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4月9日秋狸编译】安息着众多伟人的法国先贤祠(也称万神殿)即将迎来两位新灵魂:法国前司法部长罗伯特·巴丹戴尔(Robert Badinter)将于10月9日入葬。明年6月,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也将安息于此。
巴丹戴尔 :法国“废除死刑之父”
综合法国《世界报》、法国新闻台(FranceInfo)报道,法新社8日据马克龙身边人士处获悉,法国前抵抗战士、司法部长罗伯特·巴丹戴尔将于10月9日入葬先贤祠。这一天也是他主导的废除死刑法案颁布的纪念日。
去年2月,马克龙曾主持国家性纪念仪式向巴丹戴尔致敬,称巴丹戴尔是“共和国的象征”,并宣布他将入葬先贤祠。马克龙表示,巴丹戴尔的名字“应与那些为人类和法国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并列”。马克龙称,巴丹戴尔是“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一股从死亡手中夺回生命的力量”。
巴丹戴尔1928年3月30日出生于巴黎,来自一个从比萨拉比亚(今摩尔多瓦)移民的犹太家庭。二战期间,他亲眼目睹父亲在里昂被捕,并最终被送往波兰的纳粹集中营殒命。
1981年至1986年,巴丹戴尔 出任法国司法部长,因执着斗争于废除死刑和让失足者融入社会而声名鹊起 。他在任内促使法国于1981年10月9日废除了死刑,因此被称为“废除死刑之父”。
布洛赫:为国捐躯的史学大师
据《费加罗报》消息,犹太裔历史学家、史学“年鉴学派”创始人马克·布洛赫入葬先贤祠的时间也已选定,即2026年6月16日,距他1944年被盖世太保枪决正好82周年。
2024年11月,马克龙宣布将马克·布洛赫安葬于先贤祠,称赞其“勇气”与“清醒”。布洛赫家人致信总统,请求在相关纪念仪式上“将任何极右翼排除在外”。
布洛赫1886年出生于一个阿尔萨斯犹太家庭,1919年至1936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任中世纪史教授。他于1940年写下《奇怪的战败:写在1940年的证词》一书(战后出版),以他亲身的经历和史家的角度,评断1940年法军不到一个月就溃败于德军闪击战下的这场“奇怪的战败”。 他于五十四岁毅然从军,1944年3月在里昂被捕,随后被关押在蒙吕克监狱并遭受酷刑,6月16日与其他29名战士一同被枪决。
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制度下,谁可以入葬先贤祠完全由总统一人决定。
迄今为止,马克龙已将四位共和国杰出人物纳入先贤祠:纳粹大屠杀幸存者,法国政坛与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人物西蒙娜·韦依(Simone Veil)、法国作家、《凡尔登时代》作者莫里斯·热纳瓦(Maurice Genevoix)、著名非裔舞蹈家、歌唱家和二战英雄乔瑟芬·贝克(Joséphine Baker)和亚美尼亚诗人米萨克·马努尚(Missak Manouchian)。
法国总统正继续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
(编辑:皋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