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文成一位基层电力工人倒下,七八百名群众自发送行

article_img
郑国标生前为村民调试电灯。赵梦琪 供图

温州网讯 7月10日早上6时,文成县南田镇村民吴汝春出发去送郑国标最后一程。

为了不误点,吴汝春提前一天从最偏远的黄寮村下来,在镇上住了一晚。

出乎他的意料,来送郑国标的人不止来自南田。大峃、珊溪……七八百名不同乡镇的人赶了过来。通往公墓的那条平时人不多的山路,排出了长长的队伍。

人们舍不得郑国标走。

这位国网文成县供电公司南田供电所的配电线路工和老党员,30年多来坚持为山乡搭线点灯、带去光明。只有一户人家的山村知道,五六岁的小孩也知道,“停电了,找国标”。

本来,郑国标明年就可以退休带孙子了。没想到,7月7日,他却在野外实地踏勘中突然倒下。

点灯人,从此再也不能为山区带去光明。

停电了,找国标

郑国标点起的灯,照亮南田山间,尤其在最偏远的黄寮。

村干部黄华秀记得,有一年台风,村里停电,灯不亮、手机没有信号,镇里派干部来实地排摸灾情。

进村的山路被洪水淹没,黄华秀隔着路向镇干部大喊:“带个口信给国标,村里没电了。”

两个小时后,郑国标来了。他把车停在断头路,背上数十公斤重的抢修工具,蹚着过腰的洪水,进到村里。等问题全都排查完,村里重新通了电,已经是晚上8时多。

黄寮的周山自然村,曾经只剩下一户人家,没有通村公路。黄华秀把郑国标的电话,留给那位老人,“停电了,就打电话给他”。一接到老人的电话,郑国标会爬三四公里山路进村,为老人排查检修通电。

越是偏远的山区,越是需要电。越是孤寡老人,越是要有电灯照明。

在黄寮,常年为村民们点灯送电,郑国标和大家成了熟人亲人。以至于家家户户有红白喜事,都会叫上他。人们可能不熟悉电力服务热线95598,但大多记得郑国标的手机虚拟网短号。连那里的孩子都知道,“停电了,找国标”。

郑国标点起的灯,也照亮武阳村和那里就业增收的道路。

村委会主任刘万利记得,山上两个自然村要改造农用电。报告递上去,来的是郑国标。

那以后,这事就像交代给了自家人一样顺畅。审批、预算、设计……有问题,刘万利只用打电话给郑国标就好。半年后,项目开始动工。

靠着这种进度,如今两村出产的杨梅和猕猴桃,正好借着武阳旅游发展,在家门口卖出好价钱。

感同身受的,还有民宿“乐云山”主人赵海秋。

上个月,她接到郑国标电话:线路检修,明天早上6时起要停电。这让她犯愁,那时住客起床洗漱吃饭,正是用电高峰。了解到这个情况,郑国标向相关单位反映,最后把停电检修时间推迟了3个小时。

有他在,我们放心

同事们懂得,郑国标留过多少汗,才为山乡点亮这些灯。

黄寮891线,是建在海拔七八百米高的一条电力线路,深山老林、没有通路。当初建设时,连专业施工队伍都说:“没干过难度这么大的项目。”

郑国标负责这条线路建设的指导督查。

他每天早上6时多带着工人上山,一直待到晚上七八时收工。按规定,超过50岁的配电线路工,是不能开展高空作业的。他就在现场盯着,凭借经验指导工人怎么样在岩石上打基础最有效,叮嘱他们一定要在施工中上紧螺丝。有他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都不会放过。

他会盯着施工队伍做好滴水弯,就是电线入户时,不能从高空拉一条直线、钉在房子外墙上。要在电线入墙的那个地方,做一个U型转弯。让雨水顺着电线在U型的最低点流下,不会直接渗进墙壁、滴进表箱,从而减少电力运行的故障和隐患。

这些年来,包括891线在内,郑国标负责的线路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建成至今运行情况良好,创造长周期安全生产纪录。“有他在现场,我们放心。”南田供电所所长朱斌斌说。

点了30年灯,郑国标太懂这山、这山里的电。

同事钟贤正回忆,891线在建设之前的方案设计中,计划把一座铁塔设置在山顶。郑国标建议,把它移到北面山腰。

一方面,山顶有不少村民种的杨梅,会增加征地补偿和工程造价。另一方面,那块地有大批生长快速的毛竹,很容易够到电线,后期需要经常砍伐,才能确保安全运行。

在他的建议下,891线修改设计方案。不计算后期维护的人工和成本,光造价就为工程节约了上万元。

离家几百米,来不及进门

郑国标的家,离单位只有几百米。

平时,母亲打电话喊他回家,他会回家陪母亲吃饭。但也有失约的时候。

台风“纳沙”和“海棠”中,郑国标被安排值班待命,他守在单位,几天几夜都没有回家。

台风“莫兰蒂”和“鲇鱼”中,连续强降雨、山体滑坡等灾害,让南田供电所服务范围的电力线路和供电设备严重受损。他在休假中主动返岗,投入抢险救灾一线。来回奔波山区之间,就算多次路过,也来不及踏进家门。

抗台抢险、雨雪冰冻,灾害到来时,他会做好电缆沟孔洞封堵、防风拉线加固、电杆基础加固、通道清理等前期防御工作。他会到偏远山区老人的家中,告诉他们需要注意的事情,帮助他们加固门窗,嘱咐他们有事第一时间通知自己。

郑国标常常一走就是一整天,把自己走成一个“泥人”。有时,抢修现场回来已是半夜。他抖抖身子跺跺脚甩掉泥,还要到办公室整理资料、记录当天工作,全都完成后才回家。

为南田山区点了30年灯,郑国标参与抢险救灾60多次。

正是靠着这些贡献,他获得省市两级供电系统优秀台区经理,县级供电系统先进个人、抗台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国网人暨五美文电人等荣誉。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张睿 报道组 郑国崟 通讯员 赵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