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德国博世集团地热部和IBG集团宾采尔公司车间参观时,在不起眼的一角,有一个用挡板隔成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四个台面分布在四角,员工们三五人一组,聚精会神地在这里讨论,经询问,才知道当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困难或者难题时,都会到这个空间来一起讨论和解决。于是我在心里将这一空间命名为“创新角”。他们认真而专注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据公司方介绍,员工大都是在工作间隙做这项工作,有时下班后仍在继续,这时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德国人在创新领域会领先世界的缘由。
德国是一个8000多万人口,面积不大、资源又匮乏的国家,如今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和世界第一出口大国,靠的就是热爱创新的民族精神,凭的就是不断的技术创新。都说德国人是“方脑袋”,他们办事认真,且思维严谨、遵守纪律、尊重个性,崇尚科学和创新,这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长久的基础。
德国人特别重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并努力培植激发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土壤,各种各样的博物馆非常完善,而且是免费,在儿童游乐园,科普知识随处可见,“从娃娃抓起”,让小孩在“玩中求知”,保护创造的“硬盘”,使其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中吸取营养。同时,国家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最聪明之夜”、“科技集市”、“公众开放日”、“博物馆长夜”等,普及科学知识。
在德国家庭中,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培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能否考上大学没关系,但只要孩子学到一技之长,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就不愁没有前途。德国人天生喜欢摆弄东西,男人在家里修房子,女人在家里布置房间,许多家庭还有专门的工具房兼工作室,里面各种工具应有尽有。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家具、乐器,甚至造汽车、小型飞机等,这种对创新的狂热追求,融化在血液里的素质和传统,才造就了“发明大国”桂冠,也就难怪德国在世界上有那么多创造发明了。
提到发明,德国人的确引以为豪,大到磁悬浮列车、汽车、直升飞机、滑翔机、社会保障法,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电脑、电视,甚至是啤酒、牙膏,都是德国人的杰作,如果没有这些发明,今天人类社会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笔者到西门子公司参观访问时,公司副总裁金特·彼得拉什先生介绍了一些德国人和企业的理念,似乎诠释了创新的真谛:“理念是各个领域的领先者”、“哲学是最高的生产率”、“德国人的秉性是喜欢做,不喜欢说,喜欢什么事都做到最好、第一”、“创新是西门子的生命线”等等。
季羡林先生在《我的人生感悟》中对德国大学如何写论文讲道:“写论文,教授强调一个‘新’字,没有新见解,就不必写文章。见解不论大小,唯新是图。论文题目不怕小,就怕不新。只有这样,学术才能‘日日新’,才能有进步”。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世界之林不竭的动力,德国创新点点滴滴,折射出了许多的硬道理。(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
责编:朱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