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华人

加拿大《天时周刊》:李丽珠:“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中新网1月21日电 加拿大《天时周刊》报道,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是志愿者,志愿者正是整个奥运精神的形象代言。当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时,我们不仅学到了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更体悟了“重在参与”的精髓。这里参与的含义不仅仅在于那些运动员,也包括千千万万参与奥运的志愿者们。

自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启动报名以来,报名人数已破百万!其中将有近两万名志愿者走进“鸟巢”为北京冬奥会及残奥会服务。《天时周刊》日前采访了定居于埃德蒙顿的李丽珠女士,长达38年投身体育志愿者赛事的丰富经验,对志愿者事业的虔诚与无私奉献,令人充满敬意。其中,她以63岁之龄参加2008年在祖国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并在残奥会闭幕式上代表七万多志愿者成为12名志愿者代表之一走上领奖台,接受与冠军得主同样的献花的经历,堪称其一生最美的荣耀……

七年圆梦 63岁的“水立方”华侨志愿者

1973年,原籍广东省南海具的李丽珠与先生一起移民到埃德蒙顿,曾在大学从事化学科研工作37年。李丽珠从小在广州业余体校学体操,少年时代就是广东省正式体操队员,也是乒乓球国际裁判。她曾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从事志愿者工作,1995年至2005年间曾三度回国为多项重大赛事提供志愿服务。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奥运主办权那一刻开始,李丽珠就梦想成为海外第一个志愿者报名人。她几次往返北京希望入选,为了能入选全球有三万多名华侨华人报名竞争的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她费了一番周折。后来她终于收到奥组委回复,在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馆的推荐下,终于如愿以偿,成为309名华侨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员,那一刻她的心情兴奋得有如中了彩票!

那时还没有退休的李丽珠,提前攒了两个月的假期才飞回北京。所有的旅程费用全部自费,先在北京接受培训,为奥运作准备。在她看来,作为一名志愿者“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服务北京奥运是对祖国的一种贡献和支持。她被分配在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工作,与成千上万35岁以下的的清华学子共事,属于“技术进行团队”,而团队的几百人再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组大约有30多人,分成两班制,负责处理赛果,将成绩打印和分发,送到一百多个国家和主要媒体信箱中,然后归类保存接收到的回执。每天都要工作超过12个小时,疲惫程度可想而知。每逢双日工作,轮休的每一天她也要跑到“加拿大之家”(Canada Olympic House)服务。一个半月的时间,她几乎全部奉献给了奥运会和残奥会。而北京奥运志愿者的服务也令她印象深刻,“他们都接受过严格的训练,服务热情足,精神面貌好,工作效率高。”她说,“这是第一次在家门口办奥运,也是当时办得最好的一届。“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每人戴上代表五种象征的“微笑圈”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志愿者定义就是“没有报酬的义务服务”的意思!正因为我认为,“自己的努力,为他人付出”,自己得到的是“快乐”!试问快乐无价,不一定是可以用金钱可买到的!

李丽珠以63岁之龄参加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精神也感染着所有的志愿者,在闭幕式当天,她被幸运地选为12名志愿者代表上台接受冠军金牌的献花束!在残奥会的闭幕式上,在全场十万观众如雷的掌声中,她与同仁们轻快地步入国家体育馆“鸟巢”中央的领奖台时,李丽珠被这宏大的场面震撼,“天啊!鸟巢的灯如此刺目耀眼,自己渺小犹如沧海一粟。当从国际奥委会委员手中接过鲜艳的玫瑰花束时,所有一排的志愿者,前后向观众挥舞致意,我被那场面深深地感染了,骄傲、欣慰和快乐一起涌入了我的脑海……”

“这是我曾经参加过几届奥运志愿者中有史以来,能以如此高的规格,在闭幕式上表扬和嘉奖志愿者的贡献,献上奖给金牌得主同样的鲜花束,北京奥运都是首次开此先河,诚如国际奥委会终生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场由衷地赞语,‘没有这些志愿者们的努力,奥运会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真的为这段经历感到骄傲,这也是我从来就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借用侨联负责人的话来说,‘你是这批回国志愿者中年龄最大,做国际赛事志愿者经验最丰富的人,你不但是代表了三百多名海外志愿者,同时也代表着海外三千多万侨胞’这是真正的圆梦北京啊!”李丽珠在采访中提及这一幕感慨不已。

终身志愿 38年的经历载入人生史册

带着兴奋与激动和莫大的荣誉感、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工作结束后,她又马不停蹄地飞往广州,参与2010亚运会志愿者工作。那一次广州市侨办共招募了77名华侨华人志愿者,主要是来自东南亚国家,这些人既熟悉所在国的风俗习惯有语言优势,又了解中国和广州的文化传统,可以更好地发挥文化沟通的桥梁作用。李丽珠的工作岗位是广州志愿者赛事调度中心的多种语言咨询呼叫中心,专门为来电咨询的人士提供英文服务,她每天和年轻的志愿者们在一起工作,带动年轻志愿者积极投身服务,虽然她每天要重复地接听电话,重复地进行说明,但是她很开心。同时组委会也常要求她带动年轻后辈志愿者,鼓励他们具有“一旦参与成为志愿者,终身皆为志愿者”的美德!时至今日,她依然记得羊城的花团锦簇,一如那时那刻灿烂无比的心情!

至今为止李丽珠已经做志愿者整整38年。198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埃德蒙顿举行,中国队有代表队参赛,语言不通。有人知道她擅长普通话,于是就请她去做翻译。此后,只要中国团体到加拿大,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考察,她都会主动提供帮助,从此便与志愿服务结缘。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李丽珠驱车几天几夜赶往洛杉矶专门接待中国代表队,那是中国重返奥运赛场的第一支代表队。也是在那届奥运会上,她认识了中国击剑奥运冠军首金获得者栾菊杰。两人从此成为好朋友,栾菊杰特别送她一支剑作为友谊的见证。此后,她又参加了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2008年北京冬奥会、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等多个体育盛会的志愿者工作。1995年天津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她是惟一的一名海归志愿者;1999年天津举行世界体操锦标赛,2005年上海举行世乒赛,她都做了志愿者。对此,她都十分自豪。2007年,李丽珠作为乒乓球国际裁判曾代表加拿大参加了2007年巴西和2011年墨西哥的比赛。2015加拿大多伦多和2019年秘鲁的泛美运动会、残运会,作乒乓裁判工作,并被邀请泛美运动会的残奥会,她每次都被感动,“运动员们在肢体残疾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梦想,坚持拼搏,这让我非常感动。还有很多国际锦标赛,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去当志愿者。”李丽珠对亲身经历这些体育盛事津津乐道,她认为担当志愿者的经历可以让她获得很大的参与感和满足感。虽然每次参与志愿者活动时负责的工作内容都不尽相同,但以往的志愿服务经验让她在熟悉工作流程和相关事项等方面信手拈来,驾轻就熟。

国球精神 参与奉献即是快乐源泉

提及志愿生活,李丽珠的分享是做志愿者一定要自愿、真诚。只有真心诚意去做事才会有收获的快乐和幸福。丰富的志愿者人生经历也指引着她去为华人社区做更多的事。因为热爱乒乓球运动,她在阿省致力于推广乒乓球运动40多年,她不仅是优秀的球手,代表阿省参加1975年、1976年、1977年及1990年的加拿大乒乓球比赛,并在1990年获全国“元老级”(40岁以上)冠军。还于1979年开始作为省级裁判开始志愿者服务,后于2006年至2015年作为国际裁判参加了在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斯洛伐克和摩洛哥等多国举办的赛事。

她热爱中华文化,在担任埃德蒙顿多元文化中心副董事长期间,她和文化中心一众领导、同仁们促成和建立了华埠中文图书馆,此馆于2009年6月开放,有藏书三万多本。为了募集资金,向三级政府寻找资金支持,以及得到华人社区的关注,都与李丽珠和文化中心一众同仁的坚持与努力分不开。开馆当天,时任加拿大总理哈珀贺信中言,“这是埃德蒙顿首家中文图书馆,这是一个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利好消息。推荐每个人都来到中华文化多元中心,体验下中华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承与发展……”经过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此图书馆已发展成为全加同类图书馆的佼佼者。能够几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是实属不易的,李丽珠其一生精彩的志愿者生涯,正是出于她那朴素的“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也正如她用一生来诠释的志愿者精神,“它不是一个人,而是指一种精神面貌,一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但当大家都心向一处时,那份力量是巨大而不可小觑的!我们要将这种志愿者精神传承下去!北京冬奥会2万多名志愿者的强大集体力量,就是活动圆满成功的最强保障!”

李丽珠在采访最后坚定地说,“我很可惜我去年已报名参加正式志愿者,但因疫情,国外全不收!不然我一定会去北京尽力!中国现今国力强盛和人才济济,在宣传片和报告中已知端倪,我相信北京必定能超水平办好这次冬奥!我衷心祝愿2022北京冬奥成功、圆满!也期望海外华人关心和支持此一振奋人心的大事!我们一起来隔海相祝!”(谢琰)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