龙泉三 杰”之一。今年7月杭州首届中国匠人大会上,他被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创新匠人”,作品深得海内外茶杯发烧友的钟情,并为法国卢浮宫收藏。
风若是偶然听一个杭州客人说“只喝龙井茶,只用卫武杯”,于是就记在了心里。2016年她去成都宽窄巷,发现那里的好多茶友也喜欢卫武杯,而且江湖上更是 传闻台湾制瓷大佬要出资买断卫武作品。在好奇心驱使下,风若去年专程到龙泉找他,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到了龙泉其工作室,只见一位衣着朴素、手上还沾着泥 巴的男人闻讯进来,土腻腻的,年届不惑,非常朴实,有一副憨直的笑容和一双清澈的眼睛,话不多,只寒暄了几句,就说自己要到窑上干活了,一点也没有名师大 佬派头。风若得知卫武家族都做瓷器,弟弟卫星专攻哥窑产品,弟媳严少英专做刻花青瓷杯,各有所长。那次,卫武妻子用自家烧制的龙泉碗下面条招待她,山区人 实在,满满一大碗,让节食的风若很是为难。结果女主人说:“你若全吃了,这个碗就归你了。”精美的龙泉碗实在太诱人了,风若只得吃饱了再减肥。
龙泉窑与瓯窑、越窑,有着血浓于水的密切关系,龙泉窑就是在越窑、瓯窑的巨人肩膀上矗立起来的。六朝青瓷,瓯、越不分,到了宋代,瓯、越由盛转衰,龙泉窑 异军突起,成为青瓷江湖的老大。2000年,陈卫武赴青瓷圣地慈溪上林湖学艺,6年后回龙泉自立门户,潜心研究宋代龙泉窑的器型釉色,尤其是溪口窑黑胎青 瓷的精髓,传承老瓷,开拓新器,追求神似,不断创新,终于在争奇斗艳的青瓷之乡,开辟出具有显著个人风格的纯手工精制的宋韵小件瓷器的新天地。
我问风若,你咋会喜欢上素颜的卫武杯?她说,卫武杯是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在品味茗茶的甘醇之际,把玩观赏茶器,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其 款式各异,釉色多变,深得宋人平淡清真、静为依归的审美意趣,既有宋瓷的清逸之美,又合今人的闲逸之态。杯如其人,卫武杯质朴大方,含蓄简约,稳重内敛, 高雅洁润,正与做人为人的道理一样。我对风若说,你的眼光和素养真不错,日本茶道上首选的茶器就是龙泉青瓷。所谓品茗,既是品茶,也是赏器。
龙泉窑与瓯窑,不但是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同饮一条瓯江水的关系,而且,唐末宋初,龙泉窑早期的窑工,就是从温州溯瓯江而上的。即使在温州,南宋时期 由瓯窑转烧龙泉窑的也很多。世事轮回,如今正在发扬光大的瓯窑,也反过头来向龙泉窑学习。《温州两家人》中有富二代去龙泉烧窑的情节。现实中,“汉臣”新 瓯窑创始人娄林峰,就曾扎根龙泉青瓷的大本营上垟,租房学习制瓷,历经坎坷。打坯、成型、上釉、入窑,失败,再从头来过,一窑窑试烧,一沓沓人民币随之化 为灰烬,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瓯江上游创烧成功,获得浙江工美博览会和温州时尚文化博览会的大奖。
身居温州,风若的藏器里就有“汉臣”新瓯窑的茶杯。“汉臣”新瓯窑对龙泉窑肥润的釉色和传统瓯窑淡薄的釉面进行改进,融入汝玉釉和官窑釉的风格,既有传统 缥瓷韵味,又有现代审美情趣,如其刻花斗笠碗、一壶二杯三件套茶器等就非常耐人寻味把玩,赢得不少粉丝的青睐,成为伴手礼。“满瓯泛泛烹春茶”,“碧瓯浮 花酌春茗”,这种颇有古意的瓯,正是古人的饮茶之器。在藏器赏器之余,风若也与娄林峰携手合作,根据客人的要求,进行定制定烧,以期打造出既有温州特色、 又有个人情趣的独一无二的新瓯窑茶器艺术品、纪念品和馈赠品。
而除了龙泉瓷、瓯瓷,风若还有钧瓷茶杯。“汝、官、哥、钧、定”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钧瓷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 说法。钧瓷的神奇之处在于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那变化多端,色彩斑斓、妙韵天工的窑变,非人力可控,是真正的火与土的神话。风若怎么会喜欢上远 在河南的钧瓷呢?原来她是在河南郑州上的大学,在校期间就喜欢喝茶,第一次认识了瓷器,也结识了当地很多的钧瓷爱好者,包括现在被评为河南陶瓷艺术大师的 崔松伟。
风若说,在温州用钧瓷杯喝茶的人不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市面上很少见到让人心旌摇动、变彩绚丽的钧瓷杯,认知度自然不高。她正计划待工作室的规模扩大一点 后,邀请崔松伟老师来温作专场的钧窑钧瓷推介活动,让更多的温州人了解在崇尚清淡素雅、单纯内敛的宋人眼中,另类的、以色取胜的钧瓷。对此,我自然是非常 期待的,钧瓷可是有着正统皇家血脉的古代名窑,连浙江省博物馆展出的宋代钧瓷,也都是由钧瓷残片镶嵌而成的木“对联”。这种殊荣,似乎也只有钧瓷才有,因 为变幻无穷的钧瓷色彩,使这种特殊的嵌瓷对联有着独特的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