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两会观察:百闻不如一见 中国的务实、自信与从容


       央广网北京3月3日消息(记者李展鸿)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日下午在北京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就中国国家形象问题向发言人提问:“两年前的发布会上,您谈到要改善与世界的沟通,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两年来,在处理新冠病毒大流行、新疆、香港等问题上持续有一些争论,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的形象持续下滑,例如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从47%升至73%。请允许我问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出了问题?”


       郭卫民在回答问题时表示:“现在有一些国际民调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评价,情况是多样的,它涉及到是哪一个民调机构、调查的范围、调查的具体对象、数据等多种因素影响,情况也是多样的。刚才你提到中国国家形象下滑,我想原因也是复杂的。有些是因为一些外国民众对中国不了解,有些则是因为受到了某些反华政客的误导。大家都能看到,一段时期以来,个别反华政客在疫情、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对中国大肆抹黑,编造谣言,混淆视听,这对部分美国民众和西方民众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郭卫民在答问时还引用了一句中国的俗语:“讲到民调,近期也有一些国际独立的民调机构,他们的民调显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普遍更喜欢中国。中国有一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参观访问,同时我们也加强对外交流、加强对外合作,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度也会不断提升。”


       “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听别人说一百遍,不如自己看一遍。”中国老百姓经常会说这句话,用来表示无论什么事,总是要亲眼所见或经过亲自调查,才能作出靠谱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地听别人说说就轻易地相信。


       发布会上,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就中国的扶贫标准提出了问题:“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有人质疑中国现行扶贫标准低于国际贫困标准,也有人认为中国面临着返贫的挑战。对此您有何评论?”


       郭卫民回答说:“我国的脱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从收入上看,高于世界银行制定的极端贫困标准;我国在脱贫攻坚中还强调“两不愁、三保障”,目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此外,我国的扶贫成果也包括大量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比如建桥、修路、通电、联网,这些举措改变了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打开了他们走向富裕的大门。摆脱贫困的农民们,现在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刚才也说了实际上我们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你像解决住房问题,几百万人的危旧房改造,包括易地搬迁扶贫要盖新房,投入很大。政协委员们通过亲身参与脱贫攻坚和实地调研,普遍认为中国的脱贫标准质量高、成色纯。”


       中国的脱贫标准到底如何,咱们百闻不如一见。在发布会现场,迪拜中阿卫视记者蔼霖娜向我们讲述了她亲身走访怒江的见闻,她说:“我自己也去过的云南省怒江,因为我听说了怒汉以前都没有高速公路,什么路都没有,然后老百姓他们出不去啊,生活条件也比较困难。我也亲自看到,老百姓的生活有很大的变化,第一是有高速公路,第二是他们的生活水平真的是改善了,幸福感和满足感都升级了。他们建了学校,给当地的老百姓机会学习,然后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培训中心,这个培训中心是免费的,可以培养这样的人才,比如说教你怎么做饭啊,培养一个非常好的厨师,然后这个厨师就可以去大的城市或者本地找到工作。还比如说有些老百姓在山上,没有路下不去,现在有这个脱贫项目,他们路通了,所以这些老百姓他们也下去,比如说上课、学习、工作。如果实在是不行的话,他们可以搬到别的地方生活,政府专门创造了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小区,让他们在这个小区生活工作。”


       对于参加脱贫攻坚战的干部,蔼霖娜也谈了自己对他们的印象,她说:“我们接触脱贫的干部这些工作人员,我觉得他们非常不容易,我非常佩服他们,因为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创造了一个老百姓非常好的生活环境,我真的非常希望给他们点赞,因为他们做了很大的贡献。”


       同样是关于中国脱贫攻坚,有人心存疑问,有人伸指点赞,所以中国人说,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体现了中国人“务实”的传统,反映了中国人“实事求是”的精神,也透露出新时代的中国人充满底气的自信和开放豁达的从容,这句出自《汉书》的典雅成语,这句老百姓常用的通俗话语,通过政协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的声音,向全世界展示了新时代的中国风骨与中国智慧。


       “百闻不如一见”,以这样的一份务实、自信与从容,我们相信,如郭卫民所言,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参观访问,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