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创想工场”圆了一个个梦想 “小发明家”收获103个专利

article_img

专利作品《基于手机APP的硬币兑换机》制作中

温州网讯 昨天,温十二中统计发现,该校学生拿到的专利证书已有103个。这个数字让人咋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2014年,温十二中以信息课程为特色,启动课堂教学变革,几年来收到学生创意方案1500多个,其中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受理176个,拿到专利证书103个。学生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APP里的钱怎么换成硬币?

今年4月底,温十二中章惠源、陈一琰、陈佳欣三名学生的专利作品《基于手机APP的硬币兑换机》获得浙江省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这个作品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方便兑换零钱,通过手机APP,将APP中的钱兑换成硬币,还鼓励手上有多余硬币的人们把硬币存入。章惠源在她的获 奖感言里提到:“在我刚识字时,便开始翻看《百科全书》。那时,我就有一个梦想:当发明家。如今获得省一等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感谢十二中为我搭建平 台,让我快速成长。”

学校为学生提供平台,鼓励申请国家专利,五年来成果纷呈,不仅让学生从中获得自信和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该校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郑士 华老师介绍,获得100多项国家专利的背后,有一个充满创意和幻想的创新实验室,这里有密密麻麻的“发明墙”,墙上是学生们100多个获得国家专利的小创 造。

温十二中给全校师生搭建了一个被大家称为天马行空、自由驰骋的“创想工场”。这个“创想工场”既有集教师、实验室及展示台于一体的新型开放教室,又整合科技创新实验室和机器人教室,还开辟了开放式的制作、交流、展示、分享平台。

少年科学院每年评选“科创小院士”

温十二中坚持“科创立校”,坚持“让现代学校充满想象”,让学校成为少年科学家的摇篮。该校少年科学院每年开展“科创小院士”评比,营造信息科技创新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侧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逐渐走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新之路。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温十二中通过“两大实践活动”,即社团活动和信息科技文化节,选拔学生的优秀创意。

九年级的陈景致和林倩如是该校科技爱好者中的佼佼者。

陈景致是个获奖大户,在2017年NOIP全国信息学联赛中获得省赛二等奖、2015年因发明了智能杯盖而获得温州市创意发明一等奖等。他说, “学校开设了36门校本课程,其中创客类课程有10多门,每学期我们都会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修一门拓展课程,我的科技兴趣就是这么被培养起来 的。”

林倩是学校公认的学霸,面对学习压力,她总是能挤出时间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科学探究项目竞赛、学科综合能力竞赛等活动,以及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因为“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的“创想工场”异军突起,学校已连续5年在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王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