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国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欧洲时报记者田皓雪子、实习记者戴锦镕综合报道】有人说,英国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当代艺术地位,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创下艺术品成交纪录,挑战观众,重塑审美。作为英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赫斯特艺术生涯早期作品近日在新港街画廊展出。其中,药柜箱系列在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更引发人们的深刻思考,而自然历史系列等也在环保和动物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激起更多讨论。

article_img 参展人路过展品旋转绘画(Spinpaintings),其灵感来自BBC的少年旗舰节目《蓝色彼得》(Blue Peter)里的一期节目。(图片来源:本文图片 均自欧洲时报实习记者戴锦镕摄)

高达6米的儿童节礼物 “我想让大人变回孩子”

“我总是觉得艺术浑然天成而我只是看到了它,其实并没有再做很多(I always feel like the art's there and i just see it,so it's not a lot of work really)。”——达明安·赫斯特

跟随着这句率性的宣言,我们走进了被誉为成交价创出“天价”的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在新港街画廊(Newport Street Gallery)的个展“世纪之终”。1980年毕业于金史密斯学院,赫斯特逐渐在当代艺术领域崭露头角,直到1990年成为英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

他曾用价值约800万到1000万英镑的8500颗钻石装饰一个骷髅头,并将其命名为《给上帝的爱》,寓意借诅咒死亡来赞美生命。他说:“有什么方法比采用奢华、欲望和堕落的象征更能遮盖死亡?”2007年8月30日,这颗钻石骷髅头创造1亿美元的成交价,并创下在世艺术家作品售价最高纪录,他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最贵”的当代艺术家。

这次“世纪之终”展览主要聚焦于他创作初期和成长期阶段的大量代表性作品,譬如著名的自然历史系列、药箱柜系列、波点绘画、旋转绘画等系列,部分作品更是数十年来首次公开展出。本次展览共有50余件作品,尽管创作年份多在2000年之前,但无不彰显着他对美、宗教、科学、商业,灵魂,生与死等终极主题的思考。

在一层展厅一件重量超过6吨、高达6米的大型彩绘青铜雕塑成为六一儿童节最应景的礼物,在这座大型雕塑的后方,墙上印下了赫斯特的心声:“这是一个大玩具,我想让大人变回孩子”。不得不承认,如此高大的雕塑实在吸睛,尤其是了解到这件作品最初的灵感来自于赫斯特的儿子康纳的一个解剖模型时,也不由得被他异想天开的童心所折服。

article_img 展品《神话的探索、解释、炸裂》(《Myth Explored,Explained,Exploded,1993》),将一条鲨鱼切割成三部分,保存在充满甲醛的玻璃柜中。

“药片能救人也能杀人”

赫斯特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一直试图通过作品表现美、宗教、科学、生活、生命与死亡这些主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曾说过,“艺术只关生活,无关其他。除此之外,也再无其他了”。无论是赤裸裸地将动物标本或是器官、尸体静置在福尔马林中,还是更含蓄地陈列手术器械和药品,背后都蕴藏着他对生命流逝或奋力向上的理解和思考。

走过大型“玩具”,第三个空间中有一面墙放置了四个整整齐齐的药柜,每个柜子都有七层,每一层上都放着各种各样的药品和药盒。在药柜里排列整齐的药盒,和在人体里各就其位的器官在赫斯特看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他来说,有四样东西是最重要的:宗教、爱、艺术和科学。而这四样东西也不过是用来帮助人们在黑暗中找到道路的工具,如果说以前是宗教给了人们期盼,现在让人们看到希望的便是科学。

在新冠病毒仍在全球多数国家横行的当下,赫斯特对排列药品、手术器械等与医学医药相关作品的执着又将引发人们新一轮思考。在展厅二层,三只被泡在福尔马林里的鸭子对面,放置着一个玻璃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医疗废弃物品——手术剪、导管、橡胶手套等。也许在大流行病之前,普罗大众透过玻璃看到其中的物件并不会有太大触动,而当人们每天从新闻上读到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甚至有国家因为新冠“灭国”,或是因医疗资源缺乏尸横遍野,想必再看到医疗用品时心中定会泛起不小波澜和感慨。

在同一展厅中,一个巨大的药丸摆放柜占满了一整面墙,而在这个巨型柜子的左右赫然写着两行标语:“药是希望”、“药能杀人”。赫斯特对于这件作品的构想是陈列一个人一生所消耗的所有药,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如果可以排列,人的一生竟然会消耗掉如此多的药品。也有人如此理解赫斯特的药柜箱系列——药物可以治疗疾病,而艺术也可以。

article_img 展品《无限大的原型》(《Prototype for Infinity,1998》),“药是希望”、“药能杀人”,陈列了一个人一生所消耗的所有药。

死亡艺术的代表 “看不懂却大受震撼”

如果你以为赫斯特仅仅是一个最新用医学相关的作品展现沉思的艺术家,那你可能还没有接触到他最“闻名于世”的作品内核。英国保守政治家诺曼·泰比特在《太阳报》中写道:他们都疯了吗?这位所谓的艺术家作品都是动物死尸,还有成千上万的年轻艺术家无法参展,或许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对健全的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现代艺术家们从来都不吸取教训。

是的,动物死尸的展现是赫斯特作品中最具个人风格、也是最有标志性的系列——自然历史系列。生命与死亡这一终极辩题是赫斯特锲而不舍追求的主题,而赫斯特的表现手法在不少人看来实在有些极端,他最擅长的是将动物标本放入福尔马林中,“液态塑封”进透明装置里。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Myth Explored,Explained,Exploded,1993》甚至将一条鲨鱼切割成三部分,从鲨鱼头和身子两个装置中间望去甚至能看到鲨鱼身体内部像棉絮一样的组织结构。

而其另一件更为著名的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一只保存在充满甲醛的玻璃柜中的鲨鱼更是以650万英镑的高价被萨奇画廊的主人萨奇售出,卖给了美国艺术品收藏家、格林威治对冲基金经理史蒂文·科恩(Steve Cohen)。

他艺术生涯中第一件以耸动闻名的作品《千年》(A Thousand Years)也可谓让人看完高呼“我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两个长宽高约两米左右的正方形玻璃方块被摆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圆形小口可以贯通左右,左边的玻璃室里陈列着一个被砍下的鲜血淋漓的牛头,牛的眼睛还睁大着,血丝清晰,牛头上方摆放着灭蝇灯;右边的玻璃室里放着一个表面充满污渍的由高密度纤维板组成的箱子,里面放着苍蝇卵,孵化出飞舞的苍蝇,可以通过中间的小孔飞到左边的玻璃箱里。血腥的味道吸引着新生的苍蝇不断飞往牛头标本,但这个空间里的灭蝇灯又是致命打击,引诱、被引诱和危险的主题不言而喻。苍蝇吸食腐肉鲜血为生,那些新孵化出的苍蝇在开始飞行的那一刻,又将作出与上一代相似的命运选择,生生死死,世世代代,偶然中的必然,延续千年。

article_img 药柜作品《纽约》(New York),名字来源于“性手枪”乐队1977年的首张专辑《Never Mind the Bollocks, Here's the Sex Pistols》中的歌曲名称。

“以人工模仿机器” 秩序和随机的美感共存

赫斯特对排列和秩序的痴迷不仅仅体现在药柜箱系列,波点系列是赫斯特最早受到肯定的绘画系列,这个系列的作品都以药物的化学式命名。药物的斑斓色彩跟圆点纯粹的感官愉悦交织,隐喻不同圆点下的相互作用。1988年,赫斯特创作了一对完全一样的,以色点为主要形式的绘画作品,并称之为“Edge”和“Row”。在这对作品的基础上,赫斯特不断推进创作主体的边界,并让助手进行无个性,程式化的制作,他从不亲自动手,以此消除创作过程中个性主体的痕迹。每一个落笔点和色彩溢出都被小心地清除,直到作品展现出机器制造的精确和冷静,“以人工来模仿机器”。

这种创作方式代表了艺术家对绘画局限性的不懈探索,同时也讨论了社会对药物治疗和处方生活方式的迷恋。在作品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1993》)中,几百个颜色独特的斑点被排列在一个几何网格中,彼此之间的距离相等,颜色随机排列,仿佛印刷出来的一般。白色背景下以不重复的色点排列,颜色各行其道,却又有著不相干扰的极简和谐。每个斑点颜料的微妙差异都成为了更大构图中的附属品,形成了一种压倒性的混乱感,这种重复的形式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控制,同时创造了一个充满随机性的环境。

和波点系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旋转系列,赫斯特利用机器产生离心力,把颜料随机洒落在画布上,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这些画是用制作陶器的陶轮“画”上去的。每幅旋转画都代表了随机流动的能量。他认为这种不停歇的运动也揭示了生活:一旦停下,就开始腐烂。

“颜色最令人赏心悦目,旋转画带有某种孩子气的味道,看似简单,却能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我不在意采取何种途径来达到那种效果。”赫斯特经常身着防护衣护目镜,将颜料掷向旋转中的画布,然后对助理大喊“红色!”或“松脂!”。赫斯特坦言,旋转画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可能画出烂作品”。他曾经试图在陶轮旋转时,用扫帚将颜色弄糊,但效果依然无与伦比。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6月13日

地点:Newport Street Gallery1Newport Street London SE116AJ

(编辑:申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