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华人

澳维州女子为家族寻根 花费40年找到家族中国姓

中国侨网8月16日电 据澳洲网编译报道,一名澳大利亚维州女子花费了40年的时间寻找华裔丈夫家族的历史,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下了解到了自己真正的姓氏。

澳广网15日报道,希瑟的丈夫罗伯特的曾祖父是一名华人,在淘金热时期他的祖父来到了澳大利亚。希瑟表示:“我们姓Ahpee,但这甚至不是一个正宗的中国姓氏。这甚至不是我丈夫的姓氏,这是他的本名,意为和平。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我们就希望找到答案,但不幸的是,罗伯特的父亲已经去世了。”这对夫妇试图联系家里的其他亲戚,但都无疾而终。

1999年,通过在金山中华历史文化纪念馆的工作,希瑟重新开始了追溯族谱的计划。这座华人纪念馆展出了许多在淘金热时期抵达的中国移民后代家庭的生活细节。希瑟找到的唯一书面记录是曾祖父一家在1875年的婚姻记录,当时曾祖父并不识字,因此只是简单地用十字符号标记了自己的名字,这件事情又陷入了瓶颈。

2019年,一个偶然的发现为这个华裔后代家族的寻根计划带来了新的一丝亮光。Avoca and District Landcare group准备修建一个高速公路休息站,此处土地是一个家庭捐赠的,他们在土地上发现了一块刻着中文的石板墓碑。据悉,这恰好是罗伯特曾祖父家族所有的一家肉店的所在地。希瑟表示,虽然这里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墓碑在混凝土下保存完好。在对碑文进行翻译后发现,曾祖父的中文名为龚培(Gong Pei,音译)。

但遗憾的是,希瑟的丈夫此时已经离开了人世。希瑟表示:“如果他知道这件事,一定会非常高兴的。”现在,希瑟得知了自己的姓氏为“江”,找到了丈夫曾祖父的名字,也知道了血缘始发地小山村的名字。她表示,自己的寻根之旅到此结束了,更多的探索或许会由家族的后辈继续进行。

历史学家兼金龙博物馆馆长库奇曼对于追溯19世纪的中国家谱的个中艰辛表示,在澳大利亚许多记录是不完整的,并且笔迹风格也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字母看起来模棱两可,比如S和T就很容易混淆。

作为拉筹伯大学的兼职高级研究员,她表示,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增加了追溯中国血统的另一层复杂性。一个问题是,中文一般是姓氏在前,这意味着记录下来的姓和名有可能是翻转的。此外,汉语是有音调的,用英文书写就会出现差异。库奇曼博士表示,最简单的例子就是mā,má,mǎ,mà。她说:“如果你用英文来书写那就是ma,但在中文中这四种音调意味着的是四种不同的意思。当时的中国人初来澳大利亚,不能用英文或者罗马字母来书写名字,因此记录在案的都是近似的名字。”

库奇曼还表示,汉语中的方言成为了许多华裔寻根路上的另一重障碍。许多人的昵称会代替其本名在无意之间被记录下来。库奇曼举例表示,有些人会在名字前加一个“阿”字来增加亲近感,比如阿林或者阿谭,这在广东人之间很常见。她说:“在用中文记录的时候,人们不会把‘阿’这个字写上去,但在澳大利亚这可能就会被写进官方记录当中,经过几代人的传承,这可能就被纳入了姓氏当中。”(王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