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池塘生春草——名家笔下的千秋典故

article_img

市区池上楼(如园)与春草池航拍图。 杨冰杰 摄

article_img

今市实验中学广场校区里亦有相传的春草池。

这是发生在温州的诗歌故事,更是千年盛传的文化典故。

韩愈、刘禹锡、陆游、杨万里、朱熹、文天祥、赵孟頫、刘伯温、张居正、蒲松龄、袁枚、曾国藩……

搜索条目千万加的历代名家争相在诗文里变着花样引用,让它衍生出各种含义与寓意。

南朝 谢灵运梦中吟诗

南朝宋景平元年(423),永嘉郡太守、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卧病郡署(在今温州市区)度过新年后,春日出门到“山之胜,甲一郡”的城区积谷山麓园林踏青,他临池照水,倚楼望天,回到郡治西堂,构思了一首《登池上楼》,上半部分曰: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但下半部分苦思冥想整天还是不能写好,倦极睡去,突然梦见族弟、神童诗人谢惠连,灵感飞来,顿时冒出“池塘生春草”,于是顺流而下: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这个神奇的故事被《谢氏家录》记载:“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又被中国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南朝梁《诗品》等引用,从此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

唐代

李白杜甫白居易

作为中国山水诗代表作,《登池上楼》里面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佳联,背后有梦中得句的神奇故事,注定它从原产地温州走向全国,演变成一个流传千古的文化典故,获得走红不衰的热度。

诗歌盛世的大唐,诗仙李白平生仰慕谢灵运,多次引用此典,曾给从弟送行时吟诗“吾家白额驹,远别临东道。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曾在赠其从弟诗里提到“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诗圣杜甫游成都寺院,写道“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这“神助”说的就是谢惠连的神助攻。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梦到其弟白行简(小字阿怜),醒来写诗,自然也填进这个温籍典故:“天气妍和水色鲜,闲吟独步小桥边。池塘草绿无佳句,虚卧春窗梦阿怜。”谢惠连昵称阿连,阿连就荣升为兄弟或同宗的代称,比如白居易有从弟寄来新作,他就答以“昨日池塘春草生,阿连新有好诗成”,让池塘生春草还寓意着新作问世。

宋代

苏轼陈亮辛弃疾

北宋大文豪苏轼把它用到了词里,有《临江仙》“酒阑清梦觉,春草满池塘”,其弟苏辙则有“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恰称心”,对仗工整绮丽,此外,其师欧阳修、其政敌王安石、其门人黄庭坚等也纷纷运用。

南北宋之间,有诗人兼评论家感慨自古以来无数人写诗,但像打坐参禅易学难成,少有人能写出完美的一联,唯有“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

南宋,与苏轼并称“苏辛”的辛弃疾把它用在《水调歌头·醉吟》上阕里: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而状元陈亮则用在《青玉案》下阕里:

武陵溪上桃花路,见征骑、匆匆去。嘶入斜阳芳草渡。读书窗下,弹琴石上,留得销魂处。 落花冉冉春将暮,空写池塘梦中句。黄犬书来何日许?辋川轻舸,杜陵尊酒,半夜灯前雨。

陈亮与苏辛同为豪放派,此词却相当婉约,与清新俊秀的谢句天衣无缝。同样婉约的是南宋诗坛江湖派健将戴复古的《晚春》:“池塘渴雨蛙声少,庭院无人燕语长。午枕不成春草梦,落花风静煮茶香。”蝴蝶梦、黄粱梦、南柯梦,诗人独家专属的是春草梦。

南宋末年,词坛上有“宋末四大家”,其中的张炎有名作《南浦·春水》: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渌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谢灵运写温州池塘的春草,张炎写杭州西湖的春水,顺便在上阕结句里囊括了谢句,这个如意算盘让他赢得了“张春水”的外号。

金元明

元好问倪瓒唐寅

去年4月28日,笔者在温州日报风土版《风月楼长在,池塘草自春——历代诗人打call积谷山》里提到金国元好问用“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的评价,把“池塘生春草”夸成了不朽之句。

到了元代,画坛有四大家,其中倪瓒兼工诗文,早年富贵闲雅,晚年一叶扁舟,飘零江湖,为此名作《人月圆》充满了物是人非之哀: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

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从“梦”“池塘春草”到“杨柳”,不用说暗藏了谢客诗意。

明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画有《梦草图》,被写《小窗幽记》的名士陈继儒偶然收藏。陈继儒生有三子,长曰陈梦莲,次曰陈梦松,取名来自他们出生之时梦到莲与松,唯有第三子出生时没有梦,却得到《梦草图》,陈继儒灵机一动,欣然道:“此讵非梦乎?今余子为谢家兄弟续池塘春草之句,不辱此图。”于是取名陈梦草,这陈家子俨然半个谢家人。

这个典故甚至传播到了国外。日本室町江户时代,有僧人写了首劝学七绝:“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不知怎的,竟被误会是大儒朱熹所作,被编入语文课本。

清代民国

曹雪芹南怀瑾

清代出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遍布诗词曲联,简直是曹雪芹把诗文进行故事化串连。小说叙述大观园竣工后,恰逢王妃贾元春回家省亲,便命题作文,要求宝黛金钗们赋诗赞美园内那些精美的楼台馆阁。

宝玉一逞诗才,为蘅芜苑题咏了《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薛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尾句也用春草池塘典,表面说谢家,潜台词其实寄望自己贾家美梦长,可惜再繁华的红楼也终有梦醒时。

晚清民国著名诗僧八指头陀擅长五律,有《春草》诗联“已入西堂梦,重伤南浦情。烧痕看渐没,屐齿踏还生”,分别用谢灵运西堂做梦与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典故对典故,精心到位。

1947年,最后一次回乡的南怀瑾为纂修南氏宗谱,从乐清殿后村老家到台州黄岩走访宗亲,因族妹求诗而吟道:

风前含笑问归期,春草池塘饶梦思。伫看衔泥双燕子,画廊无语立多时。

四十年后,避居美国的他收到家乡好友隔海寄诗祝寿,夜深感动酬答:“山河不改寿无凭,春草池塘故里情。潮退沙平渔放棹,日斜风暖牧归棚。寻常旧侣多异代,追忆童年悔此生。景物已殊人亦老,红尘梦觉倍心惊。”再次用春草池塘寄托了浓浓的家乡情。

来源:温州日报

南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