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泰顺彭溪:种好浙闽合作“试验田”

温州日报记者 郭乐燕 报道组 赖淼莲

每到初夏时节,在浙闽交界连绵群山的青绿中,一朵朵栀子花悄然绽放,素白点缀青山,花香袭人。浙闽交界一带,占据全国栀子产区的“半壁江山”。其中,泰顺县彭溪镇约有5000亩的栀子种植基地,毗邻的福建福鼎市贯岭镇种植面积约4万亩。

彭溪镇位于浙闽两省三县交界,全镇近九成的村与福建相邻。得益于去年7月成立的“省际党建联盟”,当地在守好防疫“边界线”的同时,紧抓复工复产,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逆势增长4.3%,在全市59个经济重镇中,规上工业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接下来,我们将以浙闽党建联盟为基础,打破行政壁垒,让栀子不仅开花,还能‘结果’。”泰顺县彭溪镇党委书记董敢介绍,今年,彭溪镇将激发全域活力,种好闽浙边合作发展这片“试验田”,结出实实在在的“惠民果”,为推动“新时代闽浙边合作发展先行区”创建,提供经验和借鉴。

两地边界乡镇 打造跨省栀子花节

以溪为界,浙闽两省各有一个车头村。“年初,我们‘两省车头村’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抱团战疫,接下来我们还将联建工业厂房,预计每村可新增年收入20万元左右。”疫情期间,彭溪镇车头村党支部书记唐倩参与两省卡口站岗巡逻,为村民提供代办等服务,与福建省福鼎市叠石乡的车头村联防联控不分你我。

通过党建联盟牵线,变边界治理短板为样板的同时,两地边界乡镇开始在产业上寻求“跨界”合作。

被誉为泰顺东大门“第一村”的彭溪镇西关村,最近因山间藏着一座“小长城”成为网红打卡点。

“今年,村里一位年轻人把‘小长城’发到了抖音上,五一期间每天的游客有上万人。”2016年,西关村党支部书记谢逢发动村民众筹,建设寨门等设施,举办了首届泰顺县彭溪栀子花旅游文化节。今年端午前后,第四届栀子花节计划规格提高——彭溪镇已与贯岭镇达成意向,在今年6月合办栀子花旅游节,将双方景点串联成旅游线路,共同打响栀子文化特色品牌。 

最近,谢逢就忙着为“跨省栀子花节”筹备,天天扎在“小长城”里,调试灯光设备。“前段时间虽然有上万名游客,但来得快,走得也快,所以我们打算通过夜游经济等留住游客脚步。”说起眼前的小长城,谢逢就不无自豪地说,明朝时,戚继光留下一穆姓百户将士留守设寨御寇。后来,又得到县财政“一事一议”项目支持,完善了穆寨小长城等旅游基础设施,夏季栀子花开时,正是当地最美时节。

谋划三产融合“大文章”

融入工厂旅游体验

位于新58省道旁,距离分水关仅1公里、投资3.5亿元的浙闽合作康鸿栀子产业项目一期厂房主体已结顶。“目前的产能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们争取两个月后投产。”项目现场负责人林式权告诉记者,有别于传统的生产模式,项目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还将参照日本“白色恋人”观光模式,打造旅游观光的花园式厂房,让游客能参与体验制作栀子花系列伴手礼。

以62.6亩厂区用地,辐射带动周边及福建万亩栀子种植基地,打造成为浙闽首家“种、产、销、游”一体化的农业龙头企业——这是泰商曾秋回归的愿景,也是浙闽“栀子花香”产业链党建联盟的着力点。

据林式权介绍,黄栀子是传统中药材,公司结合与南京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优势,已研发冷凝皂、纯露等栀子花日化系列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未来还将深化康鸿项目“食品线”研发,合力打造浙闽首个联手开发的栀子产业高新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总产值为2.5亿元以上,可“消化”栀子1.5万吨,带动浙闽两地逾千户农户增收。

“康鸿项目落户,对于浙闽两地的栀子种植户来说,相当于上了道‘双保险’。”董敢说,近年来,由于栀子价格从5元到0.5元波动剧烈,去年温州首推黄栀子价格指数政策保险,既保障了价格,也坚定农户种植信心。接下来,在保障“公司收购”的基础上,继续探路三产融合,通过工厂旅游体验、合办栀子花旅游节等,打造浙闽边界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栀子产业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