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体制不变、机制创新”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辐射力——这一温州规划改革经验正面向全国推广。7月2日,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领域规格最高、由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办的“UP前沿论道”论坛上,温州作为7家受邀发言单位中唯一的地市级城市,向全国分享了温州都市圈的规划探索成果,为全国基层一线规划改革提供了鲜活实践路径。
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从2003版总规首次提出温州都市区概念,到2011年确立打造浙江四大都市区之一的目标,再到当前推进浙南一体化、加快形成温州都市圈,温州始终发挥规划的龙头导向作用,创新全市域一体化规划管控机制,将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从全省第7位提升至第3位。同时,温州深入开展空间重构“1820”行动,全国首创《建筑工程“第五立面”规划管理办法》《城市立体标高系统规划导则》等技术标准,创新提出分段分级分要素的《瓯江两岸景观风貌管控技术导则》,持续推动城市综合能级实现跃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介绍,在国家对行政区划调整收紧的背景下,温州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引领,围绕“跨界、提级、一体化”,通过“体制不变、机制创新”,出台中心城区一体化规划管理机制改革方案,建立规划编制、审查、执行、监督四张清单,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改革后,规划中心城区面积从980平方公里拓展至2622平方公里,覆盖范围由原来4区扩大到4区2市1县,镇街数量从39个增至76个,人口承载能力从300万提升至650万,有力推动温州都市区协同发展,以中心城区一体化带动浙南一体化。同时,温州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加快“五城三园”建设,将瓯江新城建设作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城市能级的核心抓手,对标杭州钱江新城和广州珠江新城,编制完成150平方公里的瓯江新城综合发展规划,着力将其打造为国际范与温州味相融、时尚感与文化韵并蓄的滨江城市封面,把温州打造成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
近年来,温州以规划为引领,在破局突围中构筑拥江面海新格局。通过推动城市发展从沿江迈向跨江、从滨江延伸至滨海、从密集城镇群升级为都市圈,立足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以都市圈规划理念为核心,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促进跨区域融合,筑牢温州作为“全省第三极”的物理空间根基,初步构建起温州都市圈框架。在全市域层面,打造“一主一副两城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以都市区为主、副中心为引领,2个山区县城为节点,产业强镇与特色城镇协调有序发展的全新城镇发展格局。
交通先行是温州激活互联互通新动能的关键。温州以综合交通规划为指引,着力破解山、江、海阻隔,通过机场扩容、港口升级、铁路联网、轨道成网、高速加密等举措,推动温州交通实现三级跨越——从沿江的“一”字形通道,升级为跨江的“T”字形区域通道,再进阶为海陆空铁轨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其中,高速方面规划构建“三环十二射”的综合高速网络;铁路方面全力打造“5321”高铁时空圈,即从温州出发5小时到北京、天津等京津冀城市群,3小时到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2小时到上海、南京等长三角核心城市,1小时到杭州、福州,形成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体系,区域交通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创新中心城区一体化规划管理机制,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温州规划改革经验获全国推广
记者林迎颖通讯员张甜甜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