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法国

AI入课堂:法国教育革新之路

【欧洲时报周周编译报道】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全球教育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法国参议院2025年初发布的报告,法国90%高一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完成作业。今年2月,法国教育部长博尔内(Elisabeth Borne)指出,人工智能冲击下,法国教育体系急需一场变革。“这是一场革命,它正在颠覆一切,包括我们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法国教育体系正在积极应对这一变化。”博尔内强调道。不少专家指出,人工智能进入校园势不可挡,问题的关键已不再是支持或反对,而是反思未来教育发展方向该如何与人工智能共存。

法国紧急启动人工智能教育计划

法新社报道,今年2月,法国教育部长博尔内宣布,将很快启动一项耗资2000万欧元的招标项目,以开发面向教师的人工智能应用,同时推出人工智能使用守则,以规范人工智能在学校的使用方式,并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

为师生提供AI培训课程

博尔内指出,教师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来备课,但仍必须“对教学内容负责”,并强调“不能在公共人工智能工具中使用个人数据”。不过,一些教师担心,将诸如评分这样的工作交给机器和算法会引发伦理问题。

博尔内承认,“几乎所有的高中生和大学生都在定期使用人工智能,而只有大约20%的教师在使用。”因此,将向教师提供培训,以便他们能掌握AI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

从2025年新学年开始,初中和高中生也将接受在线人工智能课程培训。博尔内指出,其中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为必修课程。该课程将先对学生的AI知识与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再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内容包括如何向AI提问、生成式AI的工作原理、数据管理、AI对环境的影响等主题,课程将持续30分钟到1小时30分钟不等。所有初高中学生和教师均可自愿报名参加学习。

开发教师专属人工智能工具

此外,她还宣布将启动一项新的招标项目,金额为2000万欧元,目标是开发一款“自主、开放且可扩展”的人工智能工具,帮助教师进行“备课、批改作业、打分”等工作。该招标项目将于2025年夏季启动,预计在2026-2027学年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博尔内还表示,政府希望开发一款面向教育工作人力资源专员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类似于目前在里昂地区使用的“Cassandre”工具,该软件可协助人力资源专员解答教师们的疑问,包括工作调动、实习教师分配等事务。

她总结道:“我们很幸运,拥有优秀的科研人才、高水平的研发中心、一流的培训体系,还有像Mistral这样出色的独角兽企业。所以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找到适合法国的教育改革方案。”

Mistral是一家法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该公司于今年2月宣布,已与法国教育科技协会(EdTech France)以及包括法国国立工艺学院、索邦大学在内的十所高校和机构建立“联盟”,计划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款“强大、可靠、欧洲化”的人工智能工具。

人工智能助力“教”与“学”

面对势不可挡的人工智能,一些法国教师已开始试验利用人工智能助力“教”与“学”,发挥人工智能的长处,让学生重新爱上学习。他们的目标是将AI变成一种学习工具,而不是对教育的威胁。

法新社报道,娜塔莉·米格尔是图卢兹西郊科洛米耶市乔治·桑小学一名教师。她于2019年踏上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的冒险之旅。目前,她在小学二年级学生中推广两款AI学习软件——Mathia(用于数学)和Lalilo(用于法语)。这两款软件都是法国教育部“P2IA创新与人工智能合作计划”中中标的项目。

提升学生情绪价值

7岁的克莱芒戴着红框眼镜,正对着电脑专注地使用Mathia软件学数学。他思考片刻,成功算出“88减40”的答案。随后他进入另一个虚拟世界,开始玩“雪貂游戏”——这是一个寻找数列规律的数学练习游戏。答对之后,他的小火箭便可以从一个星球飞向另一个星球。每次答对题目,小助手机器人(也叫Mathia)都会撒出五彩纸屑祝贺他。

Mathia的目标是“让学生重新喜欢上数学”,因为在法国,这门学科一直饱受冷落,正如该软件开发公司“Prof en poche”的联合创始人保罗·埃斯库德所解释的那样,“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正面情绪,就必须在他们答对时及时给予鼓励;而在他们出错时告诉他们:‘没关系,再试一次,来,我们会帮助你。’”

为学生量身定制练习题

除了鼓励外,人工智能还能评估学生的水平,并据此提供相应的练习题。“这些题目是AI根据学生水平量身定制的,学生不会一下子碰到太难的题目。而对于进度快的学生,题目难度也会相应提高。”米格尔老师解释说,“随着练习的不断推进,学生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在二年级这个阶段,“人工智能”概念对学生们来说仍十分模糊。“我觉得它像一个人,在跟我说话,给我讲解题目。后来在课堂上我也能更容易理解。”学生伊内丝说道。

前图卢兹学区长穆斯塔法·弗拉尔表示:“人工智能最大的贡献在于适应性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困难程度量身定制内容。当一个班级学生差异很大时,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棘手的难题,尤其当班级人数又比较多。”

正是他推动了Mathia和Lalilo应用软件的大规模试点,这些软件目前在图卢兹学区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之间被广泛使用,“总共有1500个班级在用”,他强调道。

“有了这些工具,我一方面能更清楚地知道哪些孩子比较困难,从而在课堂上给予更多帮助;另一方面,也能知道哪些孩子学得快,可以带动其他学生一起进步。”米格尔老师补充道。

“孩子自从开始用AI学习软件后,进步很大。”家长奥利维耶·佐卡拉托说。他7岁的儿子伊坦“非常喜欢这个软件,周末都还在用”。“这对孩子来说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它确实有游戏的成分……还能获得成就感,孩子们都想提升成绩。”这位父亲说道。

给教师带来教学灵感

人工智能有时也能成为教师设计教案的小帮手。巴黎一位中学物理教师蒂博·普利松表示,他有时会使用Claude或ChatGPT来“找些灵感,或确认自己是否遗漏了什么内容”。除了生成式AI之外,法国教育科技领域也正致力于为教师提供大量教学辅助应用工具,涉及教学设计、练习开发、为外语学生或残障学生提供同步翻译等功能。为了回应教师们对实用AI辅助教学的新需求,国家教育部下属的Canopé教育网络(负责教师继续教育的公共机构)已经上线一个AI学习门户,目前已有一万名教师参与了AI相关模块的培训。

莫奈蒂·莫阿纳是波尔多学区的一名初中历史-地理教师。最初她使用ChatGPT是为了生成社交媒体上的内容,但很快,AI就成了她教学生活的一部分。她坦言:“现在我准备每一节课都会用到ChatGPT。”她认为使用AI能节省时间,激发教学灵感,还能帮助修饰措辞——这个工具已经成为她的“教学助手”。除了课前准备阶段,她也将AI运用到课堂中。有一次,她在给初一学生上课时即兴在学生面前演示自己是如何利用ChatGPT来辅助设计课程:“我想让学生们了解,一节课程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她在学生面前使用ChatGPT来生成教学素材、制作表格等,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AI的使用,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反思

虽然不少教师对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抱着跃跃欲试的态度,但人工智能的“无孔不入”也引发教育界的担忧。法国学界与专家纷纷发出警告:人工智能虽能带来便利,却可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交互动及批判精神造成负面影响。

警惕“数字权威”

综合法新社与France Inter电台报道,巴黎索邦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教授劳伦斯·德维利耶(Laurence de Villers)在参加一档France Inter电台辩论节目时警告称:“如今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校里——是当我们产生疑问时,我们并没有试着去思考,而是直接去向人工智能寻求答案。因此,学校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她表示:“我做过很多测试,使用机器人、对话型AI与孩子互动。结果显示,孩子们很愿意听从AI的建议,甚至比人类说同样的话还更有效。这种行为是一种“数字诱导”效应,它让AI拥有某种“权威感”。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具备质疑人工智能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使用结构严谨、可信的数据语料库来训练AI,也要教会学生以批判性思维看待AI输出的结果。”

伊内斯·德雷格是一位哲学教师,她表示,她会在教学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AI的局限性,并展示人类智能的优越性。她表示自己能轻易看出哪些学生作业是用AI写的,因为那些文章具有“格式化、单调的特征”。“人工智能的回答往往充满刻板印象,非常‘中规中矩’,而这正好违背了哲学所追求的批判精神。”她曾让学生探讨一个略带挑衅性的话题:“我们能否消灭国家?”结果ChatGPT只给出了支持民主的标准答案,完全没有触及无政府主义或革命性的思考。

专家:AI学习软件让学生更孤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教育监测全球报告主任安东尼尼(Manos Antoninis)警告称,将人工智能引入教学“有可能让我们忽视一个基本事实:学习本质上是交互性的,孩子是通过彼此互动来学习的。”

前教师、现为教育顾问的莱昂·弗兹也对人工智能引入教学持怀疑态度。他认为:“AI被包装成‘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但它所提供的其实是一种非常有限的‘个性化’,更像是让学生陷入孤立。”他认为,虽然科技在某些特定情境中确实有用,但它无法取代人类教师所做的真正教学工作。他补充道:“科技工具无法解决教师和学生所面临的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问题。”

此外,关于学生使用AI学习软件产生的数据保护问题也引发争议。安东尼尼认为:“令人遗憾的是,教育似乎成为了特洛伊木马,让科技公司得以接触未来的消费者。”他担忧企业会将所收集的数据用于商业目的,安插带有倾向性的算法。总的来说,他认为,这些公司更关注经济利润,而非教育成效。

教学离不开对话、思辨与实践

对此,学校应该做些什么?目前法国已设置了公民教育、媒体教育、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等相关课程,但德维利耶教授认为还缺少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关于法国教育部长博尔内今年年初宣布的人工智能在线课程,她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会带来好的效果。

她表示,这门课程不能只是一个人对着屏幕在线上完成。“我认为必须要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重要的是需要集体共同参与——与教师们一起,让他们也在这些议题上有所启发。因为只有在面对面、集体参与中我们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德维利耶教授强调教育界必须反思:人工智能能为教育带来什么?“我们要珍惜那些不借助任何机器来教育孩子的机会,就像过去那样;也要向孩子们展示AI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让他们明白AI不是魔法,而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成果。这样孩子们才会渴望去创造,而不仅仅是依赖机器、顺从机器,成为‘听话的娃娃’。”她坚信,真正的学习应当以双手触摸未知,用感官丈量世界,唯有在实践的土壤里深扎根系,知识的枝叶方能葳蕤生长。

(编辑: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