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走进”系列活动举行,旨在讲好爱的故事,传播善的力量;6月,温州市第九届道德模范名单公布,他们的故事让温州“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城市品牌更加响亮……在浙江温州,这样的道德实践活动还有很多,“最美”现象已从“风景”发展为“风尚”。
第一届“最美诚信温州人”颁奖典礼。新华网发 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平凡人托举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
每年夏天,青藏高原上的百姓总会见到那些开着车来、背着药箱的医生。陈洁便是这支队伍的一员。
2012年8月,时任温州医科大学低视力专科主任的陈洁牵头组建了“光明行”志愿服务队,前往青海省玛多县和久治县。这支队伍用了10天时间为200多名群众做了视力筛查,实施了66例白内障手术,手术成功率100%。

2018年8月,陈洁(右二)带着学生来到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新华网发 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十余年来,“光明行”共开展了20次,志愿服务队也从原来的20人发展到500多名教师、医生和1500多名学生志愿者,足迹遍布川藏青17个县(市)150多个村,为近4万名群众建立眼健康档案,帮助9000多人重见光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光明行”志愿服务队还培养藏族眼科医护人员18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帮助当地成立眼视光中心11家、眼科手术室3间、低视力教室1间、远程平台8个。

温州红日亭开展“‘二月二’温暖邻里情”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送上芥菜饭。新华网发 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在温州,还有许多平凡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善行义举——红日亭“亭长”孙兰香年均带领红日亭志愿者赴各地开展义工服务500余场,惠及20余万人,捐款100余万元;90后教师陈莹丽扎根山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仍坚守讲台……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足以影响一座城市。越来越多平凡人的善行义举,托举起温州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
汇聚力量 引领风尚——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向善精神
温州道德馆,一进门就能看见主展厅内一座造型别致的“德字碑”。德,是温州道德馆的主旋律。
这里,静静地向来访者诉说温州的大爱故事:泰顺县泗溪镇“护网人”张克辉生前用过的抢修工具;老人马振忠为龙湾区永兴街道吉夫图书馆添置书籍的清单……
温州道德馆内共展示了61位“最美温州人”的证书、日记、书信等共计841件。“他们高尚的道德品格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前来参观的温州市民林小定表示,照片和展物背后的大爱故事令他十分感动。

温州道德馆。新华网发 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温州拓宽渠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向善精神——“‘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走进”系列活动陆续走进学校、企业进行宣讲,向群众们传递一个个“大爱温州”的故事;《兰小草》《最美的承诺》《李学生》等一批富有温州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之作在浙江省乃至全国上演……
放眼瓯越大地,一项项道德实践活动正在让这座城市的道德氛围日渐浓厚。
完善制度 以德为先——
让别人有难好人帮、好人有难大家帮
凡人善举在温州蔚然成风,道德氛围在温州日渐浓厚,背后少不了完善的精神文明创建机制的推动。

2023“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活动走进温州理工学院。新华网发 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2014年起,温州市委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建立各项基金奖励“好人”、奖励“最美”现象;2017年,温州推出道德信贷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好人”给予利率、担保方式、期限方面的大力优惠;出台《“最美温州人”礼遇和帮扶实施办法》《温州市见义勇为人员保障和奖励实施办法》;制定《温州市志愿者礼遇办法(试行)》,出台政治嘉许礼遇、社会生活礼遇、文化医疗礼遇和社会保障礼遇等4个方面19条激励措施……
“长效激励机制能助力构建‘别人有难好人帮、好人有难大家帮’的全民向善学善社会格局。”温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温州已累计培育选树市级以上各类道德模范典型207人,其中“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人,浙江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6人,温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81人。
此外,为了让年轻一代以道德模范为榜样,温州市各地各部门“从娃娃抓起”,以“春泥计划”“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流动少年宫”等多样形式开展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去年以来,4人获评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200人当选温州市“新时代好少年”。

温州市“道德模范”事迹宣讲活动走进校园。新华网发 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大爱,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价值名片。瓯越大地,“大爱”已然有形,它渗透城市肌理,构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