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永嘉80后小伙返乡务农 父子携手打造“阳光农场”

温州网讯 从山村走出去的年轻人重回家乡成了新趋势。

永嘉县岩头镇塆里村,80后小伙陈香伟便赶了这股新潮流,与父亲陈以散“父子联手”,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了全村2000多亩经济水果林的三分之一,成为村里的种植大户。

子承父业回乡务农

塆里村是以种水果而闻名的村庄,一度因种植葡萄全市闻名。父亲陈以散是最早一批引入葡萄种植的农户。

陈香伟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提升农业效益,在岩头农机站专家的建议下,父亲从最初的稻田养鱼,到鱼塘养殖,再到种植葡萄,一直走在前列。

父亲对农业的倾情投入,一直影响着陈香伟。随着父亲产业越做越大,而年岁日渐增长,管理逐渐力不从心。在外地打拼了五六年的陈香伟,最终选择回乡创业,回归这个投入了父亲大半辈子心血的塆里果园,继续发展壮大这个产业。

父子俩在果园管理上分工明确,一个主内,专管水果种植;一个主外,负责对产品设计开发、果园整体规划、政策处理、农业培训等。

除此之外,陈香伟还在水果产品的“优”“特”上做文章,注重品种的更新换代,始终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为目标,引进多个品种。

两代人观念磨合

有一个问题,父子之间较量了五六年,那就是摒弃除草剂,改用毛毡毯覆盖除草。通过试验,发现毛毡毯既能保湿又能保持水分,又不会伤害土壤硬化问题,还能闷死杂草,一举多得。

陈香伟说:“当时矛盾挺大的,父亲觉得除草剂成本低,省功夫,毛毡毯的话要好几万块钱,人工也费很多。”

直到后来市场反馈,父亲才意识到除草剂对农田的污染,对身体的伤害。如今果园用毛毡毯替代除草剂的创意,也得到许多专家认可。

在父子共同经营农场的近十年时间,这样的“磕磕碰碰”时有发生。虽然对父亲那一代的老农人能吃苦耐劳很敬重,但有时没法理解他们的“老传统”,而父亲也理解不了儿子的“不务正业”。

如今的塆里果园,让人一见倾心,风景独特、空气清新。从塆里村口驶入,往后山开去,一条宽5米、长达7公里直通果园的盘山公路骤然出现在眼前,这是塆里村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着脚种田更环保

一路上,你能看到陈香伟亲自设计的可爱卡通“枇杷”形象,以及多彩的各区域指示牌:休闲的游步道、观光亭、阳光农场体验区等;也能看到塆里农场里各种花草树木,三角梅、银杏树、枫树、爬墙草、乌桕等,如同植物园一般。

陈香伟之所以有这样的做法,得益于他的一次欧洲之行。2017年6月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牵头下,他跟随中国农业部赴德国、荷兰多家农业庄园考察学习有机农业的相关技术知识。

陈香伟说,欧洲的农业理念是“走回老路”,小规模、精耕细作、多样化经营的农场才是未来农业的理想模式,“光着脚种田比穿着鞋种田更环保”。

秉持相似的理念,陈香伟把自家300多亩逐渐扩大到700多亩,山地分割成五六个区域,分别种植不同的水果,精细化种植。

同时,在市、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陈香伟创建“阳光农场”项目。此项目的建设是创新农产品的溯源和安全监管方式,也是为塆里果园所生产的水果品质各方面的保障和认可。“人们只要登入温州市智慧农业平台,就能看到我们果园正在做什么。只有在‘阳光下’,人们才能放心购买。”

眼下农场打造日渐完善,但离陈香伟的梦想农场还有很大差距。接下来,他将打算完善基础设施,引种花木,希望能打造一个集养殖、种植、观赏、体验为一体的“世外桃源”。

陈香伟说,农场周边独特的环境是一个优势,亲子游、餐饮、住宿这些都可以尝试做深做大,同时继续推进农旅融合这方面的内容,未来的农业应该是结合二、三产业模式共同发展,才能找到它真正的出路,吸引更多的年轻新鲜血液进入。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胡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