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法国

官方智库:年轻人难攀“社会阶梯”

【欧洲时报夏洛特编译】法国总理府下辖智库“法国战略研究所”(France Stratégie)10月3日发布了一份关于社会阶层流动性的报告,指出尽管35年来情况有所改善,但家庭出身对年轻人的影响日益重要,跨越阶层变得越来越困难。

综合《西南报》(Sud-Ouest)及财经媒体《资本》(Capital)报道,出身寒微的年轻人通过教育登上“社会阶梯”(ascenseur social),这正是20世纪的法国所展现的景象。但“法国战略”的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这道阶梯不再畅通了。年轻人的前途和命运被社会出身禁锢,而公共政策回应的仅是些“修修补补”的零碎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不公。

报告首先肯定了现状比1980年代“进步”了。报告分析,“得益于白领、高等知识行业(工程师、研究人员等)和自由职业等工作岗位的增加,35年里,年轻人获得社会上升机会的前景也增加了”。

出身的烙印从文凭开始

然而报告指出,尽管所有阶层的年轻人都能从这些专业性行业的发展中获利,但“阶层流动的改善却在进入2000年后中断了”,特别在年轻男性群体中。

年轻人“通常停留在与父母相同的社会阶层”。报告举例,在毕业后5到8年的时间里,80%白领家庭的年轻人(2019年数据)有着与父母相当的白领或高等知识工作;而69%工人家庭子女成了一名蓝领工人或普通职员。

报告强调,从踏入劳动市场的一刻起,年轻人就背上了出身的包袱:不同社会背景的年轻人能拿出手的文凭也“大有区别”。

政策很多但很混乱

事实上,当局推出了林林总总的改善措施,但报告称,它们具有很大“异质性”和“碎片化”。

比如,2022年就有超过50项政策,一半涉及教育,40%关乎就业,其余与文化或公民教育相关。各类措施之间缺乏“协调和贯通性”,不同政策归不同政府部门管理,因而“力量分散”。

此外,报告指出,这些措施多为“治标疗法”,旨在“修补公共教育或就业政策所难以修复的机会平等”。2022年各类措施的预算约130亿欧元,只占去年国家花在青年发展事务上总预算的12.5%。

研究所仔细分析了这些措施,比如设定招生平台Parcoursup助学金学生的比例(最少5%,不分专业)。这一规定使得近两年内获得助学金的高中生人数增加了5个百分点,但对大学生、包括那些最贫困的学生却毫无影响。

还有学徒制,这原本是增加学业成功率和帮助融入劳动力市场的机制;但实际上,底层家庭子女也不是学徒制的优先对象。根据报告,尤其在最难进入的领域,出身平凡的学徒通常很罕见。

法国战略研究所认为,这反映出当局必须从“根源”上、从“结构”上去思考社会不公的问题。同时,研究所呼吁,更好地跟进、简化现有的措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编辑: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