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法国

法国男演员扬言要揍总统!戛纳电影人都这么拽?

【欧洲时报网】法国戛纳电影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网络上每天都被各路明星的红毯照刷屏。然而,就在大家关心哪个明星在红毯上艳压四方的时候,法国男演员Pio Marmaï在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番言论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一则引起争议的视频在Twitter上盛传,事件的男主角Pio Marmaï在视频中说到:“我很想穿过厕所和下水道去马克龙家揍他。”

到底,这位男演员与总统有什么仇什么怨,要出此“狂言”呢?

男演员为何“口出狂言”?

事情还要从电影发布会说起。一名来自Brut的记者向整个剧组提问:如果他们见到马克龙,想对他说些什么?

男演员Pio Marmaï回答道:“首先,我对大部分人都没什么想说的,对马克龙也是。我不给任何人上课。”

随后,这位男演员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自己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一名参加“黄背心”运动的示威者。影片中,他在示威活动中因与共和国保安的冲突而受重伤。

在谈到他的角色通过下水道进入爱丽舍宫的想法时,Pio Marmaï说出了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的那段话:“我想穿过厕所下水道去马克龙家揍他。”

article_img

电影《骨折》(La Fracture)剧照,Pio Marmaï饰演的Yann身穿黄背心(图片来源:hollywoodreporter)

“碰瓷”言论让网络炸锅

此话一出,随即引发众多指责。

法国前内政部长Christophe Castaner在推特上谴责了这一言论:暴力的呼声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立足之地。你身为“艺术家”,没有让这一言论变得更聪明或更容易被接受。甚至相反,你赢得了最粗俗发言奖。

article_img

Christophe Castaner推特。(图片来源: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twitter截图)

LREM(共和前进党)人士也对这一言论表示了不满:电影情节也不能成为说出要“打”共和国总统脸的借口。共和国为想要践踏它的人感到苦恼。

尊重制度是有道理的。我们可以在不践踏制度的情况下理解社会反抗。

article_img

自由不是粗俗,更不是愚蠢。如果是这样,是时候放弃自由了!

article_img

法国负责男女平等、多样性和机会平等的部长élisabeth Moreno也表示,一个演员向共和国总统发出这样的言论,这让她感到震惊。

在政界人士看来,一位演员,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对着众多镜头公然说出这样的暴力言语是不合时宜的,尤其他攻击的对象还是法国总统。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帖子中的视频存在断章取义的嫌疑,需要结合整个采访的语境来解读。毕竟,这段话是男演员被记者问及电影角色时所作的回答。

我相信他是在说自己的角色,不是吗?大家应该看完整个发布会。因为他扮演的角色是一位“黄马甲”。

article_img

这当然只是一个和角色有关的比喻......

article_img

还有不少网友认为政界人士“利用”了这段断章取义的视频,把政治与电影艺术混为一谈:

天呐!!!你指望我们的政界人士分析、有常识还要保持谨慎?指望他们思考过后实话实说?....大傻瓜。

article_img

电影是艺术,不是政治的宣传运动......

article_img

一边是政界人士指责Pio Marmaï的言论,认为他作为公众人物藐视共和国建立的规则,向大众发出暴力呼声;另一边是网友们的辩护,认为这位演员受到了过分指责。

而争论还远没有结束,还有一部分网友开始了对Marmaï新一轮的讨伐:

这些人以为他们是谁?这些自负的人们长期依赖国家资金,还允许自己扮演反叛者。如果没有国家的体系支持,只靠自己的才华过活,他们可能15天后就要去法国就业局了。

article_img

居然有这样的事情?当我看到法国为了电影所做的花费时,我被恶心到了。

article_img

戛纳电影节本应赞美法国电影,但令人讨厌的是,这些被宠坏的烂人把它当作一个政治平台来侮辱那些竭尽全力帮助他们的人......可耻的Pio Marmaï。

article_img

这些网友们纷纷指责Pio Marmaï一边接受着国家对电影事业的资助,一边扮演着践踏共和国制度的反叛者。在应该赞美艺术的平台上,对国家的政治人物发表着粗俗的言论。

政治从未缺席电影节

尽管戛纳电影节被看作是欣赏与赞美艺术的平台,但政治也从未曾缺席过戛纳电影节。

政治题材的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今年因Marmaï言论引起争议的影片《骨折》(La Fracture)就是从侧面反映了法国的黄背心运动。

电影人趟政治这摊“浑水”,在戛纳电影节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2010年,拉契德·波查拉(Lachid Bouchareb)的《法外之徒》在戛纳开幕前就招来法国国会议员抵制。影片以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和阿尔及利亚战争为背景,聚焦阿尔及利亚三兄弟在法国的生活。其中对1945年塞提夫大屠杀的描述在法国引发了一场政治争议。随后波查拉致信电影节组委会声明:“我拍摄这部影片不是为了站在国家或民族的对立面,而是希望大家听到一种声音,这并不是一部反法电影。”电影最终才得以放映。

这一年引起争议的还有意大利女导演萨宾娜·古赞蒂(Sabina Guzzanti)的《拉奎拉:震动的意大利》。这部影片描述了意大利中部古城拉奎拉大地震后,政府面对灾害的反应和应对措施,并对政府在重建过程中与一些企业间的利害关系做了毫不留情的披露,同时暗示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利用地震来提升自身形象。对此,贝卢斯科尼大为恼火并对影片中的指责表示否认。

在电影《忧郁症》的戛纳发布会上,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发表的“自杀式”反犹言论也在当时引起了不小争议。发布会上,这位演员公然表达了自己对希特勒的理解。“他肯定做了些错事,但我想我了解他,而且有点同情他,但我不是赞成二战或者反对犹太人……我当然支持犹太人了,但以色列真的很讨厌,我应该怎么说呢,好吧,我是纳粹”。

尽管他随后对此番言论发表了道歉,并表示只是“玩笑”。但这却吓到了戛纳官方,电影节更怕因此被扣上反犹和种族歧视的罪名,翌日即在官网上发布“逐客令”,宣布拉斯·冯·提尔为电影节“不受欢迎的人”。

不仅仅是戛纳电影节,政治话题频繁地出现在国际电影节上。还记得的今年凯撒电影奖颁奖礼上女演员的“赤裸控诉”吗?还有2016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因无黑人提名而引发的种族歧视争议......电影人的盛会总伴有政治言论的出现。

事实是,政治与电影艺术是没有办法分开而论的。

一方面,电影艺术取材于现实社会,反映社会问题;而另一方面,电影节平台的搭建又依靠着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如果没有法国政府的政策和CNC(法国国家电影与动画中心,隶属于法国文化部。CNC每年都向国内外的电影制作提供资助)对艺术电影的帮扶,法国的电影文化还会像如今一样繁荣吗?也许真就像网友说的,我们就可能没有机会看到这么多的电影人还活跃在银幕前了。

这样看来,也难怪Marmaï的这番言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既然政府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何不好好利用这个平台,不论其他,让电影本身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呢?

欧洲时报法国版微信公众号:francezone

(编辑:李璟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