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国

无糖不配叫“巧克力”?这可能要从欧洲“无甜不欢”历史讲起

【欧洲时报网】最近,德国知名巧克力制造商Ritter Sport发布了一个新巧克力类产品。但是Ritter Sport表示,由于该产品不含糖,因此无法被正式命名为巧克力,引发轩然大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归因于德国严格的可可法规。

是巧克力?不是巧克力?

德国知名巧克力生产商Ritter Sport于2月1日宣布,即将推出一种名为“Cacao y Nada”的新巧克力类产品,但是由于该产品仅由可可组成,不含糖,根据德国相关食品法,该产品不能算作“巧克力”,只能以类似“可可果块”的名称进行销售,尽管该产品一年前就已在欧盟获准上市。

Ritter Sport公司表示,该款巧克力产品不含糖,而是完全由天然的可可果汁进行增甜的。可可果汁则是从尼加拉瓜种植园的可可果中提取的。虽然2020年欧盟委员会已经批准将可可果肉、可可果肉汁和浓缩可可果肉汁列入法律授权的新型食品清单中,但是可可果汁不属于规定的糖类。

Ritter Sport总裁朗肯(Andreas Ronken)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食品法必须跟上这种创新的步伐。如果允许用豌豆做香肠,巧克力也可以不加糖。清醒一点!这是新的现实。”

不过,德国消费者组织联合会却鼓励制造商严格遵守食品法规。“一方面,制造商必须遵守现行的食品法。另一方面,巧克力这个词可能会混淆或欺骗一些消费者,因为他们对某些特定成分有期待。因此,我们始终支持,尽可能清楚地向消费者介绍产品。”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Ritter Sport的一种营销手段。德国食品和农业部部长克勒克纳(Julia Kl?ckner)表示:“《可可条例》并没有将糖类添加限定为某些特定种类的糖。由于生产商将天然可可汁作为糖分添加使用,因此,根据评估,该产品也可以以巧克力的名称进行出售。”

article_img

图为在德国法兰克福一家糕点店内拍摄的戴口罩的圣诞老人造型巧克力。(图片来源:新华社)

欧盟的食品法规和德国的《可可条例》

之所以出现这种争议,源于欧盟严格的食品法规。在经历了1996年的疯牛病危机和1999年的二噁英食品污染丑闻后,欧盟在2002年通过了基本的食品安全法律框架,确定了欧盟食品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食品法旨在保护消费者,并尽可能多地向他们提供食品相关的信息。例如《欧盟食品标签法规》规定,食品制造商必须提供每种食物准确的配料清单,必须指出食物是否含有可导致过敏的物质,以及必须告知食品的保质期等。

此外,针对一些特定食品,欧盟也制定了相关条例,如可可、糖类、果汁、牛肉、蜂蜜、酒类等。这些条例也是一种法律食谱书,它决定了食物的命名规则。

例如,2003年生效的欧盟《果酱条例》对不同的水果酱就有所限定。德国市场上常见的果酱有Marmelade、Konfitüre、Konfitüre Extra等,虽然其含义都是“果酱”,甚至德国人习惯性把它们都叫做Marmelade,但根据《果酱条例》,其含义却大不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产品中的水果含量。严格来说,Marmelade指的是柑橘类水果酱,且每千克Marmelade中必须含有200克水果。而每千克Konfitüre果酱中必须含有350克水果。也就是说,德国人平时吃的果酱大多都应该叫Konfitüre,而不是Marmelade。第三种是Konfitüre Extra果酱,每千克必须含有450克水果。再比如,鲱鱼沙拉中只允许含有20%的鲱鱼,剩下部分可以用牛肉等进行填充。

基于欧洲共同的法律框架,德国于2003年最新修订了的《可可条例》,将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有关可可以及巧克力的法律规定落实为德国的法律。2003年12月15日,通过了现行的《可可条例》。《可可条例》对巧克力的具体规定为:可可制品和糖的混合物。此外,该法律还对“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夹心巧克力”等定义作了限定。这正是Ritter Sport新产品的问题所在:它不含糖,因此产品在命名上引起了争议。

article_img

图为在第七届布鲁塞尔巧克力沙龙上拍摄的巧克力。(图片来源:新华社)

巧克力的含“糖”历史

为什么德国法规会要求巧克力含糖呢?这或许与历史上巧克力在欧洲的本土化有关。

可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南美洲,此后可可经历了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于16世纪由西班牙传入欧洲。最初,由可可制成的食物都是以流质饮品的形态出现,不含糖,被称之为Xocóatl,意思是“苦水”,这也是“巧克力”一词的来源。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改变了可可饮品的口味,在其中加入了糖或蜂蜜,这也成为了今天巧克力配方的基础,“巧克力(chocolate)”一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改良后的产品深受大众欢迎,并很快传遍整个欧洲。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此时的可可制品仍然只是王公贵族和教会人士的专利。进入18世纪,人们不断地改进可可饮料配方以求获得更好的口感,可可粉、糖、香草、牛奶或水成为主要配方。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本杰明·富兰克林赞为“具有健康和营养的甜点”。

在这个过程中,糖的萃取工艺变化对巧克力的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可可一样,糖最初只能从甘蔗中提取出来,是一种昂贵的进口产品。但是19世纪,人们掌握了从国内甜菜中提取糖分的技术。自1841年起,从甜菜中提取糖分被批准量产,巧克力因此变得更便宜,因为无需再进口高级的甘蔗糖。1848年,英国人售出了世界上首块固体巧克力。进入20世纪,由于可可豆和糖的价格大幅度下跌,巧克力也逐渐成为一种中产阶级消费者能负担得起的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大多数优质的巧克力制造商更愿意在其产品中使用口感更好、价格更贵的甘蔗糖。但是,如果在巧克力的配料标签上只标注了“糖”,那么它基本上指的是最便宜的甜菜糖。

article_img

图为制糖的甘蔗。(图片来源:中新社)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注重食品口感,变得更为注重食品健康。由于过量摄入糖分对人体的害处逐渐被发现,近些年消费者也开始追捧各种无糖产品,而这也在巧克力产品上有所体现,比如此次Ritter Sport的新巧克力产品。

事实上,使用可可果汁进行增甜的食品早有先例。美国佛罗里达的Agro Innova公司曾在2013年推出了一款以可可果肉作为糖替代物的奶昔饮料Suavva。2019年,瑞士雀巢KitKat宣布推出一款可可含量为70%的新式黑巧克力产品,其最大的特点是所有原料均来源于可可果本身,产品中30%左右的蔗糖完全用可可果肉替代,而不额外添加任何精制糖,也不会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品质。但是对于天然可可果汁是否可以作为巧克力的“糖”分添加,欧盟目前尚无明确法律规定。

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的名称并没有那么重要,其消费的动力最终来源于食品的口感和质量。

(编辑:文耕)