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意大利

当国际象棋遇到中国象棋,伟大的巧合和差异出现了!

街友们,大家好!华人街小编来意大利的第二年,和意大利舍友学会了如何下国际象棋。之前华人街小编在家里和父亲学会下中国象棋,非常的喜欢,虽然棋艺不精,但是那成为了华人街小编童年成长记忆中非常美好的颜色。每周日的华人街小编经常写一些关于意大利艺术的东西,也闹出了不少乌龙,今天的华人街小编,斗胆写一篇自己关于象棋这件事看到的东西方有趣的对比吧! article_img 初学国际象棋的朋友们,肯定不会对这个开局陌生,它有一个特别意大利的名字,叫做:意大利开局。意大利开局属于开放性开局,在历史上是18世纪形成的。国际象棋教科书上都有这个下法的明确范式,1.e4 e5 2.Nf3 Nc6 3.Bc4。意大利开局变化简单,适合初学者,高手也有少量采用。因为这个开局非常符合国际象棋争夺中心的开局思想,所以很容易被初学者接受,而且后续变化非常多,众多套路兼顾双方,深受国际象棋爱好者认可。article_img 之于为啥叫意大利开局,华人街小编翻来覆去搜了很多资料,其实啊,国际象棋是有一些固定的开局模式,其实都是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当然,每个人下棋的风格也不一样,封闭式,开放式,都可以根据喜好来。如今比较流行的开局套路如西西里防御、法兰西防御、西班牙开局、意大利开局、英格兰开局、俄罗斯开局等等,而这些命名,也都是从当时创造出这样开局的地域所命名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特别关注一下~!百度一搜,啥都知道~~article_img 好啦,我们今天的话题,华人街小编准备和大家好好聊聊,国际象棋和咱们中国象棋,有啥区别,有啥不一样。咱们先来了解认识一下这个外国玩意儿——国家象棋。article_img 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至今说法不一,有关起源的传说有各种版本,比较可靠的说法认为它是由古印度发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种只有4种棋子:步兵、骑步、战车和大象的棋类,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军队的组成兵种。后来在印度棋子和规则上有大规模的改进,开始在中亚各民族广为流传。然后这种游戏通过贸易、战争和宗教等多种渠道,由东方向西方传播,其传播的大致路线是: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亚——阿拉伯国家——欧洲。在11世纪末,它已遍及欧洲各国。而国际象棋——“Chess”这个名字也是由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组成的复合词,意为“将死对方的王”,这和咱们的“将军”不谋而合! 虽然据可靠的文字记载国际象棋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尽管更多的人相信它起源于东方,但从它的演变史以及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定型并流行开来的。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还有法国对国际象棋做出了一次重大改革,一些棋子改变了走法,行棋速度明显变快,例如原先的大臣被浪漫的法国人改为王的配偶——后,像社会革命一样,连性别也变了。至15世纪末进化为现制。当时它与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作诗并列成为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18世纪,以骑士教育为主导的欧洲人把在下棋当中凶猛的进攻和大无谓的弃子看成是勇敢的表现,而不敢接受弃子或防守的一方被认为是怯懦的。 article_img 现在,国际象棋在世界各地流行和普及。不仅仅作为一种竞技娱乐,还当作一门艺术学科、竞技体育项目,甚至开发人工智能弈棋,向人类智慧挑战。 国际象棋最早传入我国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留学生把国际象棋带回国内,但未能普及开来。到了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将它列为体育项目,才开始逐渐推广起来。国际象棋英文“Chess”本身只是棋的意思,因其走法与中国象棋极相似,为了与中国象棋区分开来,人们在前面加上“国际”二字叫国际象棋。在亚洲一些华语地方,比如说新加坡香港,也有人称它为“西洋棋”。国际象棋中6种棋子的命名,也完全是按照中国象棋的叫法而定的。King译为王;Queen译为后;Rook:意为城堡,因与车走法一样,故称为“车”;Knight:骑士,与马走法类似,称为“马”;Bishop:传教士,与象走法类似,称为“象”;Pawn译为兵。 article_img 咱们中国象棋棋盘是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淋漓地再现了当时两军对垒的场景。“楚河汉界”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的广武山上,当时西边为汉王城,东边为楚王城,诸侯割据,各霸一方。 article_img 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汉界”拿开,正好是一张8×8方格的棋盘,与国际象棋棋盘几乎一样。“9”是最大个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9象征着多与广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国。“8”更有无限扩伸、四面八方的喻意。8和9在中西方都喻着无穷大的意思。古代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土地,为了占领更多的地盘,所有充当战场的棋盘都体现了古人的这种意识。 中西方对于战场对峙的观念不同。中国象棋的棋子占据在交叉点上,通过线与对方交锋;国际象棋则是面与面的对峙,一马平川,连界河都不用。我觉得这个明显是因为地理决定论的差异。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内外战争基本上是依据南北天然地理屏障作为交战双方敌我阵营的划分,道这个概念非常明显,也就有了什么华容道啊,断其粮道啊这些说法。而对比西方,整个欧洲更多的是平原地形,一马平川,而且每个城邦都是强烈的区域自治的概念,一个小格一方天地一个割据势力,所以这样的设置就非常的易于理解。 两个棋种都是三十二个棋子,这一点是惊人的相同的,但在棋的种类上有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象棋中有炮这个兵种,而国际象棋上没有。 article_img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前的中国象棋是没有炮的,有了炮后,才和现代象棋相近。而国际象棋里是没有这个棋子的。中国古代自从发明火药,便发展为火炮,唐朝甚至更早时便被用于军事。而火药在西方则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大约15世纪才由阿拉伯人引入的,而那时的国际象棋在欧洲发展已经基本定型。可见历史和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脱离的。 将(帅)King。中国象棋里的将(帅)等同于国际象棋里的王,虽然威力都不大,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棋子。它被吃掉就意味着一个朝廷的灭亡。所以对它两个棋种都有严密的防卫。中国象棋里安排了士相来守卫,在国际象棋里有特定了一种叫作易位的走法,使王可以从中心兵家必争之地转为安全的地区。在国际象棋开局阶段,王是一个婴儿;在中局阶段,王是一个小孩;在残局阶段,王则是一个勇士。这充分说明了国际象棋里王的作战价值,在残局中人员所剩无几的时候,它可以四处作战的优势就显露出来。这与中国象棋的老将不能走出宫的限制有了巨大的区别。而且将、帅还不能见面,这一点也充分表现了中国国情,在古代中国除了几个开国皇帝带兵打仗外,几乎所有皇帝都是闭门不出的。 article_img 后Queen。这是站在王旁边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仅相当于象棋中的士,到了1475年,我们上面提到过,浪漫的法国人将它威力骤增,横、竖、斜均可以走,最多可以控制1/3的战场。性别也变了,成了王的妻子。意大利称它为Robioso(狂暴的棋子),指其威力巨大。在西方社会文艺复兴以后,女权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王的统治屡见不鲜,英国女王、丹麦女王、瑞典女王等等。但是尽管它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说到底仍没有王重要。在咱们中国象棋里是没有后这个棋子的,可以说整个中国封建历史就是一部男权的历史。 车Rook。两个棋种中,唯一一个走法完全相同的子;最初国际象棋里的车也是战车的意思,与中国象棋完全一致。 象Bishop,马Knight。国际象棋的象在最初是战象,然后改为传令官,到了文艺复兴时代,随着教会势力的增大,变为教士。它与中国象棋中的相的区别是没有河界的阻隔。相是个文官,所以在中国象棋里它是不出门打仗的。 国际象棋的马与中国象棋中的马最大的区别是在行棋中不被蹩马脚。中国的封建社会,朝廷忠奸难辨,官场腐败,勾心斗角,常常使用绊马脚的手段,纵使是一匹汗血宝马,志在千里,但一旦被人使坏绊了马脚就动弹不得,只得老骥伏枥,无可奈何了,这种现象在中国象棋可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article_img 兵Pawn。无疑这在两个棋种中都是人数最多的子,站在最前方,用自己的身体保卫王朝,而且是只能冲锋不能后退的,在这点上中西方对士兵的要求都一样。不同的是中国象棋中的小兵永远都只是一只小兵,最多在过河之后变得稍微厉害了那么一点点,可以横向移动一格。但国际象棋中的小兵就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如果勇敢地冲到底线将升格为除了王以外任意一子。这个规定也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演变最终才确定的。兵的区别恰恰又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与西方用战功达到向上升级阶级的传统。 两种棋完全反映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惊人的相似和他们的不同, 不同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差异,我们身在东西方都有所感受,不失为人生妙哉啊!~ (华人街网站编译:杨贤政先生,编辑:末代华侨,来源:维基百科 百度百科 新浪爱问  雅虎图片  图:网络,转载请注明意大利华人·街:huarenjie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