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体育

没有马拉多纳的日子,你习惯了吗?


       如果不是午夜卧室急促响起的一通手机铃声,我的2020年11月25日,本是平淡无奇的一天。


       这一天,就像大部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写照。上班、下班、买菜、做饭、收拾家务、辅导功课……尽管感觉从早到晚一刻不闲,但如果认真问起你在忙些什么时,却又会一时语塞。


       article_img

钓鱼台的银杏大道,就在离公司不远处。(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平静的25日是在入眠后被打破的。确切的说,时钟已经走到26日凌晨,是第二天了。


       或许是十几年从事新闻行业给我带来的职业病,每当手机铃声响起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焦虑和忐忑。特别是在午夜时分响起的电话铃声,那种无可名状的急促散发着未知的恐惧,要把人的灵魂撵出壳来。


       article_img

移动时代,手机俨然已经成为生活的主宰。


       这是今年第二次在睡梦中接到同事的电话了,电话那边年轻的声音,同样很急促。


       “马拉多纳死了。”


       上一通类似的电话,发生在今年春节假期的凌晨三点,值班同事拨通了我的号码,给睡梦中的我带来了科比的死讯。这一次,逝者从篮球巨星变成了足球球王。

article_img


       然而,我第一时间的反应却是——


       FAKE NEWS。


       article_img

老马总是这么抢镜,你想过他会死吗?


       人的大脑可能是个很有趣的载体。有些念头你落笔写下来要洋洋洒洒上千言,但在脑海中电光火石的瞬间,只用1毫秒就完成了思维的闭环。


       这怎么能是真的呢?从高中时90年代末开始,媒体就成天连篇累牍地说,马拉多纳入院了,病危了;又入院了,又病危了;这次真病危了,真要不行了。直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在场边观战的他曾一度昏倒,紧接着又有人爆料说,“马拉多纳死了”。


       article_img

本以为天一亮,还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也许老马还会再爆两句粗口,挖苦下那些造谣自己去世的人。


       那又如何呢?20多年过去,老马还是那个生龙活虎的老马。有人崇拜他的人格魅力,有人热爱他的足球艺术,当然,也有人不屑他场外混乱的私人生活。但风风雨雨过后,老马一直都在。毕竟,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啊。


       思维闭环的终点,隐约浮现出十个字:


       年轻人,不要听风就是雨。

article_img
这是就绿茵场上的神啊。既然是神,又怎么会离开呢?


       “现在只有阿根廷当地媒体报道,还是要看国际主流媒体后续是证实还是辟谣。”


       尽管手机上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收到各路体育专业媒体推送,我还是告诉同事,莫慌,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全家人都在熟睡,我摸黑来到客厅,点燃了一支烟。


       老马不是前几天刚刚动过手术吗?在我们同事的一则报道中,他恢复神速,就像没事人一样回家了啊。一个月前,我们一位并不那么熟悉足球的美女记者,还用尽洪荒之力,写出了一篇为老马祝贺六十大寿的稿件。


       article_img

或许,他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愿望。


       这个时候,国际主流媒体陆陆续续开始证实死讯。尽管还有着万分不情愿,但也要开始接受事实。


       这颗子弹飞向了最不希望的地方。


       article_img

在与他的私人医生拍下这张合影的两周之后,马拉多纳撒手人寰。照片上的老马,其实已经老的厉害、憔悴得很,尽管那时他刚刚迈过60岁这道坎。


       就在2年前俄罗斯世界杯上“被去世”之后,昏倒又醒来的老马曾愤愤不平地公开悬赏:谁能捉住那个造谣我死了的谣棍,我自掏腰包,给他一万美金!


       我不知道他是否如愿花掉了那一万美金,这也没那么重要。从未曾大红大紫开始,终其一生,马拉多纳说过太多的话,也放过太多的炮。这个世界上能把足球踢得出神入化的球员有很多,但马拉多纳,更像是闯入足球圣殿大闹天宫的、一个活生生的“人”。

article_img
大闹天宫的经典场景:上帝之手


       从上帝之手到连过五人,从世界杯到联盟杯,从意甲冠军到意大利杯,很多人甚至把马拉多纳看作神一样的存在。毕竟他还是肉体凡胎。是人,就会有人的弱点。然而即便有着种种不堪,几十年来,这个世界已经习惯了一位名叫迭戈-马拉多纳的球王的存在。


       然而从这一天开始,这种习惯将被另一种习惯所取代。


       26日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人们涌向总统府,只为了再看马拉多纳最后一眼。沉睡在棺木中的球王,覆盖着阿根廷队传统蓝白间条衫的10号球衣。排着长队告别的人流中,有人沉默不语,有人悲伤落泪。带着哭腔喊出的告别穿透口罩,少了一分刺耳,多了一分沉闷,更平添几分悲怆。


       ‍article_img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article_img


       ‍然而一觉醒来,还是看到了这样的新闻。

article_img


       它实实在在的告诫我们、那些不时脑海中会涌上一些小情绪的我们,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真实,这才是我们需要接受的习惯。我们希望球王安静的离开,我们希望再看球王一眼……每个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都会有那么多的希望和渴望。但现实是,就连一场遗体告别仪式的走向,也没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球王离开的第一天,我们流过了眼泪,抒发了哀思。但告别过后,纵有万般不舍,总要回归自己的生活。新闻里不会再有马拉多纳的身影,世界杯的场边不会再看到那个激情四射的胖子,这个世界少了一个率真的60岁老活宝,也不必再担心会有他去世的FAKE NEWS。


       article_img

1995年5月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马拉多纳和贝利同坐一张吊床休息。在马拉多纳去世后,贝利说,希望未来能和你在天堂一起踢球。


       抒发完感慨的我们,也会重新回到自己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你的平凡还是属于你的平凡,你的无奈还是属于你的无奈,每个人都默默的在自己的那条已经被设计好的轨道上,向着生老病死的终极目标迈进。


       包括在某天夜里,手机铃声,可能依旧会急促的响起。


       或许若干年后,马拉多纳的名字已经不再闪耀。但当那些耄耋老者含饴弄孙,娓娓讲述那个属于足球、个性和自由的老派故事时,浑浊的双眼仍旧会放出光来。一如那时还是年轻人的他们,在1986年、1990年、1994年、2010年,或是2020年初冬时那样。


       article_img

1990年7月8日,阿根廷国家足球队队长马拉多纳在意大利世界杯决赛中因点球0:1输给西德队后哭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专属于马拉多纳的那些跋扈和放纵,那些率真和脆弱,精准的击中了这个世界上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芸芸众生,愿意为这个熟悉的陌生人掬一捧热泪。


       那么,敢不敢问问自己,这一捧热泪,究竟是为谁而流?


       不知不觉中,11月27日来到了,马拉多纳告别这个世界已经一天。没有马拉多纳的日子,90后、00后甚至10后,也会迎来他们的球王。那些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中年人,则或许正在和属于他们的世界一道,正在慢慢习惯平庸和循规蹈矩。


       article_img

2013年,意甲那不勒斯对阵国际米兰的比赛中,那不勒斯球迷打出马拉多纳的巨幅旗帜。


       而平凡的我们啊,真正应该学会习惯的,究竟是什么?


       突然想到了电影《百万美元宝贝》中的一句台词:


       Life is pain


       (生活本就痛苦)


       Get used to it


       (习惯了就好)


       (记者 卢岩)


       article_img

2012年8月18日晚间,“球王”马拉多纳现身北京,出席一个球迷见面活动。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编辑:白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