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上海金山滩上,华峰超纤在这里诞生,从此开启了一幅永不褪色的峥嵘画卷。
据悉,华峰超纤是华峰集团的子公司之一。20年来,从0到近130公顷面积,坐拥两地三厂;从0到67件专利,成就全国单项冠军;从0到1亿米产能,从技术“跟随者”到自主创新的技术“引领者”,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华峰超纤的20年,是坚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20年,更是综合实力跃升、竞争能力攀升的20年。
21世纪初,人造革需求渐旺,对市场高度敏感的华峰集团在调研后,决定选择第三代人造革——超纤材料切入市场。超纤材料是一种用极细的纤维做成的新型高档人造皮革,可应用在鞋服、箱包、家具、汽车内饰等领域,具有天然皮革所固有的吸湿透气性,并在耐化学性、防水、防霉变等方面优于天然皮革,高档超纤皮其价值甚至超越真皮。2002年,华峰集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江融入大上海,接轨长三角”的号召,又适逢上海金山在瑞安招商,经过多番考察论证,2001年升级为全国无区域集团的华峰集团决定将第一个省外投建的大项目设在上海金山。谋定而后动。时任华峰集团副总经理的叶芬弟作为项目筹建负责人来到上海金山,开始了一段极富挑战的创业历程。2002年,华峰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华峰超纤前身)成立。2003年对于经历过华峰超纤一期项目实施的人来说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春季突发的“非典”疫情,夏季60年一遇的持续高温,给超纤技改项目的实施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叶芬弟带领团队在金山进行了一次超越自我的艰苦创业。技改项目最后阶段,华峰人边施工、边安装、边调试,实施立体交叉作业,工期比预期缩短了半年。在试生产时,企业又碰到了技术难题——丝纺不出来,这对企业和项目组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意味着前期投资可能面临打水漂的风险。经过一番调试,好不容易纺出了丝,减量环节又出了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一点一点完善,华峰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终于在2003年底试制成功第一批超纤合成革,并迅速接到了第一笔订单。由于机遇抢得好、市场找得准、成效也出得早,华峰超纤一时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热火朝天,2004年便实现生产,营收近1.22亿元。
因初涉新行业,产品质量、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等问题都亟需提升。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复合超纤材料领域里脱颖而出是华峰超纤管理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创新是实现突破、超越的唯一答案。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华峰超纤董事长尤小平说:“要做差异化、高端化的超纤,要做市场的领头羊,走别人少走或没走过的路!”叶芬弟认为:“上海缺地、少资源,办企业成本高,要拼得立足之地,必须坚持恒久创新,否则就会被淘汰。”为此,华峰超纤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方面加大创新投入,通过与华东理工大学和跨国公司等开展技术交流与协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优化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并下沉到一线,激发全员积极性与创造性。2006年,蓬勃发展的超纤市场逐步进入了“诸侯争霸”阶段,华峰集团副总经理段伟东受命驰援华峰超纤,主抓销售与技术研发。他适时提出以客户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当时去福建找安安公司谈合作,下了飞机看到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品质从安安开始’,在谈合作时我说,‘品质从安安开始,服务从华峰开始,横批合作成功’。”回忆起当年与安安的合作,段伟东记忆犹新,安安服务于安踏、361度等知名品牌商,对供应商的要求非常高。通过与安安的合作,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市场渠道,对他们的产品质量、技术研发、管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创新引领的决心与长年的技术攻关,让华峰超纤开始收获成果。2006年,《超细纤维聚氨酯合成革》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08 年,《新型复合材料束状超细纤维聚氨酯高档仿真合成革的开发与应用》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0年,《防护鞋用超纤合成革》被列入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2011年,彩色绒面革项目被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科技发明奖……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来,历经多年技术积淀与厚积薄发,华峰超纤开发使用生物基材料代替传统石油基材料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自主研发的全水性超纤于2022年全线打通工艺流程,独创的纯水减量绿色制造工艺,引领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产品链全过程的绿色环保。华峰超纤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构筑“护城河”。截至当前,公司获得授权专利67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36项和团体标准3项。技术积累支撑产能释放。2010年,华峰超纤以1100万米的产能位列国内同行榜首,从“块头”上后来居上。2011年2月22日,华峰超纤迎来企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时刻。成立不到9年时间,就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它也是华峰集团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
上市给华峰超纤发展装上了加速器,但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全球金融危机滞后影响的鞋革制造业市场遭遇了“寒冬”。2014年,数次驰援华峰超纤的段伟东再度临危受命,正式调任华峰超纤总经理一职。面对市场下行、团队信心低迷、煤改气增加高额成本以及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段伟东果断出击,打响了影响至今的“三大战役”。首当其冲是市场攻坚战。首先调整产品结构,战略压缩日益萎缩的鞋革产量,重点突破沙发革,培植高仿真皮市场,增量特色基布、绒面革,并兼顾汽车内饰材料和箱包等高附加值品种;其次是调整机构设置,设立外贸部,扩大出口规模,并对境内外客商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三是提出“超越真皮的享受”理念,引导消费。紧随其后是管理提升战。首先是实施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入手抓质量、抓降耗;其次是科学调度,精心组织,合理调整库存,缩短交期;三是加强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坚持以激励为主,奖优罚劣。此外,严除痼疾,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重中之重是产能破亿战。当时华峰超纤年销售量1300多万米,但段伟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造一个生产能力1亿米的基地。”华峰集团创始人尤小平亦颇为支持这个想法,于是江苏启东1亿米超纤项目工程及时上马。创业艰难百战多,梦想实干时有圆。如今位于江苏启东的华峰超纤材料产业园,便是华峰将滩涂地变“梦工厂”的又一代表作。2014年立项,2016年3月投入生产。当时在江苏启东流行这么一句话:“启东激情,华峰速度。”目前,华峰超纤江苏启东基地已基本建成占地面积87.1公顷、年产量达1亿米生产规模的先进超纤材料产业园,且正在扩建的5000万米产业用非织造超纤材料项目也将逐步释放产能。对比同行总共不足1亿米的产能,华峰超纤在行业的产能领先优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超纤之王”。在坚持创新驱动、做强做大主业,坚持产业经营、品牌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的战略指引下,华峰超纤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2017年6月,华峰超纤正式收购威富通科技有限公司,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同年12月,成功上线华峰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产业链的资源分配与共享。2018年,牵头推进的《超纤维新材料行业供应链管理标识解析集成应用》项目获批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支持项目。在扩产能、优产品、强创新的同时,华峰超纤也着力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2021年,年产8万吨尼龙6切片项目正式投产,助力集团成功打造环己酮—尼龙6—超纤革的完整产业链,构筑了一体化竞争优势。正当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时,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民用产品消费市场逐渐萎缩,终端应用订单下降明显。尤其是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造成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华峰超纤的燃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再加上上海地区暴发严重疫情,长期的疫情封控和严格的防疫政策,供应链停滞对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今年是企业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候,但也是我们觉醒的时候。低谷期也是企业练好内功、夯实基础、蓄势待发的机遇期。”段伟东表示,企业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技术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今年,针对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华峰超纤成立了汽车事业部,不断加大对汽车领域的产品研发与客户拓展。目前,公司已向长安汽车、一汽大众、一汽奥迪、红旗、上海大众、比亚迪、蔚来、威马等众多车企提供汽车内饰材料,在行业普遍下行的大背景下打开了新领域、新市场。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慷慨长歌。“过去20年,我们在困难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就像野草,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段伟东对华峰超纤的未来充满信心,表示要力争做全球高端超纤革的引领者。
来源:瑞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