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讯 这个月,温州市监集中开展“对标‘五个够不够’·攻坚克难当先锋”为主题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进一步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学“五个够不够”,提高思想认识,在“续写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中勇创一流。
对此,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邱华萍多次下基层、访企业,找问题、解难题,并深入乐清市大荆镇湖口村为全村党员做专题党课,在温州市委党校为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党员上专题党课。
为深入基层办实事,全力推进温州高质量发展,温州市监部门还开展各种形式的下基层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一系列质量发展举措,交出“质量温州”优秀成绩单。
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怎么办?
“嵌入式”服务助解困境
不久前,温州市监部门下属的温州市食药检测院顺利完成了温州富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莪术油样品的出厂确认问题,为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销售渠道解决了技术难题。
莪术是知名中药材,在瓯海、瑞安、乐清、永嘉、苍南和泰顺都有较大规模种植,资源发展势头强劲。但是莪术种植却存在低小散格局,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特别是莪术常以根茎切片等初级原料形式进入市场,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
温州富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莪术种植加工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莪术种植和加工,提取莪术油。前段时间,该企业为扩大销售渠道,急需完成20多批莪术油样品的出厂确认,但缺乏比旋度、指纹图谱、牻牛儿酮和呋喃二烯含量项目检测能力。
得知这一情况后,温州市食药检测院第一时间听取了企业发展情况及开发项目的详细介绍,对提出的困难进行了交流探讨,并特事特办,立即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对比分析不同批次莪术油指纹图谱差异,结合各批次莪术油加工工艺,提出建议,帮助完成莪术油检验,为该企业提高产品合格率提供技术支持。
该技术难题的解决,也为其他莪术种植加工企业提取莪术油、规范莪术规范化种植以及提高产品附加值有着重要示范作用。
一直以来,该院立足“教、帮、促”,以企业发展为本,集技术指导与服务于一体,凭借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精准帮扶辖区内的相关企业,以“嵌入式”服务帮助药企解决实际问题,助推企业质量管控和竞争力提升。
成立技术服务小组不定期走访
为十余家药企提供100余条建议
温州市食药检测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解企业真正的困点难点,他们组织成立了药企技术服务小组,不定期走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共商制约企业技术发展瓶颈问题。半年来,先后走访了康乐药业、华宇药业、温州乾和、英特、新特、老香山等几十余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累计提供意见建议100余条。
此外,建立双向对接,通过建立微信群、日常监督抽检、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机制,及时传递药品安全监管相关政策信息。并在第一时间收集企业个性化需求,组织技术小组讨论或赴现场研究解决。
不仅如此,他们还建立“走进药企”服务运行机制,不定期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近期,温州市瓯海区一家药品生产企业遇到生产的产品鞣酸在水中的稳定性难以控制的问题,于是向该院申请技术支持。该院立即启动服务企业响应机制,派出业务骨干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通过反复试验论证,成功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市质检院打出“组合拳”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市质检院切实发挥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优势,从标准制定、技术培训和食品认证等入手,三措并举推动温州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标准引领,推动行业转升。该院以标准为引领,深入调研行业发展实际和技术情况,帮扶企业制定相关标准,推动行业技术提升。今年已帮助相关企业制定《肉燕》《方便粥》等企业标准6个,帮助浙江金海蕴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起草《即食羊栖菜》“浙江制造”标准并通过浙江品牌建设联合会专家评审,帮助相关企业申报永高鱼饼等“浙江制造”标准制定并获立项。
二是加强培训辅导,助力行业规范。该院积极组织相关管理或技术培训,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能力。今年已举办管理体系、检验检测技能等培训班3期,有80多家企业的110名生产负责人或检验人员参加了培训,帮助31名企业人员取得了食品化验员技能证书。如7月份举办的食品企业日常监管公益培训班,帮助企业掌握生产过程各项管理制度、记录的保持以及相关安全自查工作等要点,提升企业规范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认证服务,推进绿色发展。该院时刻关注政策变化要求,了解掌握相关细则,积极辅导食品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或绿色食品证书。今年已为温州地区45家食品企业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专业技术服务,为9家食品企业取得了葡萄、茶叶等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此外,该院针对百珍堂、香仔食品、夏达食品等规上食品企业推出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等咨询服务。
1到8月多产业同比增长20%以上
交出“质量温州”优秀成绩单
根据市监部门的统计数据,1~8月全市质量提升行动主抓的眼镜、泵阀、教玩具等产业同比增长20%以上。
一是推进质量管理提升。通过深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工程、加强质量管理培训、推进政府质量奖评选、建设“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等举措,发挥质量标杆引领,带动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比例达61%,获市长质量奖企业30家、省政府质量奖企业4家、中国质量奖提名企业3家,居全省领先水平。
二是实施标准提档升级。深入开展“对标达标行动试点城市”创建和“标准领跑者”行动,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推动标准提档升级,提高温州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现全市规上企业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74%,居全省前列。
三是培育区域优秀品牌。深入推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浙江省区域名牌”创建,狠抓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区域品牌”。目前获批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4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3个、浙江省区域名牌10个;今年全市新增“品字标”品牌企业29家(累计90家),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地获全省“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表彰。
四是强化检测技术支撑。加强现有19个国家、省级检测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并推出十项质量帮扶“组合拳”,强化对产业技术支撑。1~8月帮扶指导企业415家,举办技术培训、专家报告46期,开放实验室2000多批次,解决质量技术问题上百个;其中国家泵阀产品质检中心与7个国际先进实验室合作,帮助232家企业981批次产品取得出口技术许可。
除此之外,温州还有不少好成绩。去年以来,国标委等十部门联合启动“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温州被列入首批全国“对标达标”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共编制产品对标技术方案35个,形成对标结果236条,位列全国82个试点城市第五。而在为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方面,今年以来,温州按照由点及片,连片成面,最终建成放心消费城市的思路推进放心消费量质提升工程,从经营主体自创到行业条线联创、从单个商户点创到街区扩面众创、从点线面示范创建到县(市、区)全面创建,逐步扩大放心消费创建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放心消费培育单位已达12632家,放心消费示范区35个。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占昭昭 通讯员 杨晓燕 吴大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