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外电军情2018-003期
日本《读卖新闻》:日英上升至准同盟关系
日本期待“准同盟国”英国,在对朝和对中国方面提供海洋安保合作。退出欧盟的英国,希望通过加强对日关系,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日前,日本《读卖新闻》题为《日英关系上升至准同盟关系》的文章对此进行报道。
文章说,日英正迅速加强合作关系。2017年1月签署了军需相互支援协定(ACSA),8月举行首脑会谈后,发表安保合作“共同宣言”,12月“2+2”会谈就制订有关安保合作的“行动计划”达成一致。日本曾与澳大利亚和印度制订“行动计划”,这是首次跟欧洲国家制订该计划。计划内容没有公开,但据悉具体内容包括在联合训练、国际维和活动、防卫装备品和技术等领域加强合作。
这意味着日英安保合作进入新阶段。在日本的外交·安保政策中,日美同盟是基轴,日国内有人指出向美国一边倒的危险性。在拓展外交政策方面,日本看重同为美国盟国的英国。日本政府期待的是,跟英国在对朝问题上合作。英国与朝鲜有外交关系,并拥有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话语权。日本也希望通过与“海洋国家”英国的合作来牵制中国。英国则希望与地区外的国家加强关系。
西班牙环球网:2018年决定国际议程的十大话题
日前,西班牙环球网站刊发题为《将在2018年占据国际议程的十大话题》的文章。这十大话题为:
1.实现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秩序的互联互通。2018年将看到中国领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众多迹象显示这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实力的投资。
2.虚假报道成政治武器。歪曲报道将笼罩2018年的选举活动。
3.税收和福利国家。大公司的避税方案正在减少福利国家收入,一些领导人已将此议题列为改革重点。
4.城市秩序。2018年全球型城市将得到肯定,而有些地区,如农村,远离增长引擎的中小城市及转型失败的工业区将遭到抛弃。
5.欧洲从“移民堡垒”变鸿沟。2018年,被称作“移民堡垒”的欧洲国家将筑起鸿沟,阻止移民和难民入境。
6.恐怖主义袭击。退出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伊斯兰国”,2018年仍将发动恐袭。
7.欧洲领导权和秩序的过渡。2018年对欧洲来说是个过渡年。如果默克尔和马克龙各自巩固领导权,人们将会看到法德引擎增添新动力。如果英国脱欧后经济复苏,那么欧洲将摆脱经济危机。
8.海湾地区紧张局势升级导致全球风险。伊朗要做地区大国,沙特也不甘示弱,两者的势力争夺还会持续。
9.军事化的萨赫勒。2018年法国领导的萨赫勒五国联合部队将在该地区开展行动。
10.美洲国家选举年。墨西哥、美国、巴西、哥伦比亚、古巴等不少美洲国家将在2018年举行选举。
美国《星条旗报》网站:美将频繁网络攻击“伊斯兰国”
美军对“伊斯兰国”组织实施的网络攻击,已持续一年多的时间。这些与特种部队协调实施的攻击取得巨大成功,以致五角大楼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开展类似行动。日前,美国《星条旗报》网站在题为《美国国防部对“伊斯兰国”的网络攻击可能影响美军的未来》的文章中披露相关内容。
文章说,针对“伊斯兰国”的攻击行动,美军成立了一个名为“战神”联合特遣部队的部门,主要任务是摧毁或破坏“伊斯兰国”用于招募人员和进行内部通信的电脑网络。网络攻击武器通常从属于美国情报机构。
2016年时任美防长卡特要求美国网络司令部更多地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该部门从幕后走到台前。2017年12月13日,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托马斯说,“战神”联合特遣部队与特种部队,网络司令部其他部门,情报机构,以及国际伙伴共同努力,带来了“一场给对手造成毁灭性影响的行动”。
网络司令部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未来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行动。网络司令部通过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专业能力融入广泛的军事行动。
法国《费加罗报》:看伊朗如何成为地区“老大”
“解放(叙利亚小镇)布卡迈勒意味着打通了‘陆上走廊’,让德黑兰从陆上抵达地中海和贝鲁特,这是伊朗千年历史上的大事件。”日前,法国《费加罗报》刊文《伊朗如何成为地区老大》,对此予以报道。
文章说,这条“陆上走廊”将巴格达、大马士革和贝鲁特的“什叶派新月”通过一条伸向地中海的轴线连接起来,让它们处于伊朗的辐射之下。历时3年,“伊斯兰国”终被打败。500多名伊朗人死在叙利亚。凭借叙利亚内战,伊朗革命卫队组建了一个旨在实现伟大蓝图的联盟——巴格达重新在逊尼派地区立威,什叶派民兵勾勒伊朗在伊拉克的新势力轮廓。
这片尚在建设中的地区,从伊拉克的边境城市迪亚拉延伸到伊拉克的边境城市摩苏尔。这是中东伊朗走廊的第一段。美国海军研究院教授阿夫申·奥斯托瓦说:“伊朗人在叙利亚学会了在自己的势力范围转移和协调大批跨国民兵部队。”
在华盛顿,军事分析人士担心伊朗会在“陆上走廊”深处部署军队。但是,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的皮埃尔·拉祖断言,由于数十年的孤立和制裁导致装备差、技术落后,“伊朗部队仍要根据防御性思维进行组织部署”。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叙利亚的“伊斯兰国”士兵家属何去何从
《随着“伊斯兰国”倒台,数百名“伊斯兰国”寡妇受困叙利亚》,日前,英国《泰晤士报》网站以此为题予以关注。
文章说,数百名来自“伊斯兰国”的外国公民滞留叙利亚北部库尔德人地区,他们陷入了复杂的司法真空。位于叙利亚北部的一个难民营,有近50个“伊斯兰国”外国士兵的家属,他们与1.8万名流离失所的叙利亚人住在一起,还有数百人分散在该地区的类似营地。一些国家为遣返这些外国士兵的家属提供便利,然而,很多人都没有回家的愿望。
人权观察组织反恐项目负责人纳迪姆·霍里说:“没有任何现有的制度或程序可以将这些外国人从叙利亚遣返回国,只有非正式的安排……这件事非常乱。许多国家根本没有兴趣参与这一问题。”
大多数外国政府都同意,在遣返前,“伊斯兰国”的成员应在他们被抓获的国家接受审判,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所处的法律和道德地位却大不相同。库尔德人自治区没有得到正式的法律认可,其所做的法庭判决最终可能不会被叙利亚宪法承认。同时,在“哈里发国”出生的儿童没有证件,他们的最终国籍可能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