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带有实验性质的产品,有“神州第一舰”的美名。由于远航性能突出,经常出国访问,图为该舰2003 年12 月访问关岛。(现代舰船供图)
051B/C型驱逐舰传奇(三)
建造与服役:挥之不去的“052阴影”
根据公开资料,051B型首舰“深圳”号系于1995年12月在大连船厂开工建造,1997年10月下水,1998年10月开始海试,1999年2月正式交付海军,编入南海舰队战斗序列。如前所述,在国家压缩国防开支和海军集中精力发展052的大背景下,051B甚至无法获得相应的研发经费和项目编号,只能以051后续改进型的名义立项,并沿用了之前051G型上以装备费作为研发经费的做法——这也是中国海军在051B项目上做出的又一次权变。在极为严苛的经费条件下,海军只能继续以这种近乎于“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闪躲腾挪筹集资金来完成051B的建造工作。
经费不足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051B的子系统选择上,除了经过技术改造的动力系统和全新设计的船体外,051B上装备的传感器、武器系统等基本都是已在052项目或更早的护卫舰改造计划中完成的成熟型号,纵观051B全舰,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件专门为其装备的新设备,这与052项目的“八国联军”之名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无法得到科研经费支持的前提下,海军“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少量装备费只够支持基本船体平台的研发,在其他子系统上便只能因陋就简。
但即便是在如此严格的限制条件下,中国海军仍竭尽所能的将051B项目对于海军现代化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保障453B型蒸汽轮机的装舰试验的同时,中国海军还在051B上完成了主战舰艇大型化的第一次尝试。早在052项目预研阶段,中国海军即已开始考虑作战平台大型化的问题,但因052项目动力系统总功率有限,海军为保障新一代驱逐舰的快速性,最终只能将052型的排水量限制在4000吨级。
而当海军开始谋划051B项目时,得益于新问世的453B型蒸汽轮机提供的澎湃动力,使得建造更大吨位的船体平台终于成为可能——2台453B的总功率达到了94000马力,虽然在总体技术水平上不可同日而语,但仅就功率而言已经接近了美国海军“伯克”级上4台LM2500燃气轮机合计100000马力的动力水平。在453B型的动力支持下,最终面世的051B型排水量一跃达到了6000吨级,大型化的船体平台再为海军下一步的驱逐舰发展积累了必要设计经验的同时,也为051B全寿命期间的后续改造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除了平台上的进步之外,中国海军还在051B上完成了另一项看似不起眼却又影响深远的进步——据《中国青年报》2001年的公开报道,中国海军在建造051B型时,首次应用了刚刚研制成功的946型舰用高强度双向不锈钢,这种新型钢材系由052项目上应用的945型改进而来,变形强度335兆帕,抗拉强度最大630兆帕,是一奥氏体加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与铁素体钢相比,946型钢韧性高、脆性转变温度低,耐晶间腐蚀性和焊接性有提高,又保留了其导热系数高、线膨胀系数小,具超塑性;与奥氏体钢相比,946型钢强度高,变形强度大大提高,耐晶间腐蚀、耐应力腐蚀、耐腐蚀疲劳性突出。中国造船部门正是在051B的建造过程中完成了946型钢材低温加工及焊接工艺实验,最终实现了这种新型钢材的实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