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成飞最新察打一体无人机,发动机竟来源于缴获的美国货

在迪拜航展上,成飞研制、生产的最新云影无人机代表着中国外贸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新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和翼龙系列无人机不一样,云影无人机使用的是一台涡喷发动机,而深扒一下这台发动机的历史,发现其源头可能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

article_img

▲云影无人机

在一份迪拜航展期间对外披露的云影无人机技术资料PPT上,显示这种无人机使用涡喷-11C发动机。

这种小型涡喷发动机,是涡喷-11的最新改进型,属于国产涡喷发动机家族中非常低调的一种型号,它原先是用于中国第一种国产无人机——无侦-5。

article_img

▲注意WP-11C发动机

提起无侦-5,时间就回到了战火纷飞的越南战场,在派出工兵、高炮部队支援越南北方的同时,我军也在上世纪60年代和美军在海南、广西上空进行了多次空战。

为了获得中国重要的军事、经济情报,特别是获得核试验的关键大气数据,从1964年开始,一种神秘的不速之客频频入侵我国。

这种不速之客,是美军使用的BQM-147系列无人机,代号“火蜂”。

“火蜂”由DC-130运输机空中投放,按照事先编程入侵侦察后利用降落伞,可以用DC-130飞机进行空中回收。资料显示,从1964年到1971年,美军利用这种无人机先后100多次入侵中国。

article_img

▲被我军击落的火蜂

首次遭遇这种目标特征很小,来无影去无踪的无人机,中国空军还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但在1964年11月15日,空军驻遂溪机场的空1师作战分队的徐开通奉命驾驶歼-6起飞首次击落了“火蜂”,最后合计击落21架,击毁率达20.8%,让美军在1971年后放弃了这种侦察行动。

掉落在地面的“火蜂”残骸,开始了国产无人机从零开始的研制过程。

权威资料显示,在1969年9月国防科委指示由北京航空学院参照击落的美国BQM-147H高空侦察机残骸进行无侦-5型飞机的研制,1970年首先利用美国飞机残骸,修复了3架整机,同年9月,进行了首次投放试飞。

article_img

▲北航修复后的火蜂

通过在70年代不停的测绘、仿制,无侦-5飞机终于在80年代进入我军服役,它使用可见光照相机从5个窗口进行昼间高空摄影侦察任务,由母机(图-4或运-8)在空中放飞,用降落伞回收收,其使用的涡喷-11发动机,很可能就是从“火蜂”的J69发动机上进行测绘仿制而来。

article_img

▲无侦-5

深扒这段历史,也可以看出如今已在全球市场首屈一指的国产无人机,在研制初期曾十分不易,云影无人机的这种发动机就是见证。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