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娱乐

编剧余飞:《巡回检察组》险些“烂尾”


       《巡回检察组》原创小说《人民的正义》出版
       编剧余飞:《巡回检察组》险些“烂尾”


       热播电视剧《巡回检察组》收官之际,东方出版社推出了影视剧原创小说《人民的正义》。在剧集的基础上,小说丰富了更多情节,亦提出了更多人生关键的思考题。该书作者、《巡回检察组》编剧余飞近日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


       以推理和刑侦剧见长的编剧余飞凭借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剃刀边缘》《重案六组》(第三部、第四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此番《巡回检察组》以及《人民的正义》的故事也带着编剧很强的个人风格,并将诸多紧跟当下的社会话题放置在剧情中。余飞说,这个关于正义的故事他写得酣畅淋漓,他“一口气写了37集”,但也险些面临不知如何结尾的困境。尽管如此,他始终没忘记这个故事起笔时驱动他的那份动力:人民的正义。


       剧本


       最后10集推倒重来6次


       回顾《巡回检察组》的创作,余飞坦言非常怀念。2018年初,最高检影视中心和金盾影视中心带着想法找到余飞的时候,他的创作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虽是一道“命题作业”,但也给了编剧很大空间,故事以“正义”为核心,让他十分想要动笔。“最开始看到‘人民的正义’这五个字,我就很触动。这个主题一看就激动人心,同时又是现实主义题材,我很想尝试。”余飞说。


       “人民的正义”是小说的标题,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反复强调的。在余飞看来,大千世界之所以会有矛盾,正因为正义没有一个确凿的刻度,“真正的正义,是情、理、法的最大公约数”。


       创作的第一步是开始布设情节。他的工作习惯是先写故事,再倒推人物。他在自己的“编剧数据库”里选定了40个案件,将其层层嵌套。于是,故事从“九三零案”开始,有胡雪娥为儿子寻正义、沈广军认为自己受冤、卧底检察官“郑天明”为郑玮丽之死寻线索、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和他难断的家务事,再到检察官冯森出场,更多的案件与关于正义的拷问随之而来。


       故事中很多人物是被剧情推着“走出来”的,比如由宋春丽饰演的老太太胡雪娥,坚信自己的儿子有冤屈、为救儿子奔走,时而和各路人马斗智斗勇、时而又展现出市井世故……“其实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和这样的人打过交道,但是把故事和人物关系写好,这个人物自然就出来了”。


       不浪费每一条线索、不忽视每一个细节、把70个人物都写立体,每一项都格外考验编剧的能力,也让创作极富乐趣。2020年底剧集播出时,余飞曾在朋友圈张贴了一张关系图谱,近40个主要角色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丝丝入扣。


       余飞透露,《巡回检察组》的创作过程其实跌宕起伏:他先是一口气写了37集,“最畅快的是能写当前的生活,而且能把生活中特别敏感的部分、两难的抉择写出来”。可他险些在37集之时放弃了创作。“写到37集以后,怎么写都不对了,人物关系太复杂。后面将近10集的剧本,写过6次,推翻了6次,每一次都是写完至少5集之后再推翻”。最艰难的时候,余飞甚至想过放弃,“我想批准自己烂一次尾”,但在剧组同志们尤其是导演的鼓励下,余飞一次一次“鼓其余勇”,最终在接近与世隔绝的状态下,用口述的方式重新找回灵感,完成了创作。


       人物


       生活与虚构同样重要


       《巡回检察组》中的检察官冯森和传统印象的检察官有些不同:他是卧底,武艺高强,能说会道,身上的故事色彩格外丰富。为了既保证这个角色的真实,又让角色好看,余飞想了很多办法。他需要让这个角色不只是停留在案头工作,还要“动起来”,于是把巡回检察组和专案组结合在一起。


       为了创作,他和团队一起到检察系统深入采访多日,“在对口的检察院采访检察官、参与座谈,也到监狱体验。我接触到很多检察官,他们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办法,有的人在生活中也有非常幽默的一面。”余飞说,“希望大家在看戏的过程中,眼光也要与时俱进来看我们这些可爱的公务员。”


       在余飞看来,编剧这个行当,从真实中来很重要,想象力和虚构能力同样重要,特别是带有悬念的情节。“生活当然很重要,但不能只强调创作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虚构的能力,尤其是无中生有的创意能力等,编剧过程中就会遇到短板,比如场景、年代的转换,还有不同矛盾冲突之间的衔接会缺乏技巧。”在余飞看来,即便是现实主义题材,仍然很考验编剧对虚构技巧的掌握。


       谈及《巡回检察组》里演员的表现,余飞表示非常满意,“很多都超出了预期”,特别是冯森的饰演者于和伟。“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冯森在卧底阶段既要左右逢源,又不能违反纪律,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但于和伟老师表现得很好,很多对角色的再创作都让我们很惊喜。”余飞也谈到于和伟的敬业,“到后期他和剧中反派有一段对话,剧本有一万多字的台词,他一口气全讲下来。”


       《巡回检察组》开播之初,罗欣然的角色并不讨喜,一些观众甚至质疑饰演者韩雪的演技。“可能大家对罗欣然这个角色有一些误解,觉得她像花瓶,招人讨厌。但我们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就是这样设置的,韩雪恰恰把这种感觉演出来了。”余飞特别强调,由于影视剧创作是很多因素合力的结果,一些角色的呈现可能会留下遗憾,“像罗欣然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样子?其实和她之前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她升任检察室主任后本可以调到省检察院,这样就可以和未婚夫结婚,但因种种事情给耽搁了。”余飞说,影视剧的空间有限,也给小说《人民的正义》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在情节和人物以及主题上,小说都有一些更深刻的部分,希望读者和观众不要错过。”余飞说。


       编剧


       建立自己的“编剧数据库”


       电视剧编剧工作之外,余飞也是行业内的专家,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电影家协会编剧工作委员会中担任职务。因此,对于编剧行业的现状和问题,他也颇有发言权。近年来,随着国产剧制作水平的提高和观众接触美剧越来越多,观众观剧口味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之一便是,若一部制作精良的剧集情节紧凑,便有声音赞扬其 “拍出美剧感”。


       以美剧标准来衡量中国影视剧是否有失偏颇呢?在余飞看来,这是一个要多方面评判的问题。“首先美剧也有拍得不好的,但整体制作水平确实是国际领先,编剧、服化道、制作班子、演员水平整体都很不错。而国内制作班底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剧本可能很好,但如果美术、摄影、制作、表演不好,也会让大家觉得不好看,很塑料。大部分观众并不懂得专业的东西,只是朴素地想要一部好看的电视剧。”因此,在余飞看来,让整个制作流程更加专业化,才是应有的努力方向。


       “从编剧角度,包括技巧、观众欣赏心理、节奏在内,美剧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为了做好编剧工作,余飞建了自己的“编剧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其实是一个文件夹。每每在观剧中受到启发,他会随时记下,其中有很多都是他看美剧时记下来的,“但是你肯定不能原封不动地拿过来用,那是抄袭。”在余飞看来,国产剧和美剧在播出方式和生产方式上存在着巨大不同,“美剧周播的方式让编剧在每一集都要拼了命地把观众留下,这样做让好的美剧每一集都非常极致。但也会有一个问题:如果每一集都太猛,越到后来越有续不上的风险,非常可惜。而国内影视剧,很多编剧甚至是先想好结尾再开始工作。”在余飞看来,取他人之长、精进自己才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办法。


       谈及国内影视剧的发展,余飞最看重的还是人才培养。“要团结最大多数的内容创作人员。”余飞说,“过去曾经IP当道,行业一度忽视人才的培养,但其实,传统的纯文学作家、传统的编剧也是一个宝库。我们如果把里面的高手全都找出来,内容生产上会有很大的改观。”


       采访余飞时,正是2021年伊始,多部主旋律精品力作以崭新的面貌与观众见面,不论是扶贫题材,还是革命战争题材,都收获了好评。“这个是好事。主旋律影视内容,包括现在的扶贫,革命战争、党史和军史各方面的剧都出现很多优秀的作品。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不是咱们做不好,是过去太受市场影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好的团队和资源往往都被流量明星和所谓的大IP吸引走了。如此一来,不少主旋律作品变得水平一般,观众也就不爱看。这也证明,只要真正的高手来操作,任何题材都能拍得非常好。”余飞说。


       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