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体育

不断激发新动力新活力 全运会改革走向“深水区”


       不断激发新动力新活力,走过62年历史的全运会直面挑战——


       全运会改革走向“深水区”


       燃烧了12天的主火炬即将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熄灭,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大幕正在徐徐落下。


       首次与奥运会在同一年举行,首个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举行的全国性体育大赛,首次落户中西部地区……众多的“第一次”,注定会让本届全运会在新中国体育的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自1959年创办以来,全运会曾多次进行改革。尤其是从2009年山东全运会以来,近几届全运会对于竞赛规程、项目设置、奖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轨迹愈发明显,改革已初见成效。


       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全运会平台,真正找到我国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协同发展的契合点,进一步发挥全运会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仍是全运会深化改革需要面对的课题。


       一


       全运会作为我国竞技体育“指挥棒”和“风向标”的地位不能削弱,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这是记者在本届全运会采访中的一个深刻感受。


       从诞生之日起,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就是全运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尤其是1979年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之后,同一年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就开始根据奥运会调整比赛设项和竞技规则。备战奥运,成为全运会的一大历史使命。


       在为奥运备战练兵的战略层面,本届全运会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例如项目设置上,增设了东京和巴黎奥运会新增的三人篮球、滑板、攀岩、冲浪、霹雳舞等项目;为保持国家队选手训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新增奥运联合队等。


       “十四运比赛精彩纷呈、亮点频频,获得奖牌和名次的代表团数量较上届大幅度增加,展现了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格局。”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本届全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高志丹今天下午接受采访时表示。


       截至目前,本届全运会射击、举重项目9人1队12次破12项世界纪录,田径项目1队1次创1项亚洲纪录,射击、场地自行车、举重、田径、攀岩、游泳项目13人7队22次创22项全国纪录。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本届全运会的情况,及时进行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调整和布局,全面启动巴黎奥运周期的备战工作。”高志丹表示。


       二


       2017年天津全运会取消金牌榜、奖牌榜和总积分榜排名,可谓全运会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全运会取消金牌榜和积分榜的初衷,是为了淡化金牌至上的不健康成绩观,遏制成绩功利化趋势,进一步发掘全运会对于全民健身发展的引领作用。从近两届全运会的实践来看,这一改革的积极作用已得到体现。


       然而,缺少了成绩对比,客观上也降低了全运会的受关注度。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竞技体育比拼的是成绩,没有了成绩排名作为风向标,全运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肯定会受到影响,“金牌榜不是问题的根源,根源是金牌榜背后地方体育部门缺乏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三


       从2009年十一运的“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到2013年十二运“全民健身 共享全运”,再到2017年十三运的“全运惠民 健康中国”,直到本届全运会的“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从近几届全运会主题口号的变化不难看出,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已成为全运会的关注重点之一。


       继十三运首次设立群众比赛项目之后,本届全运会进一步向广大群众选手敞开大门。此外,群众赛事集体项目还采取县以下单位组队的方式,真正体现基层水平和特色。


       大量群众比赛项目的加入,使得本届全运会的整体参赛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据悉,本届全运会决赛期间有超过1.2万名运动员参赛。赛事规模和参赛人数的增加,无疑给赛事筹备、组织和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专家在谈及此问题时表示,随着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全运会传统的办赛模式也会遇到种种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集合多种力量“开门办赛”是全运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上届全运会结束后举行的全运会改革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达成的最主要共识是——主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制度政策,是全运会保持自身活力和生命力的关键。这一论述放在当下同样适用。


       面对新时代全运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通过深化改革不断破解深层次发展难题,全运会完全可以为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本报记者 李元浩


       (本报西安9月26日电)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