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妻子布丽吉特。(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来自法新社)
【欧洲时报记者周轶伦编译报道】10月20日,总统马克龙与妻子布丽吉特在位于凡尔赛宫的灯笼阁(pavillon de la Lanterne)举办宴会,庆祝其结婚10周年。时光追溯至10年前,2007年的这一天,在勒图凯市(Le Touquet),时年29岁的马克龙拿起话筒,向前来出席婚礼的亲朋好友致谢,感谢他们接受了这对“完全不寻常的新人”,虽然他本人并不喜欢用这样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婚姻,但就是这样“不寻常”的婚姻,造就了如今这位法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总统夫人。不久前刚刚出版新书《爱丽舍宫倩影:从第二共和国至第五共和国》(L’Elysée au féminin, de la IIe à la Ve République)的历史学家若艾尔.舍维(Jo.lle Chevé)认为,“布丽吉特将成为一名完全不同于其前任的第一夫人”。这一“与众不同”,既体现在她与总统“亲密无间”的婚姻关系,也体现在她对于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态度。近日,法国《观点》杂志(Le Point)对布丽吉特在爱丽舍宫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全方位报道,试图为公众解读布丽吉特的“与众不同”之处。
布丽吉特的办公室salon des Fougères以精致的花饰壁毯与正对着总统私人花园的硕大窗子闻名。
贵族气息的办公室
位于爱丽舍宫底层的富吉尔沙龙(salon des Fougères)又被称作“夫人厢房”(l’aile Madame),它曾是前总统萨科齐的前妻塞西莉亚.阿迪亚斯(Cécilia Attias)、现任妻子卡拉.布鲁尼(Carla Bruni)和前总统奥朗德的前女友瓦莱丽(Valérie Trierweiler)的办公室。现在,这一奢华房间的主人成为了总统马克龙的妻子布丽吉特.马克隆(Brigitte Macron)。富吉尔沙龙以精致的花饰壁毯与正对着总统私人花园的硕大窗子闻名。前总统奥朗德就对它青睐有加,并经常在这里享用午餐。早晨9点不到,布丽吉特已在写字桌边安顿好,准备开始工作。这一写字桌由法国国家家具管理委员会(Mobilier National)布置,设计师为被称作法国“设计界圣女贞德”的马塔利.卡拉赛(Matali Crasset)。办公室墙上挂着法国18世纪画家罗伯特(Hubert Robert)的作品,这位画家曾接受法国“末代王后”玛丽.安特瓦内特的委托,为其著名的王后农庄(Le Hameau de la Reine)的茅屋进行设计,马克龙夫妇的“行宫”——位于凡尔赛宫的灯笼阁(Pavillon de la Laterne)也挂着罗伯特的画。办公室内壮观的水晶吊灯、精致的木质地板、典雅的皮质扶手椅、沙发以及丝质桌布,处处彰显着不凡的“贵族气息”。
2017年7月,布丽吉特带领孤独症的孩子们参观爱丽舍宫。
倾听“绝望者”的心声
《观点》杂志(Le Point)记者来访时,马克龙夫人正在阅读信件,这大约需要花费她半天时间。每天大约会有150封信寄来,这些信件首先会经由她成立的“办公厅”进行处理,其办公厅团队包括一名总管、一名办公厅主任和一名秘书。团队需将信件分拣好,一部分由她本人亲自回复,另一部分则处理起来有些复杂。“当发现来信中反应的问题是你们曾忽略了的,你们必须着手解决它”,马克龙夫人一再对其团队强调,“许多来信字里行间透出的对法国几近绝望的情绪,恰好反映了法国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死角”。
正如马克龙夫人正在处理的两封信,写信者是两位坐在轮椅上的妇女。她们互不相识,来自法国不同地区,但她们在信中讲述了相同的难题,那就是她俩都无法进行乳房X光检查。于是,马克龙夫人要求团队为她解释为何坐轮椅的妇女无法做这项检查。“是因为X光照相机器无法降低到轮椅高度吗?还是问题出在X光照相室不够空间让轮椅进去?在法国有没有地方可以允许坐轮椅的妇女进行这种检查?”,马克龙夫人不断询问她的团队。
那些对马克龙夫人提出请求的民众寄希望于她拥有魔术般的神奇力量,但可惜她不并懂得如何治疗疑难杂症,不过,其办公厅成员并不认为这都是白费工夫,“当那些提出绝望请求的人找不到正确出路,或者根本没有出路,这都会引起她的注意。她希望能在这些模糊地带有所行动。”
据爱丽舍宫一位亲信向《费加罗报》透露,“布丽吉特成为了某些群体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寄给她的信件很大一部分都来自生活极端困难或深陷绝境的人群。有时,马克龙夫人会亲自给予回复,甚至直接打电话。”
今年8月,爱丽舍宫公布了《有关总统配偶地位的透明度守则》,明确规定了布丽吉特.马克龙的角色、行动范围以及配备的人手和活动经费,在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这尚属首次。可以说,《守则》为布丽吉特的“工作”起到了“正名”的作用。
不过,据《观点》杂志记者透露,总统夫人并不打算就某一领域成立基金会,因为当她看见每天早晨办公桌上摆放着如此多谦逊、甚至有些悲情的请求,她并不认为存在哪一方的“利益”更值得优先考虑。
直到现在,布丽吉特仍非常谨慎去介入那些她极为感兴趣的领域,如教育、残疾人权利、女权、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布丽吉特被时尚品牌视为法国时尚圈的代言人。
精雕细琢的公众形象
如果说信件的多少可以成为衡量人气的晴雨表,那么有增无减的信件数量也从侧面反应了马克龙夫人不断在刷新的人气指数。从没有一名总统伴侣像她这般受到民众的关注。究其原因,其在公众前精心塑造的个人形象功不可没。历史学家若艾尔.舍维(Jo.lle Chevé)在其新书《爱丽舍宫倩影:从第二共和国至第五共和国》中将布丽吉特.马克龙的形象优势归纳为“成熟的面容、年轻的身形、时髦的打扮、古典的衣料”。时尚品牌纷纷将其视作法国时尚圈新一代代言人,希望自家品牌衣服能有幸穿在布丽吉特身上。设计师们如挖到宝藏般欣喜地发现法国竟然拥有这样一位模特,“一位拥有极致女人味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位拥有无懈可击身材的年轻母亲。重要的是,当她露出大腿,还能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 时尚界“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一位合作设计师这般评价道,他本人也是布丽吉特的爱慕者之一。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即使身着12厘米高的高跟鞋,布丽吉特依然可以健步如飞。
斩断爱丽舍宫的爱情诅咒
外表固然重要,但马克龙夫人的“史无前例”并不仅仅体现在其令人过目不忘的蓝色经典套装和修身牛仔裤上。近30年来,也许民众早已受够了爱丽舍宫接连上演的家庭闹剧,离婚、欺骗、丑闻、被曝光的惊人内幕,布丽吉特试图与先前的这一切斩断关系。马克龙夫妇不断在民众面前“宣誓爱情”,让民众确信阴云密布的“爱丽舍宫的爱情诅咒”自此结束。自从在媒体前曝光,不知多少回合,马克龙夫妇一再以坚固无比的“双人组”形象示人,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人们俩人之间的密不可分和相敬如宾。作家菲利普.贝森(Phillippe Besson)在其小说《一位传奇故事人物》(un personnage de roman)中将马克龙夫妇描写成一种“融为一体”的存在:“他不停用眼光寻找她。而她,知道他需要她,因此,她就在那儿。”对此,布丽吉特向记者宣称自己天生拥有一种“追寻幸福的才能”,她解释说,这种才能是莱布尼兹式的(莱布尼兹是德意志哲学家、数学家,他与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哲学上,他以乐观主义闻名,他认为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
当政府首脑的另一半不再像她的前任们那样抱怨自己只是一个政治牺牲品,法国民众对此总是抱着喜闻乐见的态度。
“全世界需要马克龙”
布丽吉特曾向好友吐露让她感到迎来全新人生的两个重大瞬间。第一次是今年总统第二轮选举结果公布时,当看到丈夫马克龙的形象出现在电视大屏幕上。第二次是与美国总统夫人梅兰妮.特朗普在纽约一同进餐,她感到,那是第一次,一名法国女性被外国领袖的另一半围上来,并获得祝福,她不断听到对方表示,“全世界需要马克龙”。“被巨大的期待所打动”,布丽吉特此时应该会想起意大利戏剧家爱德华多.德.菲利波(Eduard De Filippo)的名言,“戏剧就像权利,能者得之。”马克龙得到了,总是面带微笑的布丽吉特也同样将两者紧握在手。
(编辑: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