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国

德国记者纽约抗疫30天:“我亲历新冠地狱”

article_img

当地时间4月20日,一位老人在纽约皇后区一家超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跨过等候队伍提前进入超市购物。(图片来源:中新社)

【欧洲时报关梦觉综合报道】近日,德国《图片报》发表驻纽约记者Herbert Bauernebel的抗疫30天亲历报道,报道中披露了疫情高峰期间纽约市的许多悲情细节。作者Bauernebel更是称自己30天来身处“新冠地狱”。现全文编译如下:

新冠病毒已在意大利肆虐、在欧洲蔓延,米兰已被封锁,但在纽约这个地球上最容易爆发病毒灾难的地方,一切却都暂时保持了平静。

3月1日,纽约正式登记了首例病例,但气氛活跃的生活仍在继续。紧张情绪增长得很缓慢,死亡人数却每天都在增加。人们逐渐开始去超市扫货,医疗用品和易储存食品的货架被扫荡一空。

我12岁的女儿Mia从学校给我打电话:“爸爸,你能来接我吗,我怕!”那天,一半的同学没有来上课。和她一起回家时我很生气:“该死,为什么学校还不停课?”

那天我们知道,在那一星期里,这种高传染性病毒已像有风相助的野火一样蔓延开来。在拥挤的地铁里、在摩天大楼的电梯里、在餐馆、酒吧、学校、大街上的人群里。

之后的一到两周,庞大的死亡数字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一种铅一样的气氛笼罩着整座大都市:纽约在恐惧的束缚下变成了一座鬼城。熠熠闪光的时代广场如今空空荡荡,中央火车站和布鲁克林大桥上全无人影。许多地方现在看起来就像恐怖电影《我是传奇》一样,缺少的只是野生灌木和动物。在家里,现在伴随我醒来的是鸟鸣,而不再是窗外西街上汽车洪流传来的喇叭声。

然后,警笛声开始了!

一开始只是偶尔,随后逐渐频繁,最后几乎连续不断:警笛声打破了幽灵般的沉默。这是全世界最致命的冠状病毒爆发的配乐,每听一次都会起鸡皮疙瘩。听到这声音时我经常表示:“又有了。”直到我的家人恳求我,就随它去吧。

有一次,我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名比我年长一些的女性被一辆救护车带走。一阵令人无法动弹的恐惧突然袭来:人们正在街头倒下……

恐怖早已显而易见,我们正处于病毒大爆发之中!

死亡人数迅速增加。起初每天有几名死者,然后是几十名,几百名。危险是看不见的,但恐惧无处不在。医院超负荷了。一位外科医生朋友给我发了一段视频:病人在走廊里喘着气,食堂里有床,到处都是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的医生。像是好莱坞末日电影里的场景。

我在1月份已经买了10个N95口罩,每天都用。我在上面写下日期,5到6天为一轮,重复使用。后来我还将它们放进烤箱进行热消毒。我每次回家都很细致地做清洁:用消毒湿巾擦所有设备,衣服扔进脏衣篓,然后洗澡。我妻子的担忧也成了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我懂,但这是我的工作。同事的死讯令人恐惧,出外的每一步都是冒险。

病毒灾难也改变了城市景观:中央公园突然冒出一家帐篷医院。自美国南北战争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在这片“城市绿肺”里安置病人。军医舰“安慰号”停泊在曼哈顿西侧。最可怕的是:每家医院前门前都停着嗡嗡作响的冷藏车,这是临时太平间。随着医疗系统处于崩溃边缘,殡葬链条也崩溃了。

震惊的是,在布鲁克林医院门前,我不得不与街上的其他路人一起见证,一具被白色袋子包起来的尸体是如何被叉车运送到停尸车上的。“哦,天哪,我的天哪。”一名女性低下头,抽泣起来。而在建筑物的另一侧,救护车还在排队运送病人。

一名殡仪工作者在手机响起第二声时就接起了电话,对着话筒喊道:“把死者都抬起来送到这边!”他几乎无法应付洪流般的尸体。

货车在大楼前载着新的死者,悲伤的家人在筹备葬礼。殡仪馆几乎所有房间里都有尸体,从地下室、前厅到平时举行葬礼的大厅。这些场景是种赤裸裸的恐怖。由于裹尸袋用完了,死者的四肢经常从床单下面伸出来,跟那股怪异的甜味一样令人难以忍受。这种气味在医院门前的冷藏车附近也很明显。这些时刻往往令我僵住:在纽约街头闻到尸体的味道,高速公路上灵车飞驰!这些日子过得恍恍惚惚,让人觉得不真实。

另一种潜在的恐惧是怕自己被感染。每一次打喷嚏、每一次喉咙痛都会引起惊慌:“难道就是现在了吗?我也感染了吗?”不过现在,通过呼吸练习,我应对这种偶发惊恐的姿态几乎可以称得上优雅了。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警笛声开始迅速减少,正如它起初增加时一样快。疫情的恐怖高峰似乎已经过去,带来希望的时刻也发生得更频繁了:在莱诺克斯希尔医院门前,抗疫英雄们——医生、护士、护工和医院工作人员——与数十名纽约人一起庆祝,在这充满悲剧性死亡和无法形容的痛苦的生活之中,这是几分钟的欢乐:有些人举起拳头欢呼起来。几周来第一次,所有的紧张和潜意识里的恐惧都消失了:眼泪无法控制,这些穿着蓝色外套的人打了一场伟大的纽约新冠病毒抗击战,再次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坚不可摧。

在记者职业生涯中,我报道过许多噩梦一样的事件。但毫不夸张:这是我一生中最恐怖的几周!

欧洲时报德国版微信公众号:GermanReport

(编辑: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