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这条隐藏在温州山峡峰奇水秀瀑飞的古道,你可去过?

永嘉,不仅风景怡人,而且在其境内的楠溪江畔,有些村落的名字与国内大城市或名山大川同名,如位于小楠溪的大若岩镇,就有荆州村、黄山村。

article_img

大若岩镇的荆州村,自古盛产板栗。那么大若岩镇的黄山村到底有什么特色呢?2021年9月4日(周六)早上,我们从大若岩镇大元下村开始徒步,游走了石门台景区内的黄山、双岙、石门九漈环线。

article_img

陶公洞是大若岩镇著名的景点之一,相传陶弘景曾在此修炼,创下了“六字”养生诀,据说,“六字”必须用永嘉土话念,才有养生效果。大元下村离陶公洞不远,其村后就是著名的石门台景区。从村里起步,有两条沿溪公路,分别通往双岙村和黄山村。

article_img

我们沿公路往黄山村进发,大约上行一公里多,在半山腰出现了一个依山而建、风景秀美的村庄,山坡上新房林立,清明的天空下,屋顶上炊烟袅袅。村民说:黄山村是大元下的一个自然村,虽然这里没有安徽黄山的大气磅礴,名扬四海,但黄山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军村;翻越黄山村山后坳口区域,便是大楠溪的辖地,沿山道下行不远经龙溪,便可抵达红十三军局部旧址所在地。

article_img

据史料,90多年前,胡公冕在龙溪宣传革命时,黄山村青年曾受过教育,胡公冕也曾到过此地,传播革命种子。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时,该村仅28户人家就有20多人参加了红军。现今,黄山村与90多年前相较,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我们想寻找革命留下的痕迹,可没找到。

article_img

我们环顾四周,在村落上方密林翠竹中,出现了几处亭子。村民说,这些亭子是游步道的休息点,2012年借力县旅投公司,黄山村建好长1200米、宽2米的步行道,打通420米隧道联通石门九漈游步道。

article_img

我们按两步路轨迹上到了隧道口。洞口架设着“免进牌”,隧道漆黑一片,借助手机光源,看见洞底铺满淤泥,离洞底不高处的洞壁上还留有被水湮没过的痕迹。往前走出另一头洞口,看见洞口没建分洪道,想必洞内的淤泥是山洪冲进的。

article_img

离这厢洞口不远,便是石门九漈游步道尽头,这里建了一处旅游接待设施。设施出口是公路,公路一头是山洞,通往大元下村;另一头公路是沿溪而建通往双岙村的,远望,俨然一条硕大的堤坝。让人惊奇的是,溪床不仅宽敞,而且平坦曲折,在晨光的照耀下,尤像九曲黄河。溪水在葱翠岸植的掩映下慢慢流淌,在接待设施处拐弯后注入深渊。

article_img

离接待设施不远处便是双岙村,在村口,双溪汇合。双岙村民居沿西边的溪流依溪而建,东边的溪流通往底岙村,两村相距大约1公里。石墙、黑瓦、素木,底岙村的山地民居保存较为完整。一座古民居被高高的石头围墙合围,青翠的藤蔓爬满围墙,站在公路上观看,民居只露出屋顶,俨然一座戒备森严的古城堡。

article_img

仔细观看,这个村落的民居都有石头围墙,想必古时候是防盗或防野兽用的吧。在“城堡”的上方,是一座敞开式的古民居,屋门头正坐着一位老人,他说,底岙村是双岙的自然村,以前,双岙村叫将山村,因原桐州乡有一将山村,为避免同名,这里就改为双岙村了。老人看起来70来岁,身体伟岸健硕,耳聪目明,但他说自己已85岁,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住在民居另一头的是他的侄子,今年82岁,但凭我们的感觉,他最多不超过70岁,看上去比他这位叔叔要健硕。在回转双岙村的路上,遇到一位与刚碰到的两位老人年龄相仿的老人,他提着一篮丝瓜在路上行走,我们又一次被眼睛蒙骗了,问后得知,他已92岁。

article_img

“这里的老人显年轻”,带着这样的感叹,我们回到了双岙村。双岙与底岙自然村一样,青山悠悠、流水潺潺、清静怡人,这也许是长期生活在此的老人显年轻的原因吧!

article_img

在村口桥头,是一座新式房子,一位老人正在厢房内劳作。我们带着对他的兴趣走进了厢房。让人想不到的是,屋内不仅有大量书架和书籍,而且还摆置了数百件各式各样的老物件。老人叫陈光帜,76岁,曾在温州市区骑了30来年的三轮车,2009年才回到村里常住。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他说,这些物件是早年农村常用的,。现在都没用途了,但对它们的感情还在,舍不得丢掉。有些老物件我们不曾见过,他一一向我们做了介绍:“夜壶、草鞋耙、铲棉耙、制砖模具、柴担、菜油灯,火蔑登座、家伙篮……”这里俨然就是一个传统农具、家什、家具和手工艺生产工具的博物馆。我们暗暗赞叹,高手在民间,凭着对老物件的爱心,不经意间,他就成了一名收藏家。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双岙村除了村口有几座新式房子外,其他的都是百年以上的民居,与底岙自然村有层次的山地民居不同,这里的民居有秩序的排列在流水缓缓的平板溪两旁,像是小桥流水、清净怡人的江南水乡。

article_img

我们从接待设施步入游步道下行。在一豁口,有一石门,双岙村前平板溪的水流就是在这里下泻的。石门下方就是高达十余丈的石门台九漈瀑的第九漈,从下往上看,漈瀑四周峭壁合围,封闭似井,瀑布就像一柄倚天剑从天而降,上折是剑柄、下折是剑身。瀑潭出口是一壁岩石,无论是从里而外、还是从外往里看,都极像大象头。“象头”颌下有一水蚀溶洞,正是这个中空洞,把“象鼻”从“身躯”中分离出来,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石门台景区中这一特有的大象头奇观。

article_img

漈水注入瀑潭后,瀑水从出口的溶洞中流出,又形成第八漈,瀑布处于夹峙如一线天的两崖间,分二股如燕尾向下奔流,入潭后犹如燕子汲水。我们沿溪涧游步道继续下行,沿途绿荫如盖,相继观看了其他七漈,均是一漈一姿态,其中的第三漈是人工瀑布,是由水库的溢水形成的。对于观瀑者而言,如此九级瀑布,虽都没有黄果树和镜泊湖瀑布的雄壮宏伟慑人心魂、也没有大龙湫和百丈瀑那样飞流直下三千尺而使人目眩,但像这样在不到3公里的一条溪涧中,能见到风姿绰约、姿态多变、形态各异,于翠竹绿荫和大小卵石间,跌跌撞撞、躲躲闪闪、羞羞答答流淌的,实为世上罕见。

article_img

回到大元下村停车场原点时,我们已徒步了8多公里,耗用了4余小时。现以七绝(新韵,平起首句押韵)记之。大源脊脉育黄山,投奔红军勇向前。双岙村桥溪拢汇,石门九漈态姿全。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来源:温州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