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娱乐

肖央:如履薄冰

从2021年春节档电影《人潮汹涌》到岁末正在热映、即将突破10亿票房的电影《误杀2》,再加上此前已经收官的电视剧《谁是凶手》……听到网络上对他演技的好评,肖央先是长吁一口气,接着一阵感叹“哎,太吓人了,听起来太吓人了。”

肖央极少高谈阔论,他与他所饰演的角色都呆在一个舒适又冷静的区域,对外人看来起起伏伏的情节不太感兴趣,能够交代出的观点,就是他此刻真挚的感想与心境。他也少有激动夸张的情绪,举止淡然,调侃着自己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老了呗”,也感叹着即使让他从此刻回头看,也很难想象今天的肖央会是这个样子。

经历了起伏,外界的夸赞让他如履薄冰,但他找到了最常规的办法与之对抗,“去找一个目标,你要有一个盼望,享受着、奔着那个盼望去。虽然会有辛苦的时刻,但有盼望,辛苦也变得不辛苦。你回头看看,那种热爱、盼望,已经激励你走了很远。”

“李维杰求生,林日朗求死。”是肖央对两部《误杀》系列电影中自己所饰角色的概括。

《误杀》里的父亲李维杰,意外得知女儿失手打死了侵害她的男同学,为了保护家人,他在短时间内制造了一系列假证据“瞒天过海”,靠着平日积攒的良好口碑和缜密的思维,硬是把整个案件扭转了。电影的成功让肖央实现银幕形象转型,同时提名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他跟很多演员不一样,他身上有一种小人物、普通人的气质,但又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智慧,甚至可以说是种狡黠,带有一点儿幽默。我一直认为演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演,他得有自己的东西,他得是那个角色才行,尤其在大银幕上放大了无数倍给观众看,演员是不是角色,一检验便知。”与肖央合作多年的导演陈思诚记得,《误杀》杀青当天他就告诉肖央要做第二部。“下一部你想做什么?”肖央想了想说,“我希望电影里的我更有力量”。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启发了陈思诚,他了解肖央,通过在角色身上的相互赋能,肖央一定能演得更好,于是有了《误杀2》中的父亲林日朗。

林日朗,一个典型的父亲形象,并且这种典型是不分时代的:“无论是谁,当你做了父亲后大概都会产生这种情感。你的孩子出事时,你会牺牲一切去保他周全。林日朗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这是最难演的地方,不能像公益广告。”肖央说,作为一个底层普通人,林日朗一直对家庭充满亏欠,文咏珊饰演的妻子阿玲给了他很多支点。没什么本事的林日朗,在危机来临时更透彻地看明白了牺牲精神这回事:“因为他没别的可牺牲的,当他面对很多事情时是害怕的,但同时他愿意用牺牲去守护家人,他不极端,反而是一种性格的丰满。”

再次饰演父亲,并没有让肖央感到太多忐忑,他反而认为,角色类型重复与否不太重要,最重要的还是拿出面对不同角色的真诚,只要有真诚,一辈子演两个角色都没关系:“李维杰和林日朗本质上并不一样,一个是为了保护孩子在求生,另一个是直接求死换子。但他们找到了共鸣点,就是情与法之间的冲突,当父爱、母爱和法律产生纠葛时应该如何自处,彰显父爱。我从没在一部电影里哭过这么多次,他需要我去填补一些东西,填补内在的张力。”

肖央几乎一整年都在拍戏,一个挨着一个。他向往的理想状态,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好好体会与角色间的转换,这个过程不做预设,逐步沉浸。每次交出作品,成了一个角色,无疑让观众对他下一次的表现充满期待。李维杰的成功会不会给林日朗的塑造带来压力,肖央想了想,摸摸额头:“肯定会有,我不可能全程保持高水平(笑),这次行,下次可能就不行了,这都很正常。表演就像体育比赛,这局赢了,下一局不见得发挥得很好,不见得一生都处于巅峰,要看每次合作的团队、接触的剧本、角色的匹配度。怕演不好是很正常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放过自己吧。”

跳开角色之间的超越与否,定义职业道路,肖央无疑是公认的幸运且顺利的人。筷子兄弟、《老男孩》、《小苹果》、《唐人街探案》、神曲缔造者、幽默小人物、转型最成功的喜剧演员……这些年来,贴在肖央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在每一个职业的关键节点,他抉择、探索、突破、转型,成绩单大多是漂亮的,把他一次次推向了眼花缭乱的新世界。“处理不过来了!”是他做《老男孩》时最大的感悟。明明人人都想扬名立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总希望能得到回馈,为何《老男孩》的成功却让肖央陷入低落期,并没有收获意料之中的快乐?“我觉得这很正常,那时关注的人突然激增,不适应,从幕后跨越到幕前,包括从一个颓丧青年跨越到镜头下,大家都愿意跟你交往,跟你谈资本、票房。我觉得自己不太对,似乎看不清这个世界了。”他仔细思量着当时的心境,那种不安,出自于周围的信息量太大,“举个例子,就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孩子突然得了奥运冠军,接下来的生活需要时间去调整、去适应。”

“那现在的你是不是会更有底气,能接受这种铺天盖地的回响?”记者问。

“那时候30岁,现在40岁,会好一点儿,没有过往那么纠结了。”肖央答。从一开始他就很清楚,自己已经处于旁人注目之下,要去消化围绕在身边的人与事。“人特别容易骄傲,我也一样,当赞美声多的时候,也容易误以为是真的,潜意识中就会积累更大的压力。因为你知道自己以后做不到一直在高处,要去维持这种‘不败’是非常累的。如果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特别是做演员这行,了不起这种感觉,对创作、对生活,都是有害的,你必须安静地等候,有敬畏心,才能持续产出灵感进行创作。”

整个采访过程中,肖央言及了数次年龄和岁月,他说,这几年他变得松弛了,对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都这个岁数了,会比以前年轻时活得更踏实一点儿。以往总是想着明天,现在更关注当下,觉得今天就是明天。”他依旧对表演充满敬畏心,不做死板的预设,很多计划交给缘分,有合适的、想拍的作品就拍,没有就干别的。他享受着拍戏,也越来越多地在戏里找到拍戏的答案与持续创作的热情。

《人潮汹涌》合作刘德华,《误杀2》遇上任达华,他笑着说,前后两位华哥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与思考:“拍戏这事,首先要你的对手好,你自己才能好;对手不好,你自己也好不了,跟越好的对手搭戏,越有助于自己的发挥。其实,我真不觉得演员跟演员之间是种飙戏。很多时候对方不是对手,而是协作者。两个人需要互相扶持,互相给予,互相帮助。”被问到一旦有新戏上映大家总习惯去讨论谁演得更好时,肖央说,那是观众的事,身在其中的人没什么可比的。

翻看很多关于肖央的文章,都习惯用“理想主义者”形容他,他不赞同,认为这个词太大了。他有表达欲,但又总把自己置于一种独立封闭的空间里,似乎总在自我怀疑中前行:“我每天都有低潮,每天都在自我怀疑,还是不太自信吧!”“你还不自信?”记者反问,接着罗列出一堆人们对他的评价。听罢,肖央笑了笑,“那你的意思是我该洗洗睡了呗?我并不认为这一路自己有多顺利,都是跌跌撞撞、摸索着往前走的,听内心的召唤,按照内心的热爱往前走。人生有很多事你没法左右,但可以判断你做事的出发点,到底是因为热爱?还是因为虚荣、贪婪、恐惧。如果是因为除了热爱之外的动机去做的话,结果一般不会太好,你自己也不太舒服。如果动机端正,结果可能就会好一点儿。”

新京报:如果你是林日朗,会做和他一样的选择吗?

肖央:脑补一下,可能也会干这些事,就是要把自己能做的一切做到。当你要付出的代价是孩子的性命时,一定会付出一切去挽回。

新京报:似乎你塑造最多的就是中年小人物形象,是偏好于这类角色吗?有没有和以往银幕形象很不一样的剧本找过来?

肖央:对接戏我一直持开放的态度,可能中年的小人物跟我自己比较接近,贴合我的状态。比如现在你让我演个少年的大人物,我怎么演?不一样的剧本肯定是有的,比如《误杀》刚找我拍的时候就很不一样。

新京报:喜剧、正剧都能演,那你不能演的角色是什么?

肖央:那就太多了(笑),比如你让我演灭霸,我能演吗?哪有那么多能演的,肯定是有局限性的,不能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认真对待能演的就行了。

新京报:很多文章夸你适合演父亲一类的角色,这些声音会对你造成影响吗?

肖央:别在乎。当然被大家夸奖是好事,但如果被这个蒙蔽了就没必要。演戏,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最朴素的东西,做最真挚的电影。评论、议论还是交给观众,他们听完说什么和我没关系,他们评论的是那个戏、那个角色。演员是需要清空的。当然,谁都喜欢虚荣,谁都喜欢被人夸,但你在被人夸的时候,说不定就有一个危机在等着你,你自己当真了,骄傲一阵、虚荣一阵,不知不觉就走样了,我觉得不能这样,这样做不好下面的工作。

新京报:就是说面对这些声音时,你的心态已经趋于平和了。

肖央:我当然也没那么平和,我是个普通人,大家是什么样,我就什么样,只是我们从事的职业不同而已。我清楚做演员可能没有办法不被讨论,只能把自己放在公共空间里,其实人都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重要的是要客观冷静地去看待。

新京报:也就是说这种赞誉并不能减轻你在角色面前的紧张感,反而会带来压力?

肖央:肯定会,别人越说你好,你的压力可能就会更多一些。不过,我觉得有一个办法能稍微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当你真的沉浸到角色世界里,沉浸在对角色的爱和感情里,你会将对角色的表达变成一种由衷的抒发,这种爱就会消除你表演上的恐惧,消除焦虑、忧郁。

新京报:所以完成一个角色后,你会去反思、复盘吗?

肖央:会,我认为反思很重要,先贤就讲过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反思是很难的一件事。人容易忽略反思,尤其很顺的时候,基本不会反思,跌倒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才容易多想一些。

新京报:那今年的这几个角色,你有反思吗?

肖央: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新京报:你在每部戏面前都是一种清零的状态?

肖央:尽可能归零,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多地感受到属于角色的东西。演员如同水杯,只有把自己的水倒空了,角色的东西才能装进来。

新京报:在你擅长的角色面前,大家会认为以你的表演经验已经很容易拿捏了。

肖央:那真的不是。事实是,根本没有容易的角色。我觉得如果一个角色我特别容易就拿捏了、掌握了,那也是观众特别容易忘记这个角色的时候。

新京报:任达华说,他最大的愿望是能邀请你和陈冲一起拍部戏,他俩演警察,一起对付你?

肖央:那应该挺有意思的,我有听他说过,但还需要去搭建班底,毕竟电影不是光看演员的,导演如何、剧本怎样、最重要岗位的搭建如何,都要考虑,合适的话义无反顾。

新京报:如今很多人都忘记了你的歌手身份,像《小苹果》这种神曲也出自你手,还会想着做音乐吗?

肖央:演员也好,音乐也好,如果有好玩的歌、值得做的歌我还是会唱,尤其是那些能够给受众带来一点儿感动、一点儿启发的歌,我会很喜欢,也会坚持去做。

新京报资深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