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爱洒齐鲁接力跑

article_img
“爱心接力计划”系列活动走进烟台大学。

通讯员 朱文浚

“我们很感谢王振滔慈善基金会,他让我们圆了继续上学的梦想。”

10月21日上午,在王振滔慈善基金会公益大使演唱的《感恩的心》《爱的奉献》《我爱你中国》等一首首正能量的歌曲中,山东大学(威海)的受赠大学生们激动地说。

当天,王振滔慈善基金会首次开启“爱心接力计划”两站联动模式,同日共捐资300万元助学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烟台大学等三所高校共计600位贫困学子。

4所山东高校2200名学子获资助

说起王振滔慈善基金会和齐鲁学子的这份善缘,早在五年前就已经缔结。

2013年4月6日,王振滔慈善基金会首次进入山东,并先后在威海、青岛两地开展“爱心接力计划”。来自山大(威海)、哈工大(威海)、中国石油大 学等三所高校合计300名寒门学子因此受益。为深入高等学府进行一对一地帮扶,王振滔慈善基金会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开展爱心接力活动的同时,还设立爱 心接力工作站,切实帮助寒门学子解决生活、学习困难。

2014年10月19日,在山大(威海)、哈工大(威海)共迎三十周年华诞之际,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计划”重回威海,捐资150万元帮助山 大(威海)、哈工大(威海)的300名优秀寒门学子。同时,为让梦想照进现实,王振滔慈善基金会变“输血”为“造血”,相继在两所高校设立“创业基金”, 旨在孵化更多的创业梦想。

2015年11月1日,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计划”第三次落地威海,助学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400名寒门学子。

2016年6月18日,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计划”首次走进烟台,捐资100万元帮助200名来自烟台大学的寒门学子。同年10月14日,“爱心接力计划”第四次走进威海,再次捐资200万元助学山大(威海)、哈工大(威海)两校400位贫困学子。

据统计,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计划”落地山东五年来,已累计捐资1100万元,帮助2200名齐鲁学子圆梦象牙塔,并培养了两千多名“爱心接力手”。

“爱心接力计划”首创助学新理念

王振滔慈善基金会是王振滔个人在2006年12月出资2000万元成立的个人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经由中国国务院和民政部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民营企业家名字命名的个人非公募慈善基金会。

基金会成立以后,先后启动“爱心接力计划”“爱心鞋柜”“爱心厨房”等十余个公益项目。其中,“爱心接力计划”创造了慈善经典,这是该基金会成立的第一个公益品牌项目,也是王振滔慈善基金会旗下最具代表性的公益品牌项目。

为什么说其经典呢?因为该助学项目在全国首创了一种新的助学理念:让受助的学子在有经济能力之后将自己的受助金传递给他人,从而完成爱心接力,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因此受助。

这一创意的萌芽正缘于王振滔多年来资助贫困学子的心得:施舍往往给学子带来压力,那就变资助为爱心“中转站”,减轻学子的心理负担。

怎样才能让爱心不被认为是施舍,而且能更大范围地、持续性地传播、传承?王振滔思索了很长时间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受过资助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再 帮助一名贫困大学生,把这种爱心直接传递下去。这就是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的主导思想——不是把钱施舍给很多人,它更应该体现一种爱心模式:我帮助你,你可以 帮助别人,等于把爱心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理念萌芽后,王振滔将其构思成“爱心接力计划”,并以此作为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的首个公益品牌项目。

“爱心接力计划”10年间从未间断,相继走过北京、广东、浙江、山东、湖北、安徽、四川、贵州、重庆、内蒙古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共计44站,累计资助12900名优秀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我的人生有两项事业:一项是做企业,而另一项是做慈善;希望我所践行的慈善理念是一株良木,能引来更多的追随者,惠及更多学子。”王振滔深有感触 地说,基金会开展助学工作,不仅是为了托起困难学生家庭的希望,为受助学子的成功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更是期望能通过助学育人,帮助学子成长为国家栋 梁,未来能够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正是因为王振滔深耕公益慈善事业,他个人先后荣获“中华慈善特别贡献奖”、“中华慈善大使”、“影响中华公益的60位慈善家”等多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