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喜马拉雅山巅的制空权掌握在何人手中,历史告诉我们答案

原创 丛丕|崎峻文化 崎峻军史周刊

article_img

(温馨提示:本文约5200字,配图19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2017年6月底,在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处的洞朗地区,印度边防部队悍然越过边界,侵入中国境内,阻止中方正当合法的修路工程,引发了近年来中印之间最为严重的边界对峙。印度方面不顾中方的强烈抗议和严重警告,拒不撤兵,对峙状态持续已近两个月,成为时下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关于洞朗对峙事件的报道热议中,媒体和公众最常提及的就是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那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一次酣畅淋漓的胜利,此战沉重打击了印度的扩张野心,为中国赢得了边界地区维持数十年的相对稳定和战胜对手的心理优势,而留给印度的则是惨痛的失败和报仇雪耻的精神动力。时隔半个多世纪再次回顾那场战争,很多人都会发现这次中印交锋是一场纯粹的陆战,双方的空军几乎都没有参与主要交战,这是为何呢?笔者就此收集了相关资料,写下几点浅见,与各位朋友分享。

article_img

■ 1962年10月到11月间中国边防部队发动自卫反击作战,严惩了悍然进犯的印度军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图为在战场上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军士兵。

高原难登天

在中印两国兵戎相见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还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与共和国同龄的人民空军在诞生之初就接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在苏联的援助下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作战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仿制自苏制米格-17的歼-5战斗机已经普遍装备部队,还从苏联获得了SA-2防空导弹等尖端武器,在50年代的国土防空作战中获得骄人战绩。客观地说,当时的中国空军在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并不大,作风硬朗,敢打敢拼,是一支具备较强作战能力的空中劲旅。然而,在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中国空军没有向战区部署一架作战飞机,这要从中国空军的作战重心和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article_img

■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驻前线机场的志愿军空军米格-15战斗机群,年轻的人民空军在战争舞台上首次亮相就挑战美国空军的权威,震惊世界。

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空军的首要任务是国土防空,阻止美蒋飞机对大陆领空的侵入袭扰和对纵深腹地的侦察,其布防重心在东南沿海、京畿重地和正在开展核武器研发的西北地区。也许有人会问,即便作战重心在东部,临时抽调部分空军部队入藏进行短期作战应该不难吧?实际情况是,当时西藏地区根本不具备支持空军作战的基础条件。

article_img

■ 1958年7月,空军某部在福建前线与国民党空军的交战中取得了3∶0的胜利,图为返航飞行员受到战友们的热烈欢迎。

众所周知,空军作战需要依托完善的场站设施,即战区附近必须有供飞机起降、补给的机场,一座完整的军用机场要包括跑道、机库、燃料补给设施、维修设施、雷达及指挥导航系统、防御设施等等,那么在中印战争爆发时西藏地区是否有可供空军作战使用的机场呢?答案是一座都没有!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藏地区从未修建过机场,直到西藏和平解放的第四个年头,即1955年,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机场才在拉萨附近的当雄破土动工,于1956年建成,开通了北京至拉萨的空中航线。当雄机场是中印战争期间中方唯一可用的机场,但这是一座民用机场,基础设施也十分简陋,由于物资匮乏没有铺设混凝土跑道,而是采用普通石质跑道,无法起降喷气式飞机。即使战前将当雄机场临时改建为军用机场,仅凭一座机场只能部署少量飞机,如何能够在绵延上千公里的战线上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因此,机场设施的缺乏直接扼杀了中国空军入藏作战的可能性。

article_img

■ 1956年5月,当雄机场建成使用,结束了西藏没有机场的历史,图为一架伊尔-12型运输机飞越拉萨布达拉宫上空。

除了没有机场可供立足外,中国空军入藏作战还有一个更加难以克服的困难,就是青藏高原的气候地理环境。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且复杂多变,一向被视为空中飞行的禁区,这一点从二战期间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的凶险就可以得到印证。在空气稀薄、气压仅有平原地区70%的环境下,飞机机械设备的工作状况都会受到影响,而且人员受到高原反应的折磨,体力严重下滑,对于飞行和维护都十分不利。实际上直到今天在高寒环境下进行航空作业仍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article_img

■ 二战期间,一架美军C-46运输机在执行“驼峰”空运任务时飞越喜马拉雅山脉。“驼峰”航线素有“死亡航线”之称,在行动中有近600架飞机失事。

除了飞行难、维护难之外,制约空军入藏作战的更关键因素是补给难。现代空军作战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燃料、弹药、机械设备、飞机零备件以及人员给养无一不需要从内地大后方长途运往高原。在20世纪60年代初,进入西藏的公路仅有三条,即50年代陆续通车的青藏线、川藏线和新藏线,它们都是以山高路长、崎岖难行而著称的险途绝径,公路运输的风险和消耗都很高,据说向西藏运送一车燃料在途中就消耗了半车!以当时的运输能力无法在藏区为空军作战储备充足的物资。正是由于以上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中印战争期间中国空军入藏参战无从谈起。

article_img

■ 20世纪50年代初期,解放军工程部队在修建川藏公路时,在悬崖峭壁上开凿道路。在解放初期西藏地区贫乏的交通状况严重制约了边界的军事部署。

尽管无法获得空军支援,但人民解放军早已习惯于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在漫长的革命战争时期是如此,在空中威胁极大的朝鲜战场上更是应对有道。在中印战争期间,参战部队针对可能遭遇的印军空袭进行了防空准备,从后方调动空军的一个85毫米高射炮团进驻拉萨和当雄,参战各部配属的高炮营连也在重要交通线和集结地占领阵地,防御空袭。指挥部要求前线部队对于一切入侵领空的印军飞机只要进入有效火力范围内就要进行坚决打击,力争将其击落击伤,并俘获其驾驶员。在战斗中确有与印军飞机交火的情况,比如在1962年10月20日西线红山头战斗中,就有一架印军飞机飞临战场,遭到地面轻重武器的集中射击,带伤逃离。就战争全程来看,印度空军没有给中国军队造成实质威胁。

长剑未出鞘

印度空军成立于1932年10月,当时为英属印度的辅助航空部队,受英国控制。在二战期间,印度空军作为英联邦军队的一部分参加了缅甸战场的对日作战,为了表彰印度空军为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英王乔治六世在1945年授予印度空军“皇家”称号。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皇家空军的遗产被两个新独立国家瓜分,印度继承了8个中队约200余架飞机,成立了新的印度空军。

article_img

■ 二战时期的印度空军飞行员,当时印度空军作为英联邦军队的一部分,受到英国的控制。

独立后的印度非常重视空军建设,利用与西方国家的密切关系购进战机,扩充规模,到60年代初已经成为亚洲最强的空中力量之一,拥有各型飞机1000余架,主力作战中队25个,装备300多架喷气式作战飞机,包括英制“猎人”战斗机、法制“神秘”战斗机和英制“堪培拉”中型轰炸机,都是当时的一流机型,此外还有150架相对落后的法制“暴风”和英制“吸血鬼”战斗机。印度空军还着力强化军事空运能力,斥巨资购入美制C-47、C-19以及苏制安-12型运输机,还组建了相当规模的空降部队。

article_img

■ 20世纪60年代印度空军装备的英制“猎人”战斗机,该机是中印战争期间印度空军的主战机型。

在50年代以来的中印边界争端中,印度空军扮演了关键角色。中印边界大致与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走向一致,在山脉北侧是高寒荒凉的青藏高原,而山脉南麓海拔急剧降低,地势平缓,便于修建机场设施,得益于有利的地理条件,印度空军在边界地区掌握了单方面的空中优势。与中国空军在藏区无机场可用的尴尬情况不同,印度在靠近边界的北部地区修建了大批军用机场,并依托基地群频繁侵犯中国领空,甚至深入西藏腹地实施侦察。根据中国方面的不完全统计,在1957年至1960年间,仅在中印边界西段就发现印度飞机入侵多达113次,其中绝大部分是军用飞机。长年的边界飞行使得印军飞行员对于高原山区的地形、气候都非常熟悉。

article_img

■ 20世纪60年代初,驻中印边界的中国边防军人在山头监视执行空投任务的印军飞机。在中印战争爆发前,印军飞机频繁侵犯中国领空。

除了频频侵袭中国领空外,印度空军还为地面部队蚕食、侵占中国领土提供支持。在中印边界争端地区多为高山深谷,地形复杂,道路稀少,交通不便,印军边防部队的物资补充很大程度上依赖空运。在边界地区,印军修建了大量空投场和直升机起降场,用于运送物资装备和人员。有资料显示,在中印边界西段,印军就部署了各型运输机、直升机70余架,占当时印度空军运输机总数的30%。从1961年底到1962年10月,在边界西段印军出动运输机6040余架次,运输各类物资装备3万余吨。就在中印开战之前,印度还在向美国积极求购性能优良的C-130运输机,以更好地满足高原空运的需要。

article_img

■ 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一架印军直升机在前线附近降落,准备将伤员空运到后方。当时印度一线部队的补给运输很大程度上依靠空运。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印度空军完全掌握了边界地区的绝对制空权,对战场环境也十分熟悉,兵力雄厚,保障完备,如能积极出击,与陆军密切协同,肯定会给我军的进攻造成极大干扰。然而,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印度空军除了执行少数空运和侦察任务外,竟然没有任何进攻行动,恰如把最锐利的长剑藏于鞘中不曾亮出,这让外界困惑不已,以致长久以来印度国内始终有人认为未能动用空军是输掉战争的重要原因。

占尽优势的印度空军为什么会在中印战争中沦为旁观者呢?在这场战争结束50年后的2012年,印度空军退役准将拉梅什·帕德克撰文对此进行了部分解答。他在文中承认在开战前夕印度飞机多次越境对中方一侧的公路和军事设施进行侦察,航拍照片显示中国军队正在进行调动和集结,但是这些有价值的情报并未及时送达以尼赫鲁为首的政治领导人手中。帕德克还披露,印度空军对于战争有所准备,部分有经验的飞行员被调往前线机场,同时空军指挥层还认真研究了对手,并通过分析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作战形式判断中国军队的机动和补给将主要选择在夜间进行。然而,在战争打响后,印度空军没有接到主动出击,进行对地攻击的命令。文章还透露,在战争的第二阶段印度高层依然没有出动空军的想法,原因是担心战事扩大!

article_img

■ 印度空军装备的英制“堪培拉”中型轰炸机。印度还购买了该机的侦察型,多次越境对西藏进行窥探。

帕德克认为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在于空军与陆军以及政府高层之间没有通畅有效的联系孔道,其实在这一结论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印度空军与陆军之间存在严重隔阂,两军缺乏协同,这种情况即使今日也没有太多改善,可以推断在1962年时印度陆空军之间根本没有联合作战的预案;其次,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决策层没有意识到中国维护主权和敢于战斗的坚强决心,认为中国不敢开战,这一严重的战略误判直接导致了印度缺乏应对中国反击的心理准备,更不用说制定完善的作战计划了。

article_img

■ 1962年11月9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左)与美国驻印度大使约翰·加尔布雷斯(右)进行会谈,他委托加尔布雷斯向美国总统肯尼迪转交一封求救信。

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印度空军的消极行动为中国军队发挥陆战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在笔者看来即使印度空军大举出击,频繁空袭,对于战争结局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当年在朝鲜战场上面对全球最强大、作战经验最丰富的美国空军,志愿军都毫无惧色,技战术水平较美军逊色的印度空军又岂能让忠勇顽强的中国军人停下摘取胜利桂冠的脚步?

天高任翱翔

时光流转,在那场战争结束55年后,中印边界争端因为洞朗事件再度出现激化的趋势,很多人都在讨论两国再度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面对中国决不妥协的立场,新德里一再宣称现在的印度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但是现在的中国更加不是1962年的中国。如果中印边界战端再启,印度飞机还会在西藏的天空中肆意妄行么?笔者要借用《战狼2》的经典台词来回答:“那他妈是以前!”

中国军队非常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中印战争结束后的经验总结中提出了加强高原空军建设的问题,但是受到客观条件和特殊历史环境的制约,在战后数十年间西藏地区始终处于有空无防的局面,印度空军在边界地区的绝对优势一直保持到20世纪末,实际上直到21世纪初中国空军都没有在西藏地区部署常驻战斗机部队。但是,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空军积极实现从专守防卫向攻防兼备的现代化空中力量转型,大量装备以歼-10、歼-11为代表的先进战机,研发了歼-20、运-20等尖端装备,努力追赶世界一流水准,加强了信息化、体系化建设,目前已经跻身空军强国之列。

article_img

■ 2012年8月,原成都军区空军某部的歼-10战斗机转场至西藏某机场,进行高原驻训。

随着整体实力的提升,中国空军开始积极探索和锤炼高原作战能力,以期有效保卫青藏高原的神圣领空。依据公开报道,目前在西藏地区已经兴建了至少6座设施完善的大型机场,以此为基点,空军飞机足以覆盖西藏的全部空域。经过数十年的建设,进入西藏的四大干线公路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公路运输的可靠性大幅提高,而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更是让物资进藏运力获得爆发性增长,为航空兵部队长期驻扎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此外,中国空军还在边界地区建设雷达站网,辅以机动雷达阵地,实现对边界空域的实时监控,随时发现来犯之敌。

article_img

■ 驰骋在雪域高原的青藏铁路列车。青藏铁路于2006年正式通车,极大增强了物资进藏的运力和效率,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战略大动脉。

从2010年开始,空军战斗机部队大力加强了高原驻训,各大军区每年都抽调部队入藏轮训,适应高原环境,研究战术战法,诸如歼-10、歼-11等主战机型振翅世界屋脊,目前已经形成常态化驻训,尤其近年来的演习活动表明,中国空军有能力向西藏地区部署6个航空兵团,并展开有效的制空和对地作战。如今,中印边界空中力量对比一边倒的局面已经一去不返了。

article_img

■ 2012年5月进驻西藏某军用机场的中国空军歼-11战斗机。自2010年以来,中国空军三代战机入藏驻训已经成为常态。

基于“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作战原则,我们也应该正视印度空军的实力和优势。自从中印战争以来,印度将中国作为最大的假想敌努力强化空军军备,不惜血本地购买先进战机,维持空中优势。目前,印度空军拥有飞机约1400架,包括900余架作战飞机,其主力战机是从俄罗斯引进的200余架苏-30MKI多用途战斗机,在未来该机型的数量将增加到300架以上。此外,印度空军还装备了米格-29、幻影2000、“美洲豹”等机型,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由于地理因素,印度空军在前线基地建设上仍拥有明显优势,在中印边界地区修建机场50余座,可以在一线集结大量战机,从而获得数量优势。

article_img

■ 印度空军的俄制苏-30战斗机双机编队,该机型是当前印度空军的王牌主力,装备数量200余架。

不过,印度空军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其装备妥善率很低,维护保养较差,摔飞机几乎已成家常便饭;印度空军与陆军的矛盾依旧十分突出,为争夺资源而勾心斗角,在联合作战上分歧严重,联合训练水平也很低,在作战指挥体制上也存在缺陷;印度国内军工水平低劣,装备国产化率非常低,极度依赖外援,缺乏进行持久作战的基础。

article_img

■ 印度空军向来以事故率高、维护保养差而出名,自2012年至2017年间,印度空军已经有29架飞机因事故损毁,其中包括3架最先进的苏-30战斗机。图为印军苏-30坠机现场。

古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在中印边界的空中力量对比上,我们尚未拥有优势,但是现代战争并非单一兵器或单一军种的对抗,而是体系对抗,中国军队可以通过其他反制手段弥补基地数量和兵力上的不足,诸如远程火箭炮、武装直升机、无人机乃至短程弹道导弹,都是我们克制印军的杀手锏,从而赢得整体上的优势地位。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假如中印边界再度燃起战火,那么喜马拉雅山巅对中国空军而言将不再是“山高鸟飞绝”,而是“天高任翱翔”!

article_img

■ 飞翔在青藏高原上空的中国空军歼-11战斗机编队。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防能力日新月异,必能让任何进犯之敌有来无回。

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