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体育

“冰丝带”运行团队力争打造“完美的冰”


       “冰丝带”运行团队力争打造“完美的冰”


       【北京冬奥 我们来了】


       日前,伴随着“相约北京”冬季体育冰上项目测试活动速度滑冰比赛的开赛,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被称作“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迎来了建成后的首次正式比赛。“冰丝带”再度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在参与本次测试活动的5座场馆中,“冰丝带”是最后一个接受比赛检验的竞赛场馆,颇有压轴登场的意味。这座采用全冰面设计的全新场馆,将在北京冬奥会上承办速度滑冰赛事。


       发令枪响起,两位运动员用力一蹬冰面,轨道摄影机随即弹射启动,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注视场上局势,冰刀蹬在冰面上咔咔的声音穿过整个赛场传到对面的观众席。这也让记者更强烈地感受到以往从未有过的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赛道上,运动员一个加速过弯,尖锐的冰刀带出一些碎冰,冰面留下一道划痕,这一过程被站在赛道外的国际制冰专家马克看在眼里,他是国家速滑馆的主制冰师。“我需要时刻关注冰面变化,希望通过这次测试活动得到更多反馈,期待明年北京冬奥会时奉献完美的冰面。”马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不仅要打造“最美的冰”,更要打造“最快的冰”,从而向北京冬奥会奉献“完美的冰”,是国家速滑馆在场馆建设中期待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


       场馆硬件基础设施是这次测试活动检验的重点,尤其是对国家速滑馆而言。国家速滑馆采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是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之一。除了绿色环保,采用该系统制冰的另一个优势是保证冰面温度均匀,这可为运动员创造好成绩提供重要保障。


       曾参与过五届冬奥会的马克向记者坦言,这次“冰丝带”所使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他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对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学习的过程。他说:“1月份,这里曾进行首次制冰,我们得到了一些反馈,也更加了解了这个场馆。每个场馆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次我们用了一个新的系统,它环保且高效,但是各项参数跟以前采用的氟利昂等制冰系统不一样,我们需要更好地去了解它。”


       国家速滑馆设施副经理、国家速滑馆公司规划发展部副经理冯刚向记者介绍:“为此次测试活动制作出的约5500平方米冰面,冰面温差基本能够控制在0.5℃以内。”看似细微的差别却影响着运动员的滑行感受。“冰面硬度是冰温的直接体现。如果说冰温不均匀的话,有的地方软,滑冰速度就慢,有的地方硬,运动员可能蹬不住冰。所以冰温均匀能够保证运动员滑到不同的位置感觉是一样的。”冯刚说,这意味着冰面温度均匀有利于创造好成绩。


       作为曾经的中国女子速度滑冰队队员,国家速滑馆竞赛主任王北星对此便深有感触。在她看来,场内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冰面的质量,特别是对冰面温度的把控,保持均匀恒温会有助于打造“最快的冰”。她告诉记者:“冰面质量在运动员上冰的一刹那就能感受到。”她坦言,冰面质量也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运动员进行高速滑行时,时速会达到60公里,冰面软硬度上的细微差别会给运动员带来不小的影响。经过前两天的速度滑冰比赛,运动员普遍对国家速滑馆的冰面很满意,我也会将运动员的感受及时反馈给马克。”王北星还说,这几天,她把比赛视频发给了国际滑联相关技术代表,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运动员的反馈是制冰团队的重要参考因素。测试活动中,运动员们纷纷表示冰面条件超出预期,开赛首日,北京队的艾培尔丁·亚合甫就在男子500米比赛中滑出个人赛季最佳成绩;同是来自北京队的陈闯用“很走道儿”来形容自己对冰面的满意,这个形容词常用于运动员感觉冰面适合自己展现运动实力,能把速度提升到最快。陈闯认为,国家速滑馆的冰场在平原冰场里属于“非常好的”。他解释说,冰场分为高原冰场和平原冰场,高原冰场容易赛出好成绩,因为在高原发力点不用那么高就可以滑出更快的速度,而平原冰场则需要高蹬冰质量和动作结合才能滑出更快速度。


       王北星对运动员在“冰丝带”创造好成绩有信心。“近十年来高原冰场和平原冰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之前认为只有高原冰场才能出好成绩的想法不完全是对的。”


       通过三天的测试活动,无论运动员、场馆管理者还是制冰师都对这块被寄予厚望的冰面表示满意,而打造“最快的冰”是国家速滑馆建设团队的梦想。


       冯刚透露,力争打造“最快的冰”,北京冬奥会时能让运动员们在“冰丝带”创造更多好成绩,最好能打破纪录,这是制冰团队的初衷。


        (本报记者 王 东)

【编辑:张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