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战“疫”医线|鄂籍温州医生张林利:非典老将援鄂再战新冠肺炎

温州网讯(记者 鲍苗苗)“我在武汉这边挺好的,放心吧!你们也要做好防护,让孩子们认真听网课,做好作业,并适量地运动下......”每当结束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当值班次,脱下湿透全身的厚闷防护衣物回到驻地,张林利都会通过电话或微信向家人报个平安。

作为来自湖北荆州的新瑞安人,张林利奔赴了一场特殊的战“疫”。他作为骨干被分配到了重症组,进入天佑医院重症监护ICU,与战友们一起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援鄂近一个月,他表示,一定要增强战胜病毒的信心,在生死面前,保持乐观心态尤为重要。

article_img
张林利医生

“我去!”非典老将再战新冠肺炎

张林利,瑞安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副主任医师,来自湖北荆州;他的妻子李红玲是湖南人,是该院的收费员。

1月22日,一家人回到湖南准备欢度春节,便被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深深震惊到了,他的老家荆州也不幸“沦陷”。

担心的张林利时刻关注着湖北疫情的演变,并开始有些坐立不安。当在电视上得知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在大年初一驰援武汉时,一直揪着心的全家人都不由湿了眼眶。

随着疫情的迅速发展,出于职业敏感性和作为17年前曾参加过抗击“非典”救治的老将,张林利试探地询问妻子,“如果我请战前往,你会同意吗?”李红玲略微沉思后点了点头。

不久后,1月27日下午,张林利接到医院领导电话,科室里需要安排一名ICU医师随同浙江省第二批医疗队紧急援鄂,他当场表示,“我去!”原计划1月28日坐飞机回瑞安的他,当晚十点又接到集中出发的紧急通知,张林利便连续拨打了十多个滴滴电话,凌晨1点,从湖南澧县出发,坐了5个小时的滴滴快车赶到长沙动车站,然后再乘坐动车赶往杭州。28日下午,他终于赶到浙江省人民医院,与来自全省各地的战友一起出征武汉。张林利也便成了此次疫情中瑞安首位援鄂重症医学医师。

article_img
进入天佑医院

那几天,张林利微信里武汉的亲朋好友不停地跟他描述武汉的情况。他十分清楚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没有丝毫犹豫就选择“逆行”的张林利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特别是重症医学人,就应该到最前线去,到抗疫的第一线去。其实,我还有点小私心,我是湖北荆州人,湖北是我的故乡,武汉是我学习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想回到武汉,回到家乡,尽一点微薄之力。”

抵达武汉后,张林利接受了严格的抗疫强化培训。1月30日,他与队友进入天佑医院重症监护ICU,开展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当记者询问“面对的都是重症患者,是否有过恐慌和犹豫”时,张林利坚定地表示,“重症监护室是感染风险最大最危险的地方,但是这里也是患者最后的希望。重症医生把着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口,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没什么可犹豫的!”

article_img
救治患者

医患互助,治愈患者捐赠医疗物资

天佑医院是武汉第三批定点医院,ICU有12张床,紧急情况可加床1到2张。浙江第二医疗队有149人,其中重症监护室医生12人,重症护士48人,接管了天佑医院的ICU。每班8小时,三天一轮。

article_img
救治患者

张林利清晰地记得自己的首个夜班,凌晨1点多,一位因病情加重从普通隔离病房转来的67岁确诊男患者经皮氧饱和度突然严重下降,随即昏迷并心跳骤停。大家迅速施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约两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神志也逐渐转清醒。

在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该患者的每一次呼吸都很费力,有时还出现了人机对抗。但张林利从其眼神中看到对生的渴望。他细心调节呼吸面罩松紧度和呼吸机技术参数,打出V字手势,并紧紧握住其手轻声鼓励,“我们是浙江医疗队的,请配合治疗,你一定会好起来!”

半个多小时后,患者病情慢慢稳定,经皮氧饱和度也逐渐上升到94%,透过面罩还能看到其脸上的一丝微笑。那一时刻,张林利心中的自豪和成就感不禁油然而生。

浙江医护人员点滴的照料和关心,这名患者也都默默记在心里。所以,有段时间,他发现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延长了。在知道是因为医疗物资紧张、医护人员想要节省防护设备后,该患者在病情好转后,立即联系家人和好友,请他们帮忙寻找靠谱的厂家,购买一些防护设备捐赠给医疗队。

article_img
治愈出院的患者赠送了200副医用护目镜

2月15日,当这名患者从ICU转回普通病房时,他告诉医护人员,“我的命是你们浙江医疗队给的,衷心地谢谢你们。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一定会抓紧时间恢复健康,以后照顾好家人,回报社会,尽最大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等这名患者治愈出院后,他几经周转买到200副医用护目镜,全部捐赠给了浙江医疗队。

但战“疫”之路,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我上”就可以的。在重症监护室,张林利经历过生生死死,偶尔也会有无力感。不过遇到下一位患者时,大家又会重新打起精神救治病人。张林利说,“我想对所有的患者说,一定要增强战胜病毒的信心,在生死面前,保持乐观心态尤为重要。”

article_img
留下“天使印记”

留下“天使印记”,希望与大家在春天里相逢

相比普通病房,ICU里的大部分病人都因为气管插管不能说话交流,用呼吸机时需要药物镇静镇痛,能交流的也不多!面对这些重症患者,医护人员会更加注重患者的心情,或者在旁边“聊天”,或者是画些漫画、写些鼓气的话语送给患者。

虽然浙江医疗团队是8小时工作制,但由于穿脱防护服就需要花费30到40分钟,所以医疗队队员一般会工作10个小时左右。在重症室工作时,N95口罩外加医用外科口罩,双层防护服外再穿隔离衣,三层手套密不透风,再加上护目镜、防护屏等装备,把人裹得严严实实,很不方便。在进行吸痰和有创等操作时还必须再加码防护,呼吸费力程度绝不亚于在高原上跑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救治病人,医疗队有时不仅仅要给患者加油打气,也会给自己加油鼓劲。

article_img
救治患者

在重症室,张林利遇到了一个比较肥胖的患者(体重超过85公斤),因为缺氧严重,经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两天后,患者的低氧血症仍然明显,经与其他队员商量后,张林利决定让其俯卧位通气,即趴着睡(口腔里气管插管呼吸肌通气),这个操作通常需要自动翻身床,但天佑医院ICU条件有限,为防止病人压疮,张林利便同护士找遍整个库房,找到10个枕头。他与同组的医生和6个护士一起协作,1个护士维护着病人身上的4根置管,1个护土保护着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最终完成了整个操作。

该患者每次俯卧位通气8小时后,又要翻身成正位通气。由于医护人员都穿着厚厚的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动作幅度又不能过大,既需要防止病人出现管道阻塞等意外,又要保护自己防止吸入气溶胶,防止防护服破裂出现职业暴露,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张林利也会时不时喊几声,“加油,我们可以的”。经过持续三天的俯卧位通气后,该患者氧饱和度上升到96%,病情明显改善,预计再经过治疗几天后就能转出ICU。大家的心才算安定下来,带着防目镜也能看到彼此蕴含笑意的眼睛。

张林利说,“看到病人情况一天天好转,我就觉得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article_img
医疗队合照

由于鼻梁处、脸颊都是比较薄弱的地方,皮下组织比较少,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后,面部印记久久不能复原,不小心碰到凹凸不平的压痕时往往会刺痛难忍,甚至还造成了压疮破皮,张林利表示,这对医护人员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

张林利说,“这个可能就是网上说的‘天使印记’吧。我相信只要我们自己注意,不要感染,等疫情结束以后,大概也会好了。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好好地,在春暖花开后重逢。”

虽然有时会心生一些歉疚,觉得这个春节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点,但转过头看到病情好转的患者,张林利又会觉得释然。他说,等疫情过去,最想做的事是等安全回家后给老婆和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感谢她们的支持,然后对她们说一声,我实现了我的诺言,平安健康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