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华人

《大棋局》系列高端访谈第四期:打造中国外交“软实力”

图集


       在当代,外交软实力正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把发展外交软实力置于战略高度已成为实现国家总体目标的根本要求。古人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全球化的时代,要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除了凭借经济和军事力量之外,还需依靠政治、文化和道义的力量,这些力量共同汇聚成了外交软实力。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军事能力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步增长,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辅相成。


       徐倩(特约主持人 新华网海外传播中心国际部主任):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徐倩。这里是国家行政学院和新华网联合策划的《大棋局》系列高端访谈。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增长奇迹。作为一个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大国,中国正在提升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外交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升软实力,要建立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今天的主题是“打造中国外交软实力”。我们请来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艾平先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先生。


       系列高端访谈《大棋局》第四期:《打造中国外交“软实力”》。嘉宾由左到右依次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艾平和主持人徐倩。新华网发


       【嘉宾介绍】


       艾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委员,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1953年生,湖北人。资深外交官,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任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2010年5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国家政治制度沿革、南亚地区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倡议。 


       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东盟地区论坛专家名人小组中方专家名人。1965年生,四川人,兼具丰富外交实践经历和扎实理论素养的国际问题专家。2002-2007年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2007-2011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大国关系。其著作《中国崛起与东亚国际秩序的转型》提出了共有利益分析范式,就推进东亚国际秩序的和平转型提出了重要建议。


       徐倩:非常欢迎两位嘉宾做客新华网!从二战结束至今,战争不可取、和平最有利的和平主义观念,可谓深入人心。有很多学者说,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未来会更加注重外交软实力的扩展,以提升本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请教两位老师,软实力的内涵和精髓到底是什么?


       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我觉得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相对于我们经常讲的硬实力,也就是相对于GDP的增长而言的。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制度、道路和文化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影响力就是说这样一些价值观、制度、道路和文化,要影响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它同时还具备一种感召力、一种非常强的吸引力,大家把它视作一个榜样,甚至是学习借鉴的一个目标。因此,软实力是国家实力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和平发展时期更加重要。和平发展就是靠国家的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和文化等,深入人心的力量来构建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


       徐倩:艾部长,您有什么看法?


       艾平(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我完全同意刚才阮宗泽院长的看法。我想强调的是,在新中国的外交传统当中,我们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软实力,应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项正义事业,通过一代一代的中国领导人的外交实践,在世界很大的范围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和支持。正如毛泽东主席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法就是“我们是被黑人兄弟抬进联合国的”。也就是说,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支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外交又形成了一些新的优势。


       徐倩:软实力就是通过价值观、道路、制度和文化等,这些深入人心的力量,来构建一个国家的形象和魅力。两位老师,能不能举例说明一下?


       阮宗泽: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讲到软实力,就会讲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其实,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广为发展中国家所推崇。我自己担任过联合国国际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咨询委员会专家。在联合国开会的时候,他们就对中国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惊讶不已。他们就问,中国成功的密码在哪里?他们特别想学习、想借鉴。


       实际上,中国的成功让他们觉得特别着迷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减贫问题。在过去15年,中国让4亿多人脱贫。中国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为联合国减贫的总目标贡献了半壁江山,可以说是最大的贡献者。帮助这么多人脱离贫困,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现在,中国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央说要在2020年消灭贫困。这样的成就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儿;二是,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人惊叹。30多年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他们差不多,结果几十年后,中国已经坐二望一,是世界第二了,很可能今后超过美国。这些发展中国家觉得是不可思议的,觉得你一定有过人之处。这样一种中国式的发展模式,就是中国在新形势下软实力魅力的散发。


       艾平:阮宗泽院长既做学术研究,也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官,我所从事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工作,也是中国外交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补充一下阮院长的观点。


       中国政府在外交实践当中,既着眼硬实力,也能很好地运用软实力。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是中国软实力具有自身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际交往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国家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就治国理政、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方针政策等,相互交流借鉴过程中取长补短。


       系列高端访谈《大棋局》第四期:《打造中国外交“软实力”》。嘉宾由左到右依次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艾平和主持人徐倩。新华网发


       徐倩:刚才我们了解到软实力的内涵,也明白了在和平时代,软实力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说意义非凡。那么,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是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阮宗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是相辅相成的。软实力的存在当然也要以硬实力作为基础。中国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觉得,硬实力是基础,但同时仅有硬实力还不够。特别是,刚才讲到在和平发展时代,一个大国的崛起和经济增长,从本国角度来说是合理合情的,但在其他国家看来,可能担忧你会不会威胁到它,会不会对它的利益有所压制。每一个大国都希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的,大家能够和平相处。


       比如说,国际上经常问中国的一个问题是,你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空前成就,但今后你究竟想干什么?他们对你不放心,就会对你有所担心。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不太了解中国,这个时候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不停地在世界上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从中国的文化、道路、理论和制度等方面来强调,中国就是要走一条和平发展道路。今天,中国有很多外交实践,有“一带一路”等众多好的倡议,所要传递的观念就是,中国自身要发展,也希望大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这是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塑造软实力、打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任务。


       徐倩: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但光有硬实力是不够的。艾部长,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艾平:我非常赞同阮院长讲的观点,没有硬实力也谈不上软实力。同时,我想强调另一方面,硬实力的提升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软实力的提升。正如他讲的,在过去30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很快,但是中国经济怎么发展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个话语权不全在我们手里。国外一些主流的传统媒体有很强的话语权,这实际上也是他们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所以,中国在硬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更需要软实力的上升,使其和硬实力的上升更平衡和匹配。


       阮宗泽:软实力就是要构建一个对中国有利的软环境,也就是舆论环境,让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减少阻力,塑造中国在国际上亲和、有吸引力的形象。对中国来讲,这也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中国改革开放中贯穿着很多中国的价值观和优秀文化要素在里面。比如开放包容的原则。我觉得这些原则贯彻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对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带来巨大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1   
   1   

function turnpage(page){ document.all("div_currpage").innerHTML = document.all("div_page_roll"+page).innerHTML;}
+1
article_img
责任编辑: 李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