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讯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90后姑娘于书玲,近日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国家面向普通高等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这名“女学霸”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是如何获得该奖学金的?昨天,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从小学习就很自觉
于书玲是安徽省滁州市人。用她的话说,从小到现在,读书一直很顺利,没有什么大波折,初中和高中都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自己在学习方面是比较 自觉的,父母也比较开明,不属于严厉强压型。尤其是父亲,就像似她的朋友,每次遇到学习问题,父亲总是跟她谈心,一起解决问题。高中之前,自己基本属于 “放养”的状态。到了高中,父母想让她考个好大学,才给她报了补习班。最终,她以低于一本线3分的高考成绩,上了温州大学。
进入大学后,她的学霸气质开始凸显出来,她几乎每年都拿到奖学金,到了研究生阶段,她更是严格要求自己,钻研学科研究。
遇到困难不肯服输
于书玲说,刚开始,她对科研可以说是不排斥,但也谈不上喜欢,面对导师给的研究选题,她是一点把握都没有。不过,这并没有打击她的学习兴趣。越 是遇到困难,她越是不服输。记得有一次在科研中,她明明按照文献中一样的原料合成方法制作,却总是失败,这让她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但她一再告诉自己,一 定要静下心,不能急躁,于是把那篇文献反复看了几十遍,关注每个细节,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终于获得了成功。
于书玲就是凭着这样钻研的精神,让她在科研上收获不少。研究生期间,两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还获得颇有含金量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一等奖,全国决赛二等奖。
于书玲能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她的老师并不感到意外。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方乐平说,学院近年来一直坚持科研促进学风建设的 方向,坚持产教结合的计划,坚持学生参与的目标,着力把科研成果落实到学生,以硬件平台、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等为落脚点,协同育人,使学生成为应用型人 才,在科研和就业方面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据介绍,今年温州大学共有29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如今,于书玲已被邀请参加浙江高校国家奖学金巡回报告会,分享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奖学金背后的故事
关于奖学金背后的故事,昨天,记者对话了于书玲。
记:国家奖学金的获奖比例非常低,只有2%,你觉得自己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优势是什么?
于:首先是思想品德方面:在本科期间,我一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于2014年5月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期间,担任班级团支书兼任研究生第七党支部书记。其次,在学习科研方面,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注重英语水平的提高。
记: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主要有哪些原因呢?
于:首先,我所在化材院的科研条件非常的优越,有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老师和一流的仪器设备,同时学校还设有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学科竞赛专项基金、对外学术交流专项基金等支持研究生开展学术科研,给我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其次,有个良好的团队。
记:你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业余生活的?
于:科研之余,我会适当放松自己。比如星期一到星期六是正常做科研的时间,周日上午,我也会睡个懒觉,打扫寝室,洗洗涮涮。或者跟同学们去爬山、聊天,享受下新鲜空气。总之,有条不紊的学习和生活,做到劳逸结合。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陈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