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埃博仕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底盘系统、机器人关节系统及特种装备电驱、电控及传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是重庆大学校企技术成果转化的标杆示范项目。图为该公司技术人员正在研发汽车电控及传动系统。孙凯芳摄(人民视觉)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7万件,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如今,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速完善,中国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包括高校、企业等在内的各类创新主体正展现出蓬勃创造力,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无限潜能。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以快速协同保护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利审查效率持续提升
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车间里,钢材在机器的轧制下变成不同规格的钢卷,天车有条不紊地夹取钢卷、吊运物料。在工厂集中控制中心内,工人通过电子屏幕远程操控生产流程。炼钢实现远程智能操作,得益于产学研创新形成的多项专利。
“今年1至5月,我局已开展三种专利优先审查8.4万件、快速审查11.6万件、延迟审查9300余件、集中审查13批次,授权了一批能有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价值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郭雯说。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在专利申请持续活跃的大背景下,国家知识产权局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实现了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的协同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授权质量保持稳定。
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大幅增加审查质量社会满意度调查样本数量,通过扩大调查覆盖面进一步客观准确了解创新主体对审查质量的评价。同时,做好问题追踪与反馈工作、提升答复时效,超过95%的社会意见在5天内完成答复。
在人工智能辅助审查方面,为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国家知识产权局上线了专利智能审查和检索系统,并在基于发明构思的智能语义检索、局部外观设计的图像检索、案卷自动聚类分配等多个业务场景开展试验。
知识产权保护快速协同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目前,全国29个省区市设立了7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覆盖全国80%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个万亿级产业集聚区和173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为17.2万家备案主体提供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一站式”保护。
据郭雯介绍,今年1至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保护中心预审途径进入审查的三种专利申请达到10.9万件,同比增长37.5%,有效满足了创新主体快速协同保护需求。今年1至5月,保护中心共受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3.8万件,平均办结周期在2周以内。其中,直接调解纠纷1.1万件,协助办理行政执法案件近3000件,协助办理行政裁决案件5400件;各中心累计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828次,培训人员17.5万人次,为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保护中心备案的外资合资企业已超8000家。今年1至5月,各中心共开展导航分析项目97个,指导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海外布局;加强跨境电商、海外商标抢注等领域风险监测,累计向企业提供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咨询服务1137次。
“近期,我局还推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精准服务备案主体名单,对重点主体进一步加强主动对接,提供跨区域专利预审、维权援助、纠纷调解、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等精准服务。”郭雯说。
大量创新成果有效转化
知识产权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是否有大量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比如,交通流量日益增大,对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纤维与沥青的结合稳定性,成为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为此,南通大学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亲油改性PVA纤维及沥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等10余项高价值专利组合。“路面使用寿命在疲劳破坏模式下预计可延长5年,超薄路面和钢桥路面耗资分别降低30%和50%。”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张伟说。
如何为促进创新成果有效转化营造更好环境?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秘书长赵建军说,专利代理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权利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国共有专利代理机构6231家,执业专利代理师41026人,发明专利代理率超过94%。下一步,协会将继续努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共建行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引导全行业进一步发挥对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和高效益运用的重要支撑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表示,将继续加强行业综合治理,统筹运用政策引导、审批备案、行政处罚、日常监管、宣传教育等措施,持续净化行业环境。同时,不断完善服务链条,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多元化的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本报记者 王俊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02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