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室外感染风险低,但理论上讲,仍有可能被附近感染者喷射出的液滴或气溶胶感染,特别是不戴口罩野餐。
3月3日,法国政府发言人阿塔尔表示:“虽然未来几周还比较艰难,但有望在4月中旬大体恢复正常生活。”
虽然法国政府对未来疫情走势充满信心,但这几天巴黎户外人挤人野餐、聚会聊天的画面,还是让人有点心惊。
▲卢森堡公园挤满了享受阳光的巴黎人。(actu.fr网站截图)
而且,网络上民众分享的照片和视频中,随处可见大片大片未戴口罩的脸庞。
3月1日,马克龙突然现身18区,群众蜂拥围住马克龙,也是人挤人。
记得去年4月初,马克龙现身巴黎北郊93省,还求大家保持一米社交距离。没想到转眼已过一年。
这不由让人担心,像这样大规模户外聚集、人挤人,会否加大传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我们听听法国专家怎么说。
户外这些情况传染风险大
法国公共卫生高级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柯雷培(Pascal Crépey)已经明明白白地说啦:“在户外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专家曼努格拉(Jean-Claude Manuguerra)也证实:
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病毒都能通过手部进行传播。触摸带有病毒的物体、握手、分享同一包薯条就足以被感染。
另外,除了接触传染,曼努格拉还强调,即使在户外,虽然通风情况好得多,但也不排除被“一两米距离内的飞沫感染”。因此,如果“和不戴口罩的人交谈,是仍有可能被感染的”。
同样,如果附近有人打喷嚏,那么这也是一个“潜在危险”:
打喷嚏时产生的气溶胶要比液滴多。液滴会立即掉落,但气溶胶却可被投射到6到8米的高度。因此,如果附近有人打喷嚏,而且您又不戴口罩,那么是很可能感染的。
不过,曼努格拉安慰道:“当然,病毒很快就会稀释在空气中,因此除非别人是当着您面打喷嚏,否则被感染的风险较低。”
总的来说,户外比室内感染的风险的确要低得多,但也并非绝对安全。
加利福尼亚大学流行病学系研究人员对新冠病毒传播方式进行了回顾,在2月15日发表于《传染病杂志》的文章里指出,户外感染比例低于总体感染案例的10%,仅有不到5%的感染案例与户外活动有关。他们指出,根据针对日本厚生省感染情况的研究,户外感染的可能性比室内低18.7倍。另外,中国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120个城市的318个群聚感染中,只有1个是在户外产生。他们的分析证实,就研究涉及的有限数据而言,可得出一个结论:虽然存在户外污染的风险,但这远远低于室内感染风险。
追踪户外感染,好难!
不过,不少专家指出,户外感染案例少的另一大原因在于,追踪起来太难!
巴黎圣路易医院传染病教授科雷米(Anne-Claude Crémieux)解释道:“在夏季,我们没有进行反向的回溯'追踪'……我们没有去追踪了解病人出现症状前5天经历了哪些活动……我们已经遗失了许多重要信息,对感染源的了解极为有限。”
法国公共卫生高级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柯雷培也指出,研究户外感染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例如,在塞纳河岸边在你身旁咳嗽的陌生人是谁?您如何确定,自己是在肖蒙山丘公园草坪、而不是在往返的地铁或公车中感染的?“重新建立接触者之间的联系、确定他们在特定时间在室外接触过,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
快到宵禁时间,警察赶到塞纳河边“清场”。面对迟迟不肯离开的人,这位警察气愤说道:“给你们这帮‘巨婴’做规矩,我情愿去抓小偷!”
柯雷培表示将于5月在圣马洛附近进行为期2天的“节日测试”项目(将有2000名观众在活动前后接受测试),以更好地评估户外感染、尤其是“超级传播”的风险。
户外聚会要注意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马艾萨诺教授(Isabella Annesi-Maesano)总结了一些在户外要注意的方面:“您可以和几个朋友见见面,但不要和一大帮人聚在一块。戴上口罩、保持距离、减少见面时间,不要长期呆在同一地方或拥挤的地段,不要和友人分享食物或饮料”。
同理,柯雷培补充道:
与朋友步行聊天也比在原地野餐或喝开胃酒更好。与动态活动相比,所有原地不动的活动感染风险都更大。尤其是吸烟、喝酒、吃东西时,不戴口罩就会加大风险。
有阳光是否就能灿烂?
那么,晴朗的好天气是否有助于消灭病毒呢?
阳光有助于抵抗病毒,但效用也是有限的:“紫外线可以破坏病毒,比如病毒在体外、停留在物体表面时。当然,我们通过门把手感染的几率也是相对较小的。”
(编辑: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