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从“一区一廊”高分年报看创新温州澎湃动能

article_img

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评为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示范区块。本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article_img

以国科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抓手,温州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招引落地亿元以上创新型重大项目68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13.3%;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390家,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50%、141.8%;引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84人、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27个、高水平创新团队14个,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12%、168.8%、127.3%……

前天,记者从“一区一廊”建设工作比拼会上获悉,重大项目招引、创新主体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育等科技创新关键指标去年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创历史新高。

一个个闪亮数据的背后,是温州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锚定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系统构筑“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收获的战果。

温州,这座“创新之城”,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赛道上,闯关破阵,一路向前,高奏凯歌,交出了一份创新高分报表,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一区五园”绽放满园春色

建设自创区是国家赋予温州探索民营经济二次腾飞、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使命。自2018年11月,我市启动建设国家自创区以来,持续推进高新区“晋等升位”,迭代升级“八大攻坚专项行动”,一路高歌猛进。

比拼会上,市科技局(市自创办)通报2021年“一区一廊”建设情况,一张张榜单透射出温州活力创新场“百花齐放”。

高能级创新平台崛起“新势力”——

瓯江实验室揭牌建设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省实验室,签约落地温大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乐清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360浙南网络安全创新中心、瑞安科谷智能传感器研究院等7个高能级平台7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年提质高能级创新平台10个,其中国科温州研究院等3个高能级平台创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温州(紫金港)科创园正式投用、累计建成科技飞地10家,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瞪羚”企业跳出发展“新速度”——

全年新培育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390家,占全市新增数50.9%。奔腾激光、瑞立集团等骨干企业实施“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新能源汽车电控智能悬架系统”等8项“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总投入1.01亿元。

重大项目、高层次人才落地开花,蓄势汇聚“新动能”——

招引落地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宁德龙光新能源汽车储能、中天智控总部基地等一批超百亿元创新型重大项目,68个亿元以上创新型重大项目总投资达638.5亿元,两大主导产业占比超7成;全年引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84人(含博士284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2%(159.6%);2人入选“鲲鹏行动”计划,居全省第三。

“八大攻坚专项行动”压茬推进,加速创新资源集聚裂变,推动自创区“一区五园”绽放满园春色。会上,相关主体责任单位负责人晒亮点、比成绩,展现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新气象。温州国家高新区排名进入全国前50%,乐清、瑞安省级高新园区排名全省第八九位,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乐清电气产业成功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瑞安成为温州唯一“科创中国”省级试点县。瓯海区入列第四批省级可持续创新发展示范区,斩获全省科技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

重点区块“靓身形”展英姿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作为全省五大科创走廊,是我市建设国家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主战场,被纳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意见和实施方案中。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重点区块打造、交通路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三大会战”全面打响,“一核两带多园区”集聚功能逆势提升,全速推进13个重点区块打造,汇聚全市一半以上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科创要素。

重点区块展露英姿——

聚焦“九大场景”构建,去年浙南科技城核心区、温州南湖科创小镇、金海湖科创核心区、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等4个重点区块创成示范区块。浙南科技城核心区签约落地极动力等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引育E类以上人才48人,新增入孵项目94个;南湖科创小镇签约落地温大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全职引进叶志镇院士担任浙大温州研究院院长;金海湖科创核心区新培育省鲲鹏计划人才1人,新培育自创区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4家,签约落地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个,新增入孵项目44个;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签约落地乐清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投用高端精密制造服务中心和省级智能电气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141项,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1家。

交通越来越顺畅——

交通路网建设涉及16个道路工程和13个公共交通项目,全年建成永中西路、雁荡中路、黄屿大道东延、环山东路南延(经开区段)等6条道路,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9条,目前科创走廊内外两环道路成环率达到70%以上。

环境越来越靓丽——

以洁化、绿化、序化、亮化、美化、文化、彩化等“七化”为目标,持续提升科创走廊周边环境,去年76个环境整治项目和124个环境提升项目全部完成,新增科创文化廊道7条、科创走廊标识59处,提升道路景观绿化约52.46万平方米,重点区域青山白化治理工作已完成全部9633处生态化改造。

引领全域创新加速联动

“一区一廊”创新能级强力输出,温州形成了“高端要素集聚在自创区、科技孵化在大走廊、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的联动创新生动局面,激发全域创新动能澎湃,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创新发展路径。日前,温州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目前,全市有省级以上高新区5家,累计引进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52家,近三年新增数超历年总数的50%,呈爆发式增长;建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1家、企业技术研发机构1601家、孵化平台96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5家。全职引进培育国内外院士6名,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5项、省级科技奖86项。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08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到12571家。去年,温州国家农业科技园通过科技部验收,在深交所发行我国首个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温州技术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乘势而上,今年“一区一廊”建设怎么干?根据会议部署,今年“一区一廊”重点将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创新型重大项目招引、“高精尖”人才引育、亮点区块打造、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发力突破,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比拼激励机制、强化协同联动机制,在高质量发展处下锚,引领全域创新加速联动。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温州,摆在这座“创新之城”面前的是风云变幻的后疫情时代,“一区一廊”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春山在望,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