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除温州水牛外,“土”鸡鸭鹅等也保种了

article_img

去年7月,中央电视台来平阳拍摄温州水牛专题。图为平阳县麻步镇西岙牛栏湾斗牛场斗牛现场。

温州网讯 温州水牛、龙游乌猪、江山乌骨鸡……浙江这些曾在当地随处可见的家禽家畜正变得越来越少。澎湃新闻8月31日从浙江省畜牧兽医局获悉,该局日前与省级以上 保种场签订《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协议》,让7类33种列入《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家禽家畜能在保种场得到保护。

少到什么程度?

“这些浙江独有的‘土种’家禽家畜已经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因为人们生产方式改变、经济效益不如外来品种等,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其实,它们有许多没有被关注到的价值。”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处长黄立诚表示。

此次签订保种协议的家禽家畜涵盖猪、牛、羊、蜜蜂、鸡、鸭、鹅。黄立诚介绍,“土种”原先都是农户散养的,而如今都是养殖场集约化养殖。从经济效益讲,“土种”不及一些洋种长肉快、出栏率高,渐渐被养殖场舍弃。

调查发现,有些“土种”家禽家畜的数量只有几百甚至几十,不加保护有断种的可能。

而如今在温州平阳的保种场内,存栏温州水牛母牛210头,种公牛仅剩12头。比如,就白毛乌骨鸡(扁毛)来说,江山市目前种鸡总头数有3333只。比如,龙游乌猪仅在龙游有少量分布,总头数为18头。

为什么要保护地方品种?

保护地方品种其实是保护遗传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

省农业厅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品种与口感之间的关系,没有吃货们想象中这么大。其实还是和饲养方式有关系,比如原来的土鸡、土牛等家禽家畜不是圈养的,而是满地走的,吃的东西也不一样,长得也比较慢,所以肉质就会更鲜美、紧实一些。

黄立诚表示,保护地方品种,最重要的是能利用其潜在价值,“湖羊原来主要是利用羔皮,现在在开发肉用性能上取得成效,嘉兴、湖州总存栏数将近百万头。还有绍兴麻鸭,肉质一般,但研究发现产蛋量非常高,目前群体数量很大,还出口国外。”

解读

古老的本地“土”品种为何越来越少?

原先地方品种的牛羊鸡鸭,都是农户散养的,如今散养的家禽家畜越来越少,地方品种的数量在减少,一些品种都只剩下100多头。而古老的本地“土”品种的消失,也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经济效益不如外来品种等等有关。

就拿温州水牛来说,原先温州地区种过田的人家,家里用来耕田的牛几乎都是温州水牛,“这种牛在外观上比较突出的是有两道白色半圆形状的毛环,分 别在颈部靠近头部的地方,还有近前胸部。”从1991年开始就饲养温州水牛的李挺志这样说,“牛不仅要耕田,而且产的牛奶特别香。现在去检验过,温州水牛 的牛奶含脂率平均有9.77%,比普通牛奶都高,但是现在温州已经很少有温州水牛了。”

原因挺简单,耕牛的需要越来越少,种田都用机器了。而单纯养温州水牛喝牛奶成本就太高了,李挺志算了笔账:“现在一般养牛都养荷氏奶牛,吃得比 温州水牛少,但是产奶量多的时候一天能有100多斤,但是温州水牛一天最多只能产几十斤奶。所以即使温州水牛牛奶的价格要比一般牛奶高出2~3倍,但是养 牛还是亏的,比如原来农忙时候牛都能出租的,现在就没有这笔收入了。”

来源:温州都市报

综合澎湃钱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